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风 俗 习 惯
序
当我提起这支拙劣的笔时,不禁流出了两眼泪花。说句老实话,我的人生际遇与别人有些不同,对问题的看法或许有些偏颇,以至于不愿意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这并非是什么秘密,而是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就是写出来也并不一定有人去看。以前我曾想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也下过决心,总是因为种种原因的出现,使思想上产生了阻碍,不得不放弃计划,把新写的一些当时自以为无用的东西——不如说不成型的笔墨——焚为灰烬,度过一日日的愁闷、彷徨的日子。现在又在社会上生活了几年后重下决心,颇想一时内写完内心的苦衷。这种苦衷怎样才能完完全全的写出来献给人们呢?我还是感到力不从心,其遗憾的是我仅仅看了巴尔扎克的“社会史”;柯南道尔的“惊险史”;曹雪芹的“悲痛史”;高尔基的“血泪史”;托尔斯泰的“社会档案”;鲁迅的“血和汗”;郭沫若的“中国史册”;达•芬奇的“画展”;钱学森的“原子能”;安徒生的“童话”;居里夫人的“信心”;屈原的“悲愤”等历史上的局部资料,并没有坐下来翔实地研究,至于什么“四书五经”“百科全书”和哲学的、思想的等书籍内容一窍不通,实感可惜。不过我今天所写的跟别人的不一样,只限于零打碎敲,不然,就是多么的正经事,由我去写也可能会变种。这就不免引起人们的取笑。
至于我想写什么,我没有针对具体人或事,只限于我耳闻目睹的知觉,能不能说清楚,那只有天知道了,我是尽力了的。若是感到不舒服,可以放在枕头下等待着什么灵感出现。若是有什么想法,可以添上几句——无论什么都可以——我的盼望。
一、习惯的诞生
1.《圣经》“创世纪”中说: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汪洋一片、黑暗无光,上帝的灵魂行在水面上。上帝说有光就有了光,分开了白天黑夜,这是第一日。第二日让水上下分开造出空气。第三日让水汇聚一处,造出旱地并生出青草、蔬菜、树木、果类等。第四日造太阳、月亮普照地球。第五日造水中的鱼、空中的鸟等活物。第六日要飞禽走兽各归其类,并按着自已的形象造人。第七日上帝感到有些劳累,就峻工休息。
上帝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泥人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地球的东方立了一个园子称“伊甸园”。亚当就在伊甸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上帝让他怎样他就怎样。在他睡觉时取下他的一条筋骨造出了女人叫夏娃,他们就一起生活。后来,夏娃和狡猾的蛇交了朋友,偷吃了禁果,开始变得与蛇一样狡猾,想尽办法把亚当也引诱“坏”了。由此,这种“坏”了的先人产生了“坏”的念头,使之有了后代的诞生。并且,有了各种各样的杂念传给了后代……
2.“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很广,天皇是三皇之一,有十二个头,兄弟十二人,创制天干地支以表示时间顺序。干就是树干,有十种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癸。支就是树的枝叶,其名称有十二种: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从甲子按顺序配合起来,可配成六十对,为一代,可以记年、月、日、时。确定日、月、星辰、区分白天、黑夜的是三皇之一地皇创制的,其长相似女人又似蛇。
伏羲氏制定了嫁娶制度,以男婚女嫁为宗旨,双方互增礼品,有一定的礼节。建立了互相通婚、嫁娶生育的法制,以便使人类做得与人伦道德相适应。根除群婚制,彻底与禽兽分离,从而人们脱离了原始蒙昧的恶习。同时他还给人们按照生活地域、肢体智力规定了姓氏,从此人人有了自已的记号。
在远古时代,各个种族的祖先其生活方式是:吃野果、野味,自从发明了火种,生活有了改善,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味道到调料味道,各有自已的品味;穿树叶、树皮。当产生了羞耻心理时,漫漫有了衣服的产生。后来又有华丽的各自特色的服装,把人妆扮的美丽大方。正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这种生活穿带,并且不断有所创造。致使人人都能适应,在很长时间里得到接受并认可,一时又不能改变这些行为倾向,称为习惯。习惯也就是这样产生的。
3.“上帝”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是随着人类产生了有心理认识的那刻,就有了“上帝”。“上帝”究竟是什么?它只不过是人们心目中虚构的一种人为的创造者,主宰者。好像世上的一切自然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其实不然、人类树起“上帝”这个“神”,就是众多自然界出现的深不可测,光怪陆离的现象无法解释,又显得无能为力,这才有了人们心中的“神”的存在。若是“上帝”和“神”都是万能、法力无边,为什么还有些虔诚的人们常常觉得社会上存在的不公的事情也太多了,而又往往出现与其斗争的斗士们却实现了自已的心愿的反常现象呢?难道诸“神”也有无助、无能的时候?还有,难道在人类历史流传已久的诸种习惯都是“神”创造的?
4.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长期生存,也就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下去。如一位先天失明的人,对于其生活行为的习惯性,就伴随着人的一生而持续生存。他(她)所产生的多种习惯是在其襁褓中时,就受启蒙教育而产生了自理的习惯。何况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没有正常人那么容易改变,就将是其终生的伴随物。
习惯的诞生,与其自然界和人们知识有关。从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中可以得到启示。习惯的产生尽管与知识的源头不尽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孔狄亚克强调人的知识起源于感觉,感觉是唯一真实可靠。而习惯则产生于知识的传播,凭借感觉,产生感性认识,再提高到理性认识。由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创造产生某一新型的事物或新型行为。使人们接受、传播、利用、广泛展开对这种事物或行为的认可,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在伊里安岛东南部居住着阿斯玛特人。有一天,联盟的村庄集合兵丁,男人们把独木舟涂上赭石和石灰;女人们负责采集食物,准备祝捷的宴会,她们还鼓励男子勇敢些。有勇气的男士们戴着毛皮制的头带,把白羽做的飘带系在桨上。有的在自制的船上,有的在陆地,以撒出一把石灰为信号,突然冲进敌村,横冲直闯,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少,象狩猎一样杀死几十人,为一场战斗的结束。勇士们凯旋高歌:“我们杀了人,我们杀了人,我们真高兴……”抬着掠回的敌人尸体,走到靠河流汇合处的一个地方,鬼魂就住在这个汇合点的漩涡里。他们掘开一条一人长的沟,把每具尸体拖过河,同时叫着:“你们不要再来攻打我们了,我们已经报了仇,让大家和平相处吧!”此时,突击队员们用竹刀割下受难者的头颅和四肢,把支解了的尸体带回村庄。回村后,妇女们跟着自已的丈夫和敌人的尸体一起进入“杰鸟”—— 举行仪式的公房。参加战斗的勇士们在这里讲述每个人头是如何猎取的。然后,他们把人头烤熟,撕去头皮,在太阳穴处挖个洞,把脑桨从洞里抖出来吃掉。最后,把下额扯下来,挂在项圈上做装饰品,以显战斗业绩。
上例是一种民族为了信仰万物有灵,而产生的猎头习惯,至今还在某些地方盛传。尽管印度尼西亚政府曾经下令废除这种陋习,折除“杰鸟”,但顽固分子还在暗箱操作。在我国云南的佤族,曾流行猎人头祭祀的陋习至1958年才彻底废除。这难道不是人类的悲哀吗?
民族习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灭迹,有时历史的变动并不能使习惯改变,就像阿斯玛特人猎头习惯就是因为文化落后,与世界上先进文明的民族习俗相距甚远。这种仇杀恶习在什么时候绝迹,要看他们在什么时候能觉醒,与现代文明感悟他们,使他们真的有一天都能走出那不幸的漩涡以谢受难者的在天之灵。有些习惯随着历史的变更就销声匿迹了,像我国的佤族一样,在政府的干预下,已认识到猎头陋习是人类的耻辱,是自身的毁灭。
5.恶劣的习俗诞生,必然会造成不应有的恶果。而创建一种好的习惯,则会给人类发展带来益处。
总之,习惯与知识的起源和人的感知、感觉、意识、意念等有关;习惯的产生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有关;与社会环境、历史状况、人文理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