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鄱阳湖文学》的头像

《鄱阳湖文学》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11/20
分享

刘守志||文朋诗友长廊行

鄱阳湖上杨柳风,文学长廊觅影踪。芗溪村头寻老宅,明然堂庼会友朋。

很早以前,听教体局刘家平先生讲过,鄱阳湖文学主编明然先生在他的老家芗溪,费了相当的心力,依托其老宅为主体,增建了一个极具特色、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鄱阳湖文学长廊”,值得一游。故而,我便直想着找机会去芗溪街上走一遭,到“明然老宅”去看一看,一睹“鄱阳湖文学长廊”之风采。

2023年8月19日上午,借共青城市作协的晏翠萍主席等一行5人来都昌鄱阳湖文学编辑部参观,交流之东风,有幸与他们一起前往芗溪老街探访“明然老宅”,采风“鄱阳湖文学长廊”。

十点左右,作协晏主席一行5人,便来到了位于都昌县教体局院内的鄱阳湖文学编辑部,与我们大家见面,见面后,明然先生就鄱阳湖文学研究工作阶段性成果以及《鄱阳湖文学研究》会刊的办刊情况,做了简要的介绍与说明。随之,他便系统地就鄱阳湖地域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变化,如数家珍般地从秦汉讲到了南北朝,又从彭蠡泽讲到鄱阳湖,从鄱阳湖的人文历史又讲到了鄱阳湖的地域环境变迁……

一时之间,编辑部里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双方开展了友好、愉快的文学交流。大家一起回忆并讲述一件件曾经发生在鄱阳湖上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中餐及稍事休息之后,我和大家一起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明然老宅”“鄱阳湖文学长廊”的寻幽探密之旅。这时,天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顶风破雨,终于来到了离县城五十公里开外的明然先生老家,位于芗溪乡芗溪老街东边芗溪湖南岸临水耸立,由徽派古建“明然老宅”为主体而增建的"鄱阳湖文学长廊",开展文学采风活动。

好在天公作美,来时的风雨悄然遁去,到了的时候,则晴空碧霄,万里无云,鄱阳湖上还不时地送来一阵阵凉爽的秋风,舒适惬意。“明然老宅”坐西朝东,且偏北方位,西、北两面是老街、山舍,东、南秀水环绕,与八百里鄱阳湖仅一圩之隔,立圩堤之上能远眺古饶州城区,楼台亭榭,清楚可见。环老宅南、东、北三面建有高高的围墙,白色的墙壁上,进院门的右手边立柱上,竖有镌刻“明然老宅”四字的青石碑刻,围墙上则是明然先生亲自撰写的“鄱阳湖文学长廊”七个草书的不锈钢黑体大字,字字醒目、大气,乍一看,弥漫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从南门进入老宅,我先从进门的右方,绕长廊内部快速地转了一圈,心下有种先睹为快的惊喜。然后又随明然先生一起,从老宅大门出来,从左边开始参观“鄱阳湖文学文廊”,听明然先生讲着一块块嵌入墙内的黑色碑文石刻的故事,石刻上的诗词歌赋就是他深研鄱阳湖地域文学多年以来,一路走来的风雨见证。

长廊中的碑刻,诗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题赠给明然先生的,书丹则是由来自省内外的不同层级的书法家们赠与的,“明然老宅”四个大字,是享有“文坛独行侠”之美称的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散文大家卞毓方先生挥毫题撰的,笔力雄厚,蔚为大观。还有“西部侠”的《读明然的〈汉字笔划赋〉感言》,颜体书家占太林先生的真迹,书画家陈细送老师的墨宝,以及明然先生自己的《鄱阳湖文学赋》等……

不过最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一位老乡及同事沈友福先生的一首《题明然先生童年照》:"转眼童年已鹤发,尤记当年骑竹马。鄱阳湖边放牛娃,书画文章成一家!"的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具有浓浓的田园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鄱阳湖文学长廊上的每一块石刻,它就是一个动人的片段,一个文化创作者的一段心路历程,一腔对文学专注而又热烈的真挚情怀。

参观完明然先生以老宅为主体而增建的鄱阳湖文学长廊,我再度走进了明然先生的老宅。从大门进去,左右两边,厢房的木板鼓皮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明然先生创作的“明然三部曲”“鄱阳湖三部曲”及其他的各类文学著作,还有他一手编辑的《鄱阳湖文学》《散文中国》两刊,一本本,一帧帧,承载着明然先生走过的艰难文学历程。穿过天井,东西厢房与主房之间的过道,便来到了老宅的正厅:堂庼。明然先生的二哥,早已泡好了热气腾腾的茶水来招待我们,明然先生拿出从县城带来的,煮熟了的本地“挖结的”花生来分享。

我们一边品茶,一边吃着本地花生,一边谈论着鄱阳湖的前世今生,一边观赏堂庼两边的字画。堂庼西边古皮上,从南向北分别挂着“龙”“马”“虎”三个长长的条幅。从断断续续的交谈中了解到,挂着的三个字分别是明然先生兄弟三个的生肖属相。

这个老宅始建于1911年,是景德镇的瓷业工人余略北、余略南、余略松三兄弟的老屋,刚解放时被冲了公产。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明然先生一家因居民下方回原籍的缘故,当地政府安排住进了这所公宅之中。七十年代初期,这栋屋子又在政府落实政策的过程中给退还了原来的主人,明然先生的父母便从1972年夏季开始,陆陆续续地从房子的三位原主人后代手中,分三次给全部买了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如今,这栋老式的徽派红岩青砖的屋子,已经被都昌县人民政府列入了县级的“古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县为数不多的建筑文物了。

在回城的路上,我默默地思考着:为什么一个从小生活在鄱阳湖边上,又从这个旮旯老街上的老宅走到外面世界里去的明然先生,他除了有着一腔深深的鄱阳湖情怀,还怀着满腔对母亲湖的挚着爱,这才坚定他了对鄱阳湖文学研究工作锲而不舍的追求,这才有了他的“鄱阳湖三部曲”问世,以及今天鄱阳湖文学长廊的这些成果展示。

游目四顾“明然老宅”及“鄱阳湖文学长廊”之璀璨、绚丽、厚实及独特的丰富内涵,哪里能不令人称羡呢?一个人,一生之中只要真正用心去做成一件事,只要一件,那都是难能可贵,令人敬重的。

文朋诗友行廊中,期刊碑镌两相逢。鄱阳湖上寻老宅,湖深水远彭蠡东。

      (原载《鄱阳湖文学》2023冬季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