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城随想
当你走进华夏中原大地的时候,看到一马平川的肥沃黄土地,那就是龙的传人居住的地方,是古黄河冲刷的故道。现在黄河中下游北岸百十华里处,有一座春秋时代,卫国的古城遗址――戚城。
古城虽不大,但它蕴涵着许多历史的底蕴,显示着文化雨露与沉淀。打开它的本源,繁华的景色已成历史。随着久远的变迁,名人的消失,给人留下苍凉和渺茫。对于春秋史稍有涉猎,就会知道多国混战的历史,给人们留下的是残酷,是悲哀。当时,卫国的实力属二等,卫灵公为了加强领地的实力,把外孙孔悝的封邑安擦在一处多国交通要道的地方,以表重视。
站在城门前,不禁就会想到春秋战国时代的故人,在这建立了中华古城的意义所在。戚城在春秋时紧靠黄河东岸,名曰“河上邑”。东有齐鲁,西有秦晋,南有郑蔡,北有燕邢,地处一目千里的辽阔中原,为东西南北往来的中心枢纽,也是各国交通的必由之路,更是诸侯各国争霸图强的政治活动中心和军事要地。
由此可见此城的重要。也显示出这里是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后人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与古文化的积淀。
这是一个久远的贵族家园,是贵族们为生命安全而修筑的堡垒。
在那飘渺不定的动荡时期,一个小小有限的城池毕竟挡不住变革的劲风,当多国部队混战的战场血洗后,留下的只有遥远的回忆与荒凉的记忆。那种“桑间”“靡靡之音”成就了一代精英的光辉历史,也反映出时代的萧刹与败落。没成想,家破国亡恨的遗忘,是在黄河冲刷里进行的呼唤。
古遗址以奇特的造型再现了历史缩影的遐想。
目前建成的有:雄伟壮观仿秦汉风格的阙门,古朴壮观仿古风格的颛顼玄宫。仿唐代建筑风格的龙宫气派典雅。此外还有仿汉代建筑风格的历史陈列馆,仿明清建筑的子路墓祠大面积的草坪,各色植物是景区的一大特色。亭台廊舍参差错落,山水相映。这里有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乘龙至四海巨雕。濮阳历代名人20尊塑像。为纪念夏后启在昆吾铸九鼎而建的铸鼎轩,建成的戚城文物景区是集濮阳历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大观园。
走进公园,往深处观望,一条宽敞的大道,悠然自得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当你走上公园中间的土岗时,就像来到了万里长城,南北走向,蜿蜒别致,绿树掩鞅,可与自然森林蓖美。不时给你一种惊疑的感觉。向西面看是一望无际的树林与草原,尽管没有牧羊,而有许多的情侣与游人依偎在那绿色的大地上,情意绵绵,诉说衷肠,显示出天然的和睦壮观。往东面看,是少儿游乐园,在那些欢笑的脸上看到了父母的情真意切;看到了祖国的花朵成长与未来;看到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蒸蒸日上。
由此想到当时的桑间生活是如何活跃,给人民日常生活到来了丰富多彩的温馨。真情的流露给人间带来了许多爱的成分,真挚的友谊在休闲时刻会得到净化,净化的一丝尘埃也没有。
在这充满激荡的时刻,不禁会想到4000年前的濮阳是 “桑与蓬”的世界。春秋战国时期,郑卫宋齐各国,商周旧乐“雅颂”转为“郑声”等发挥着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给人带来了时世升平的景象。
桑树在古人的心中是神圣的。扶桑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太阳栖息的地方,《山海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扶桑是由桑树衍生出来的一种神树,它是沟通人间与天堂的一种途径。再现春秋时濮水之畔,桑树遍野的浩瀚景象。
无论是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的“桑户蓬枢”,还是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的“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桑蓬之志”,“桑”与“蓬”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由此,引来挥公在这里发明弓箭,也就是‘桑弧蓬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