搜索
普显宏的头像

普显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9
分享

长寿桥

九府通衢的南华,是“道路博物馆,野生菌王国”,也是古道文明的产物。这是我们编辑《文化楚雄·南华》一书时与云南出版集团海慧、徐霞等研讨得出的文化定位。

佛家言: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细想一下,桥是人世间有形的佛,让你从它身上踏过,到达彼岸,不管你是善人还恶人,穷人还是富人,人马车畜,一切众生都平等地让他们平安通过。

康熙《镇南州志》记载了南华十六座古桥,但随着时代变迁,大多都已消失。古人借一座桥留名史册,这是他们的聪明之处。我来南华后,关注过瑞应桥(灵官桥,明万历辛丑年(1601年知州周国庠建)、镇川桥(土城大石桥,1700年土州同段光赞建)、大谷堆黑蚂蚁桥(1601年知州周国庠建)、大旭宇跨江大桥(2019年1月26日通车),写过多篇相关文章,并拍摄图片配上说明发布于网络,便于人们需要时在百度上搜索查询。但这雨露的长寿桥我是第一次知道,今天亲临踏勘,拍到了相关图片,当然也会把这座古桥从网上宣传出去。

长寿桥位于雨露白族乡雨露村委会赵家村,南北向横跨赵家河,为半圆形单孔石拱桥,全长15.6米,宽3.5米,高5米,跨径5.3米。桥身用砖石修筑,桥面由青石板铺成,两侧有30公分高的石板护栏。该桥是旧时镇南州(今南华)赵家村、闪片房村、白厂及周边地区到景东、吕合的通道,也是瓦窑村连接楚雄市前进乡(紫溪镇)母掌的重要桥梁。2009年11月18日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回来查康熙《镇南州志》“梁”后得知,长寿桥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即1699年,建设时间比镇川桥还早一年,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年的历史,仍可做公路桥,供车辆通行。三百年间,人来人度,马来马度,不知有多少步履从它身上跨过。当年主持建桥的监生李植(此公还主持建造了长坡桥,应该就在吕合煤矿附近,只可惜已不复存在),在桥头留下一块“新建长寿桥碑记”的碑刻,碑额上部为半圆形,碑高1.4米、宽0.75米,厚度0.15米,记载了建桥经过以及匠人、承办人、捐资人的一些信息,也是很重要的地方历史文物,被当地民众用水泥加固保护,对此我们非常满意。建桥者李植,也因为这座长寿桥,在人们心中,仿佛也还活着。

徐营柿子树下王河村民何文龙,喜欢文字,是《龙川江》的热心读者,常年四乡八村帮人打墓刻碑,也算一民间匠人。年初他来到我医院上班处,告诉我雨露罗文村委会护林员彭宪福保存有一块古碑,有好几百年了,如果我有时间到雨露去的话,希望我去考证一下。我们这两天去雨露采风,我打电话给他,他家农忙,未能看到这块古碑。后经我电话采访,从微信上看到了图片,大致搞清楚了这块古碑的形状及其内容。原来这是一块“重建龙顶寺碑记”,高约54厘米,宽41厘米,厚10厘米,上有246字,楷体阴刻,详细记载了龙顶寺始建时间、规模及遭兵焚毁后重建寺院的经过。立碑日期:洪化元年季冬月二十四日吉旦,即1679年,洪化是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年号。此碑2001年3月由罗文村委会力戈村护林员彭永清(彭宪福父亲,已故)老人在龙顶寺废墟中发现。我查康熙《镇南州志》:龙顶寺,在州治东南三十五里,崇祯年,僧方逵建,楚雄县土县丞杨宗儒重修。据碑文内容可以确定,现在由彭宪福保管着的这块文物,应该就是当年楚雄人杨宗儒重修龙顶寺时所立的碑记,是珍贵的文史资料,对研究南华佛教文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从碑文中可知,三百多年前,雨露村不叫雨露,而是叫雨落村。

原载《龙川江》2020年第二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