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普显宏的头像

普显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20
分享

草木有心知雨露

                                          胎盘石

罗摩石在雨露河头村对门半山上,胎盘石在河头村山脚下的河沟边;罗摩石大如海箥,胎盘石小如磨盘。要按志书记载下来的史实,胎盘石比罗摩石久远,早在三百多年前,南华文献之祖陈元编纂的康熙《镇南州志》即有胎盘石的记载:“州南力戈村有石,号神龙石。相传元初龙现巨石中,化为女婴,土人过之,闻啼声,抱之归。行里许,风雨交作,女婴复化为石。土人立祠祀之,至今石上隐隐有女婴形。”

十年前我从吕合煤矿进南华县城,从县志办和县文联要得三大本砖头厚的志书,先读康熙《镇南州志》,知道雨露有一奇石:胎盘石。2018年正月初八雨露白族灯会,李天永带我到雨露力戈祠堂采访,当时我们两人就想着顺带把胎盘石和罗摩石也一齐走访踏勘回来,无奈当时没有人给我们当向导,不知车往何方开,只好放弃。

驱车来到河头村,再往下走,穿过奔腾的小溪,来到一篷刺巴窝下,志书中记载的胎盘石(龙神石)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形状与记载无异,胎盘形态也很像,中间的孔两头并不一致,里面好像更宽大一些。没有想象中的寺庙,却有众人祭祀的痕迹,看得出香火很旺,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下图片。

胎盘石在1986-2002《南华县志》里则有图文:雨露乡力戈村河边有一异石,呈横卧状,中有一孔,大端约30厘米,小端约20厘米,康熙《镇南州志》称之为“龙神石”,当地白族称为“胎盘石”。相传有一天,一个下方人路过此地,听到婴儿哭声,随声寻之,看见河边一石生出一个脐带还连在石头上的婴儿。下方人剪断脐带,将婴儿装在箩筐里背着,行至雨露村对面一背风地休息,突然刮来一阵红色风暴,下方人不知去向,婴儿变成了石头,当地白族认为是土主降生,立庙敬奉。

我老家牟定县白马山石板上有深大的马蹄印,传说是唐僧西天取经时留下的,其实是古代冰川运动的遗迹。时代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从胎盘石上所形成的石臼,可以解释这块被古人称为“神龙石”的成因:这是大约在200-300万年的第四纪冰川早期,在冰川融蚀作用下,“滴水穿石”形成的“冰臼”。这块胎盘石的重大价值,在于他是我们南华古代冰川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极其重要的历史见证。

天阳石

“天阳石”是雨露大坪地山上矗立的一块大石头,原本无名,默默无闻,是我们这次参加采风的文艺家们,在实地踏勘、观摩鉴赏的过程中集体协商命名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为我们在南华留下了如此奇特的自然景观。

这块奇石高约三米,围也约三米,近似圆柱状,顶部圆润似盖,有冠状沟,初看像一朵未开伞的牛肝菌,往邪处想则更像是男性阳具。一经人点破,有人诨话连天,众人笑得东倒西歪。陪我们探访的白族民间老艺人杨正荣说,此石本地民间也有传说,奇石为一位十五六岁的彝族妙龄少女变成。

远古时代的一个夏天,一位彝族小姑娘上山来到这里找菌子。这时恰巧走马皇帝访贫问苦,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从不远处的山路上走来,见了彝族姑娘就向她问路。小姑娘不知骑马者是何方神圣,一时又羞又怕。情急之下,她就变成了一块石头,永远站立在了这里。

县文联主席李天永要文艺家们集思广益,想想给这块神石起个什么名字好?普金华说,我们南华县是野生菌王国,这块石头又像牛肝菌,硕大无朋,就叫它“菌王石”好了。我想这块石头是一位美丽的彝族姑娘变成的,石头应该是女性的化身,之前看过的罗摩石,民间就叫“罗摩娘娘”,把这块巨石叫“菌子娘娘”应该更符合当地民间习俗。

雨露白族以土主崇拜为荣,信教念佛,民风淳朴,十几年不发生一件刑事案件,至今民俗中仍然保留着浓郁的生殖崇拜味道。这一点,在我们参观罗摩石、胎盘石、五丛大庙的采风过程中,已经有了深深的感受。李天永说,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个带点神秘色彩的“秘境雨露”为好,让来到雨露的游客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后来这块石头定下的名称,还是倾向于尊重本土白族人的意愿,将此石命名为“天阳石”。天,有天然成形之意;阳石,就不用我多说了。

五丛大庙

2018年正月初八雨露白族灯会我们去采访的时候,雨露四个灯班同时抵达祭祀土主的地方,还只是一堆残垣断壁,一个祭祀的遗址。今天我们来到雨露对面的山上,却看到了一座宏大的庙宇,这就是新建的五丛大庙。今年七十七岁、白族大刀舞“非遗”传承人杨正荣有些兴奋,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他至今还能说得清楚这座土主庙的兴衰过往:五丛大庙建于元朝初年,有正殿3间、厢房6间、面房3间,外有灯班唱戏的戏台,院心里有石凳子1对。殿内正中上排是土主的金像,下排是土主的儿子、儿媳,两旁塑有山神、土地、天公和地母,墙上有壁画,大门两边有四匹大泥马。民国时期,香火旺盛,1942年民间祭祀时不慎失火烧毁过一次,后来恢复。每年正月初八,周围数十里的善男信女举行盛大庙会,耍狮子、舞大刀、唱花灯、棍棒拳术均有,人数多达万计。上世纪六十年代,五丛大庙破“四旧”时被拆毁,木材用于建盖学校。直到去年,雨露民间又筹资一百一十多万元,终于在年前完成了土主庙的主体建筑。本来准备在今年正月初八灯会日祭祀土主的时候隆重庆典一番,不巧遇到全球新冠病毒肺炎流行,尊政令连同“灯会”一齐被取消,这恐怕是雨露灯会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次断档。

雨露白族信奉土主,农历正月初八是土主的生日。据光绪《镇南州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八,南界雨露村建土主庙,杂陈百戏,商货云集,士女往观”。目前,雨露白族灯会有力戈、雨露、罗文、果乐四个灯班传承,“唱灯”全部由男人完成,女性不得上场,戏里的女角色均由男性扮演,用假嗓子说唱。雨露“灯会”有独特的仪式和礼俗,正月初一开始“闹灯”,初二“引灯”,又名“接灯神”,初一到初七每晚在各自的祠堂里进行“唱灯”,到正月初八“收灯”日达到高潮。届时,各灯班按照陈规,先鸣炮8响,大刀舞、枪、棍等杂耍领先,舞狮、舞龙、舞豹继后,高举书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六畜兴旺”等字样的“升斗灯”或“宫灯”,在鼓乐声中边唱边舞来到五丛大庙。四路灯班聚灯于庙内,沐浴斋戒,设案焚香膜拜“祭狮”。然后各灯班择地分场,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开始舞狮,耍龙,刀叉剑戟杀得难解难分,意为给“土主祝寿”。

清末福建随军来到镇南的诗人黄大琮在他的《镇南杂咏》一书中留下一首描写雨露白族灯会盛况的诗:“不知土主是何神,雨露村头岁祀新;笑煞痴狂众男女,会场百戏沸如尘。”

黄大琮的诗首句说:不知土主是何神?这里我可以告诉你,雨露白族祭祀的土主叫钱三老爷,是一个会人语的神石。他在兵戈四起、灾害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率领雨露民众奋起反抗,百战百胜,为民消灾消难。战乱平息后,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把钱三老爷视为民族英雄,神化为石婴的化身,故立庙奉为土主。

钱氏土主有四子一女,四个儿子英勇善战,分东、西、南、北把住四个关口,钱土主坐阵中央,统领五丛(几个村子为一丛)。至今,在雨露五丛中,仍有四丛即四个灯班保留着“唱灯”祭祖习俗。钱土主的女儿嫁到楚雄东华上棚门土主家后,称为钱氏娘娘,以联姻方式避免纷争,为两地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五丛大庙还有一大盛事就是“接佛”。每到隔年的正月十四,雨露五丛百姓就从大庙出发,一路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到楚雄东华上棚门村接“姑老爹”和“姑奶奶”。接佛人数三十、五十不等,双方互称“高亲”,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正月十五雨露人赶东华“十五会”,然后十八日抬着三笼佛轿回雨露,沿途杀鸡,烧纸敬神。第二年,楚雄东华上棚门村人正月初七来雨露接佛,赶雨露初八灯会,初十一回东华。

从中可以看出,雨露白族的土主崇拜,五丛大庙的祭祀和白族灯会,与前面写到的罗摩石和胎盘石有着很大的联系。

云上乡愁书院

走进雨露“云上乡愁书院”,匾牌典雅,书法飘逸,一个好诗意的名字备感温馨。仅看环境布置,就令人赞叹:韵味足,颜值高,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味。在这远离闹市的乡村,竟然有这么一所充满书香的书院,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乡愁书院就在雨露乡政府白族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建筑院落里,五间展室“智慧书屋”、“瀚墨书轩”、“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非遗传承”均在二楼展出。据介绍,乡愁书院收集整理了雨露本土民族民间各类实物展品200余件、灯班灯谱4本、民间传说35篇、歌谣谚语620篇、歇后语55条、诗词60首、白族调子30首。这里不仅保存了历史悠久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料,还有不少如今已在农村消失了的古老生产生活用具,民间老艺人遗留下来的民族乐器、服饰和文物等等,是一个让人看了思绪飞扬,找回记忆、追寻乡愁、感恩祖先、教化后人的场所。在书院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文革”时期铸造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石膏像,有1米多高,半身像,比真人还大,十分稀奇。石膏像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看上去仍然栩栩如生,伟人的目光炯炯有神,体现了那个年代民众对毛泽东思想的崇拜。雨露乡政府对门山上的五丛大庙,曾多次在战乱、火灾、“文革”中毁于一旦,但我看到书院中至今存留着一块被群众保护下来的“灵佑方里”的匾额,除了上面的题字外,那厚重奇大的方寸,令人瞠目结舌,从中你闻得到书香,体会得到白族的民俗和人们对土主钱三老爷的崇拜。我拿起一个方形木头,中间凿凹带把的用具,不知此为何物,有何用处?搞摄影的者美春告诉我,这是一个当地农民放在头顶上用的安全帽,真是让我长见识了。

白族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崇尚瀚墨书香。鸣雀噪平添野趣,墨气书香解乡愁。“云上乡愁书院”以图书为媒介,以文化为灵魂,以乡愁为切入点,以弘扬民放文化和历史文化为己任,融合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读书、讲座为一体,零距离服务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倡导人们放下手机、远离喧嚣,静下心来,回归书海,畅享轻松惬意的品读时光。

“云上乡愁书院”把文化建设的情怀融入雨露的青山绿水间,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文化氛围日渐浓郁。自书院建成后,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每星期的活动都有规律:星期二晚上是读书活动,星期三是体育活动,星期四是歌舞活动。职工们积极参加,雷打不动。

光明山①,惠我光明;乡愁书院,书香四溢。令人欣喜的是,去年12月,雨露中心学校的6位“小诗人”,他们创作的《小偷》《抬头》《采蘑菇》《玉米粒》《等等》《暖》《山外》7首诗,荣登《人民日报》“大地”文学副刊,让全国读者看到了雨露大山孩子们的才华。

原载《龙川江》2021年第3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