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鄱阳湖文学》的头像

《鄱阳湖文学》

内刊会员

散文
202004/07
分享

蒙古族大姐,您在哪里

◎吴清汀(江西九江)

 

有一段往事,几十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总想写出来。好不把它写出,心里总觉得缺少什么。

那还是19669月份,全国正轰轰烈烈进行文化革命运动,学校停课了,学生们都参加去了。我从教科书上知道延安是革命圣地,心中很向往,于是便趁大串的机会邀了几位同学从江西庐山脚下的九江市步行万里走到延安去,锻炼自已的毅力和意志。

出发的日子是江南秋季,天气还很暖和,每人背着被子、衣服、水壶和红宝书,每天步行四、五十公里路自南向西北行进。

走到湖北的蕲春,我们从广播中得知毛主席即将在天安门城楼上第十一次接见红卫兵,便将行装寄存在于字典里在蕲春中学,乘火车北上,待毛主席接见我们后,又返回按原计划沿着公路继续一步一步向前走。过武汉,穿越800里的伏牛山脉,抵河南南阳,在这里休整两天,欣赏了一场古筝文艺表演晚会,又向西进。跨过长江西峡,径丹凤,过蓝田,登秦岭险道,11月才到达古城西安。

到达西安后,大家精神振奋,参观了两天古城的名胜风景,准备作最后的冲刺,穿越茫茫的黄土高原。这时的西北气候已十分寒冷,风沙刮得我们冰彻骨,好在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孩子,顶着寒风唱着语录歌向前走。跨过渭河平原就是举世闻名的千里黄土高原,眼前是一片茫茫的黄色土地,很少见到树木也很少见到庄稼,更很少见到人烟,但路边有不少废弃的窑洞,这些窑洞大概过去曾有人住过。

走到第四天的时候,我们带的干粮和水都完了,只靠路边少许的柿树上长的冰柿充饥。由于饥寒交迫,这天我头晕得很,脑袋很热,拉起肚子来。我们都知道在这样的无人区是不能久留的,我拖着虚弱的身子照样跟同学们一起赶路。走着,走着,突然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我一头栽倒在地,昏迷过去了。

在我昏倒的时候,伙伴们赶忙将我抬进路旁的一个窑洞,让我躺在高粱杆上。四处找水。满目的黄土哪来的水呀,伙伴们只好抓些雪团来塞进我的口中,大家十分焦急地守在我的身旁,静候我苏醒来。可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仍然处于昏迷不醒的状态。大家不知道我患了什么病,茫茫四野无一人烟,哪里去求医找药?

就在十分危急的时候,一支中央少数名族学院大学生的串队伍走了过来。我的伙伴赶忙跑过去向大哥大姐们求援。这支队伍有七、八个人,其中有一位蒙古族的女大学生。男大学生立即拿出自己的干粮水壶,那位女大学生把我从地上抱起来依偎在她的身上,一边喂水,一边喂饼干我吃。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烧渐渐退下来了,眼睛慢慢睁开了,我清醒了。当我一睁开眼,我看见了一个年轻的女子,一张轮廓十分分明的脸,一双乌黑乌黑的大眼睛,一只犹如悬柱笔直挺拔的高鼻梁,粗犷而又黝黑的脸膛,穿一身绿色的军装。她脸上露出了美丽的笑容,一边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脸,一边轻轻地呼唤我:小弟弟,小弟弟,你好些么?

我完全清醒了。我挣扎着从她身上爬起来,连连道谢。

窑洞里的空气活跃起来了。我的伙伴也纷纷向大学生大哥大姐们表示深切的谢意。一位大哥拉着我的手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我回答:从江西九江来的。

真了不起,走了很久很久吗?

走了一个多月。快到延安吧?

快了,快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大家一起跟着他高声朗读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的这条语录在行军的路上每天不知要读多少遍。

两支队伍合成一支队伍,继续出发了。踏着风雪,顶着寒流,向延安进军。由于我的身体仍十分虚弱,蒙古族大姐把我的背包交给她的男同学去背,一些小的物件她自己替我拿着。她一步不离守在我的身边。她是一个非常活泼和开朗的姑娘,她的蒙古民族舞跳的刚劲有力,她的蒙古民族的歌唱的格外广阔的豪放。她一路照顾着我。

到了晚上,大家挤进一个窑洞,她总把我拉到她的身边睡,把她的军大衣盖在我的身上。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我很快恢复了健康。我们有说有笑又上路了。我虽没到过陕北,但我阅读了很多的书,我一路跟她讲古渭河、古咸阳,古战场的故事。她很高兴,连连夸我小小年纪懂得不少知识。她也跟我讲内蒙古的历史,讲成吉思汗,讲忽必烈,讲蒙古大草原。我特别爱听她讲大草原上的故事,赛马节上那些英勇无比的骑士,让我想象着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朵朵白云般的羊群,一群群奔驰的骏马,多么令人向往。我说,我一定要去你们那里看大草原。她说非常欢迎你到我们蒙古包去作客,我一定跳最好舞给你看,唱最动听的歌给你听。我成天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想象之中,连疲劳和饥饿都忘掉了。

我们穿越了黄土高原,走到陕北的一座县城。在苍茫荒蛮的西北,这座小县城却有我们江南水乡的味道,有青山有绿水。我们找了一所中学住了下来。我几位同学由于太累,没有出去,在这里休整。民族学院大学生们上街去了。可能是宣传群众鼓动群众去了,只见他们很忙碌,来去匆匆。我想找蒙古族大姐搭几句话她都没有功夫。

在这里休整了一天,班长坚持不能再等民族学院的大学生,要我们先走,早日赶到延安去,因为天气这么冷,各人带的棉衣又少,不能久呆。

出发之前,我急着要向蒙古大姐告别,到处找,好不容易在街上找到了她。她一把拉住我的手,呀,你的手这么冰?她捏了捏我身上的棉衣,什么也没有说,就在自己身上脱下一件军大衣披到我的身上。我不肯要,她强行要我穿上。

 “大姐,延安见,我们在延安等您!我激动地向她行了个举手礼。

她拍了拍我的肩头,说:好,延安见。路上好好保护自己!她一再叮嘱我。

我转身小跑步去追自己的队伍。跑了一段,我猛然回过头去想看大姐一眼,没想到她还站在那里,目送着我,向我频频挥手。我眼眶一热,一行泪珠滚了下来。我举起手,向她使劲的挥动,大声喊道:大姐,延安见!

谁知,我们在延安住了一个星期,我几乎整天都在人群中寻找我的蒙古族大姐,就是没有见到她的人影,连那位热情善良的民族字学院的大哥也没有见着。为了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延安,我特地把我们从九江带去一面红旗放到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最醒目的地方,在红旗上写上我们的校名和我们几位同学的名字,并写上我们住在枣园的地址。

一直等到我们决定离开延安时,也没有他们的信息。我只好怀着惆怅的心情离开了延安。

我当时太幼稚太粗心了,蒙古族大姐照顾我陪伴我那么多天,我连她叫什么名字都没有问。我心中只感到她我的亲姐姐一样那么亲切,那么真诚的关爱着一个陌生的兄弟民族的小弟弟。

如今40多年过去了。蒙古族大姐的音容笑貌一直深深地嵌在我的记忆里,我常常动了这么一个念头:总会有一天去内蒙古大草原,去寻找我的蒙古族的大姐。

善良的蒙古族大姐,30多年前的这段往事您还记得吗?您还记得您帮助过的那位汉族中学生小弟弟吗?他很想念您,想接您到江南水乡来玩一玩聚一聚!

 蒙古族大姐,您好吗,您现在在哪里? 

这是我一段亲身经历,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任岁月怎么逝去,但青春时代这一美好记忆永远不可磨灭。真希望那位可亲可敬的蒙古族大姐能看到此文。这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吴清汀,江西九江湖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九江市人民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迄今创作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600余万字。其主要作品有:《春之梦》,《她,失落在梦中》、《长城作证》、《血染惊涛》、《天道皇皇》、《早春的田园》、《催云追月》、《人间清浊》、《追求》、《神奇的追踪》、《名城九江》、《九江名胜传说》等20余部专集。多次荣获省政府,上海市,华东六省市以及全国性优秀文艺作品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