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正芳的头像

郭正芳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4/11
分享

泥土的味道分外香

泥土的味道分外香

 —— 黄河岸边走访侧记

郭正芳

 

黄河是一条古老的母亲河,黄河代表着国家的精神、民族的品格。黄河文明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民族一样,都曾背负着沉甸甸的荣耀与坎坷。不但给世人带来了诸多灾难,也带来了伟大业绩和灿烂的文化文明。有很多知名人士留下传咏千载的佳句,时常在耳边响起。那是古老灵动在延续,也是风霜雪雨的见证。因为黄河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同时也因为黄河水自身的荒芜,让荒沙洗刷的淤沙泛滥给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带来了贫瘠,这是自身蔓延着的贫困因子。由于历史原因致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时常以“种在人,收在天”的大自然控制着僵化的意识,让祖祖辈辈倍受寒风露宿的侵袭。只有在命运自认中渡过,怎么努力也挡不住纠结的异化,更解不开困苦的绳索。这个无形的手总是覆盖着数千万人的生活轨迹。

当人们走进黄河岸边的时候,看到涛涛黄水夹杂着黄色一片,会闻到泥土味道。那就是孕育着数千亿黄种人的地方,也就是龙的传人的发源地。经过数千年的化育、改造,现在的黄河两岸,有适宜的气候,湿润肥沃的土地,能够生长出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沿着河沿走过,使昨天的荒漠,成为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明天的旅游圣地,是城乡的最佳去处,可带动滩区人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早一天实现。

一、回味悠长

滔滔黄河水流经濮阳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载,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悲欢离合。

黄河古称河水,它到哪里就在哪里沉积、淤塞。濮阳处于中下游,经常经受决口、改道的痛苦磨难。不知给多少人家留下了惨痛的记忆。由此,不仅改变了地理面貌,也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给人们增长了治理黄河的斗争经验。大禹治水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黄河是一条高高在上的空中悬吊河,由于从上游流失的大量泥沙,河床每年都在增高。一百来年就增高三米,致使河堤防务每年需要加固。自建造小浪地水库,才算有所收敛。这就是真实的记载。

豫北濮阳黄河滩区,是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家乡贫瘠潦倒的影子在心底装了已经几十年。只记得破烂不堪的泥土小屋和高洼不平的小路,难以维持日常生活的日子天天惆怅辘辘,不知如何打理。盐碱坡上只有一层厚厚的白色,当作食盐饮用,苦涩难耐,怎么也生长不出绿色。河滩上种植的庄稼每每遇到洪水都将成为漂浮物,一年的收成也将是颗粒不见,就连家的影子也被泥沙淹没。仅仅靠国家救济的有限食物过活,自我劳动意识被束缚在自我消遣中。

过去的已经过去,成为历史的记忆,尽管难以忘怀,那毕竟是曾经。濮阳县渠村乡某村刘杰(化名)大哥,当时在村里还算是个知情达理,能文能武的人,在学习文化知识或农活上,学什么像什么,自小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在他结婚那年,因为父母劳累过度得病,将家翻了个底朝天,还是落了许多债务。从一个本来就并不富裕的家庭变成了负债累累,吃了上顿没下顿,度日如年的光景。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总觉得生活无望,消沉迷茫,碌碌无为。仅有的三间房屋破烂不堪,每年靠有限的低保资金和救济金过活。

这是滩区曾经的住房

这是过去的住房,以后再也没有了

扶贫人员小王是一位县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刘杰是扶贫对象。看到刘杰家的布局,确实有些可怜。先是拿出500元交到刘家大嫂手里,并留下联系方式,说是有什么事及时联系。第二次送来两只羊作为扶持养殖扶贫。几天后,小王到扶贫对象刘杰家,看到女主人,问:“刘大哥在家吗?”

刘家大嫂问东答西:“你们给的钱太少。”

“喂羊可以吧?”

“已经杀着吃啦。”

小王见此,笑着说:“刘大哥忙啥去了?”

刘大嫂指向街上的大树下,没有吭声。小王来到树下,看到刘杰躺在一把低矮破烂的椅子上,优哉游哉,傍若无人。小王掏出烟递上一支:“大哥,最近有什么想法?”

刘某用右手接过递来的烟,叼在嘴上,随手从下衣袋掏出火机点上:“你们的扶贫有什么标准?!”指着周围“你看看人家有车、有房,也是被扶贫对象。……人家外出打工,一年就挣一两万,……”

小王蹲在刘杰一旁:“大哥,我调查过了,你也是很能干的人。人家能办到的你也能办到。为什么甘愿这样下去?……再说,现在你已经成家做父亲了,将来你的孩子到成家时,看到你这样,谁会与你家结亲啊?……”

经过聊天,知道点中了要害处,刘杰从烂椅子上站起来,掏出烟,抽出一支递给小王:“老弟,这烟是我知道你今天来,专门让你嫂子买了一盒。平时我只抽由树叶和庄稼叶混合的烟。说实话,我也想改变这种现状,就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扭转。和我一起长大的有些已成富翁,有些奔走他乡……”抽一口烟“其实,也有好友让我出去打工,以前一天开四、五十,现在开一百左右,就是不想干。……你嫂子也不是个笨人,也想外出打工,我没有让她去。……”

“你等靠要,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改变?我已经给你们村支书和村长说啦,你的救济金从现在停发,你要是还是这样的话,就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小王故意激将地说。说着就站起来想走。

刘杰一看不对头,也当真地站起来随手拉住小王,有些激动地说:“别价,你听听我的难言之隐……,”

小王知道他要说什么,知道他对于某些事情看不惯,没有正确对待自身消极、懒惰的弱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从思想上彻底根除等靠要的心态,才能达到扶贫的目的。小王借此继续激将:“你有你的想法,就是改变不了自己,那算什么啊?我的工资也有限,我也有家。……你也上有老、下有小,作为一家的顶梁柱都立不起来,靠谁都养不活你。……”

在那短短的时间里,谈到生活保障的渠道和人生去向及将来的希望,由远及近,谁都明白道理,关键是如何践行。怎么让消沉几年的心灵有所复苏,让其知道感恩,知道自我才是觉醒的关键。让事实证明人的精神支柱是决定人生去向的唯一。不知有多少个刘杰正在改变着潜意识中存留的不够健康因素,也正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变化中紧跟、快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经过这次谈话,刘杰已认识到许多道理,生活的压力应由自己身体力行来解决,不要依靠任何人的救援来处理。凡是造成生活困境者都是由于好吃懒做造成的后果。如何改变迷茫的现状,只有从根处寻找。一旦明白过错的后果,光明就在不远处展现。

现在的刘杰已不是以前的刘杰,改头换面,振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外出的打拼,一年为家里挣来两万多,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标杆。

二、改变

范县、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十年来,政府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有一部分生活在黄河滩区的人民没有脱掉贫困的帽子。范县杨集乡民义村属于黄河滩区,那是十多年前,还是年轻小伙子的刘西胜在1998年主动辞去党支书的职位,外出打工。其原因是背朝黄土面朝天的日子困惑着自己。虽然是村里的带头人,看到村民一穷二白,贫困潦倒,因吃不饱、穿不暖而产生出许多矛盾。自己感到对不住乡亲们的寄托,自己良心上更加过不去。只有走出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是个什么样,改变一下自己的思路,也为以后带领全村乡亲走向幸福寻找一条出路。

刘西胜闯荡十多年后,带着经过千辛万苦积攒的全部资本,于2013年回到家乡建起玻璃棉生产厂。利用本地资源,发挥自有优势,将本村部分青壮村民安置到厂里工作,解决了部分人的实际困难。2014年初,在厂里安置了一些较为贫困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在厂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

2014年10月换届选举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是第二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其实是被逼上阵的,由于自己打理企业很忙,又唯恐辜负乡亲们的希望。村民在贫穷的情况下,怨天尤人的情绪时有发生。要想改变过去的思维模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的。经过反复思虑后,又拗不过全体村民的意愿,只有如履薄冰地走马上任。

自从当上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心头装着的都是全村村民如何走向致富路。走街串巷访问,沉静下来思过,忘掉曾经的辛酸,结合各种情况,找准发起点,带动不同层次的村民走向一条共同解放、共同致富路。

民义村是黄河滩区,由四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组成。有1360人,1400亩土地。曾经的民义村在本地属于贫瘠落后,一盘散沙,少有建树,没有出路的穷村庄。下雨天泥泞不堪,不能外出;晴朗天,飞沙弥漫,不能张开眼睛。当上支书后首先解决的是把眼下的路修好,自费60万元,解决了走路的问题,得到全村村民的认可。

为了稳定民心,在春节之前,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面粉、食油等物资。2015年年初在全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准备建立村办公室。要建立村室就建规范化、标准化,适应全村村民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建筑,需要资金二十七万余元。根据规定乡政府补助七万元,自己拿出二十余万元,建起卫生室、村委、党建活动室、文化宣传室等一体的连体式建筑。为周围村室建设带了个好头。同时为建广场需要占地十余亩,由原来的学校和村民的土地置换,其中有些矛盾也为集体带动而解决。根据发展状况,改善以前旧房而怕洪水来侵的想法被眼前的事实证明,安居落叶是根本。。经过一年的努力,村民们看到了希望。村民看到党支部带头建起了现代化建筑,以前“吃光喝光不建房”的旧观念得到改变

由于地理资源匮乏,有些青壮年外出打工,挣得一点仅够维持生活的收入;还有需要帮扶的扶贫户101户,306人该怎么办?作为带头人不得不精心策划。要是光靠政府救济一点现有的钱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靠天吃饭的观念是急于解决的根源。要想改变这种懒散、等靠要的观念,只有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陈旧的思想观念都阳光起来。经过多方努力,发挥各方优势,筹划部分资金,扩大建立玻璃棉加工厂,安置贫困人口50余人;建立服装厂,安置留守妇女20余人;促进养殖种植,养殖肉牛24户;种植特色农作物10户。特别是种植户,开始时有些疑虑,恐怕所种植的农作物没有出路。针对部分有疑虑的情绪,在党支部书记作保的情况下,集体安插种子,实行承包,安心种植。

村村通是政府搭建的桥梁,街道已修好,胡同小巷应由村民自发修。村里由于历史上建设避水台造成胡同小巷,也是制约发展的问题,过去下雨泥泞的街道胡同也需要改变。由于村里人穷,没有能力不说,邻里之间因为走路的问题还产生许多矛盾。作为到头人的刘西胜不得考虑到:该自己解决的只有自己动手解决。经过全村民代表会议商榷后,6000多米,2万多平方硬化,需要资金26万余元。本来就没有经济基础,靠村民集资没有可能,怎么办?只有自己想办法加上部分有能力的村民自觉贡献,把每一胡同小巷都连通起来了。还安装了路灯200盏,不分白天黑夜,如同城市生活。

为了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实行旧村改造。现在已建起样板楼,为以后旧村改造奠定了基础。这样,可节约土地400余亩,将节余的土地上建设企业,以安置本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

 

杨全喜是范县政府机关的一名年轻干部,现任范县高码头镇孔河驻村第一书记 。他曾说:“贫困就像地上的一个水坑,会沾湿你的衣裤,甚至让你滑倒在地,我们只有勇敢的跨过去,让老百姓都能多挣钱,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高码头镇孔河村位于镇政府北0.5公里处,村两委成员3人,党员21人。全村95户,4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25人,耕地面积600亩,人均耕地1.2亩,地少人多,群众收入低,经济发展滞后,是个典型的贫困村。面对这样的村情,杨全喜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下决心要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孔河村就是家,村民就是家人。村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尽最大努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同时还发起外出务工,不如在家创业的行动。

村民孔祥增常年在天津打工,看到了本村的变化,高兴地说:“一年来全村的变化很大,路宽了、平了、净了、工厂也建到了家门口,让全村的村民都有活干了,这样家里老人孩子也有人照顾了。我们长年在外打工,干的更加努力带劲了。”截止目前全村90%以上人口都认识这个驻村第一书记杨全喜,也都很乐意和他聊聊心里话。这也是他扎根孔河开展扶贫工作的力量源泉。

任职以来发现全村土地零散,宅基乱占,村头荒面积过大。杨全喜提议:实行宅基和耕地挂钩。宅基统管、村头荒地归公之后,开始了流转土地工作。截止目前,全村600亩土地全部流转,为下一步发展设施农业打下了基础。

土地流转到村委会之后,第一书记杨全喜多次组织群众代表和有种植意向的农户到外地实地考察学习,学习外地经验和成果,改变村民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难致富难的问题。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发现种植草菇蔬菜大棚效益很好,大部分村民思想也有了转变,都认识到这种种植模式适合本村老百姓的发展。实行菌菜轮作,提高大棚种植效益。

他们从流转土地中划出120亩,发动群众26户,其中贫困户7户,准备建设大棚。这7户建设大棚拿不出钱,贫困户孔庆玉一家生活极其困难,本人年老体弱,无一技之长,思想有点放不开,前年儿子结婚花费了几十万元。儿子结婚不久又离婚,平时抽烟只抽市场上几元一斤的旱烟叶。针对这种情况村两委决定把他这种贫困家庭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杨全喜书记多次和他沟通交流,知道他担心经济问题,于是杨全喜和村两委成员经过反复琢磨,慎重思考,决定先垫资建棚,自筹资金100万元,建好7个大棚,让7个贫困户先行种植,并帮助贫困户协调小额信用贴息货款,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惠农资金。联系技术专家指导种植技术,联系蔬菜销路,解决卖菜难的问题。这样为种植户降低了风险,避免了种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种植的积极性。经过一年轮作种植西葫芦、草菇和茄子,孔庆玉净赚了五万元左右。他高兴地说:“感谢村里领导帮助我种植大棚,种植大棚就是种上了希望,只要照这样种下去,我相信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今年脱贫致富是没有问题的,儿子结婚也会很有希望”

 在发展大棚过程中,杨全喜清醒认识到:设施农业是“大规模大效益,小规模小效益,无规模少效益”,产业化发展是设施农业的必经之路。结合村实际,杨全喜号召村民集资组建了范县建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孔河村全村力量共谋发展,也是孔河村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杨全喜笑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合作社的社员中有几个是最初开始蔬菜草菇种植的种植户,合作社成立之初,大家便共同分享一年来总结种植技术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了最适合本地区的培育种植技术。”

截止目前,孔河村以范县建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已建成菌菜轮作大棚65座,占地面积280多亩,每座大棚年纯收入可达到10万余元,其中有12户贫困户参与种植,种植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杨全喜带领孔河全村群众在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下功夫,新建菌菜烘干厂就业扶贫点1个,并成立了濮阳市润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可带动20多户贫困户就业,达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的。

下一步,将加大种植力度,争取国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贫资金168万元,再建设菌菜轮作大棚32座,扩大种植面积,把菌菜轮作打造成孔河村的支柱产业。整个基地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孔河村及周边村庄贫困人口400余人就业。将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利润1500万元,填补了范县菌菜轮作种植模式的空白,将为高码头镇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亲情的感召力是大地的赐予,是物量的把握。无论在何处都有泥土味陶冶着精气神的振作。泥土吸纳着的阳光能量,挥发着业力,激励着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们。振兴家业需要的是神勇,泥土肥沃靠的是坚守。能否闻到熟悉已久的味道,就看是放弃,是坚守,只在一瞬间。放弃会使元气消失,会被污浊侵袭;坚守是本源,是传承祖宗的优良。走在泥土中,吃着泥土生养的物质,是坚守自身最好的标准。泥土不分彼此,却蕴含着深情厚谊。普化着艰辛,孕育着鲜艳,埋葬着污浊,生发着茁壮。

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利用孔河村环境有利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确定一家服装加工企业,新建精准扶贫就业服装加工点一处,并成立了范县孔河服装有限公司。2016年10月6日公司开业运行以来,贫困户苑凤芝由于患有心脏病,不能外出打工,服装就业扶贫点安置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她高兴地说“没想到老了,也能成为固定工了,每月1500左右的工资也够我吃药费的了,加上儿子儿媳在外地务工,我们家今年脱贫是很有希望的了”。截止目前本村和周边村庄的贫困人口及留守妇65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当你走进泥土中会体验到泥土的香味沁入肺腑,那是天然的份量在增加着生长的肥沃立足点。

台前县“侯庙镇富农食用菌生态园”一片白色,一旦走近,一种异象会引起眼球专注。这里实行恒温草菇种植,系岳楼、邢庄、金庄三个村共同打造,这是在岳楼村村长带动下,食用菌大棚占地300亩,已建立300个大棚,每个大棚年利润10万元以上。投资少,见效快,又适宜本地种植。2016年已产草菇1万吨,产值6000多万元,利润3000万元,带动200余贫困户参与并脱贫。像这种模式可辐射周边村庄共同组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在已与省农科所科学家们联手,打造自己的品牌,脱离依赖外援的制约,进行更新换代,研制出更加适应本地的高科技种植草菇技术。下一步自己进行深加工,直接供给或出口,实现更高的附加值。

台前县绿源畜牧产业扶贫就业基地位于侯庙镇东碱场村,占地面积860余亩,是集肉奶牛养殖和双孢菇、草菇种植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建有牛舍39余栋,栏位4000余个,存栏肉、奶牛3600头,年出栏肉、奶牛8000余头,年产值达1.7亿元,净利润2335万元。双孢菇、草菇种植面积达6万平方米,年产300余万斤,产值900余万元。

该基地成功探索出一条使用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种植双孢菇、发酵沼气,双孢菇下脚料改良土质的“牛—沼—菇,牛—沼—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作物秸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产生的沼气可为500户贫困户免费供气,每户贫困户每年节约支出500元。

该基地的双孢菇、草菇种植、肉奶牛养殖,可为贫困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0个以上,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同时,该基地大力实施“牛粪种植双孢菇科技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先后从后付楼村、碱场村选择了2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提供200平方米钢架棚温室种植场地,免费供应菌种和基料,让贫困群众进棚种植,基地“包教种植技术、包产品销售”,实现236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

今年新建年加工2000吨双孢菇、草菇生产线1条,改扩建标准化食用菌菇房14栋,完全建成后,可带动300名贫困人员到园区务工和入股分红,每年可使贫困户创收600余万元。

三、美丽家园

当人们迎着阳光踏上平整畅通的路上,走进曾经熟悉而感到陌生的家乡时,心里有许多的震感。由于以前的破旧、贫瘠的影子一直在心里萦绕着。那是黄河滩区,是被黄河水不时侵袭着、淹没着。所留下的流沙、盐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的记忆。在内心深处,这里是自己的家,每次需要建筑住所(简单房屋)时,都要倾尽全力到黄河边沿挖土,进行避水台的奠基。如果不把房基用土垫得高出土地十几米,就有可能被洪水淹没。你家的院落高,别人家的院落更高,每家每户要想建筑一个像样的院落,就需要几年的积蓄才能完成。能否改变这贫瘠的现状?是否有存活的土地可以容纳?出走几年后,现在回家,以前的影子已经没有了,再也找不到那种失落、寒酸、愁苦的身影;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破旧不堪的矮小泥土房屋的映像。

      这是现在农家院的小巷

走进范县张庄乡千安社区,看到高楼大厦,错落有致,宽敞的水泥路面两边有路灯直立,不时向人们招手。走进家门,现代化的家电一应俱全,日常生活基本上应有尽有。这是现代化城市还是农村,怎么也分不开。

社区成立于2016年5月,是河南省第一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安置工程,由张庄乡前房村、后房村、王英村、李菜园村、双庙朱村5个村搬迁组成,现有住户927户3898人。张庄乡千安社区党总支设总支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5名,共有党员88名。党总支成立以来,抓班子,带队伍,强机制,增活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了建设阵地,夯实根基,高标准打造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总支书记办公室,支部书记办公室,党群活动室(兼党代表活动室和老干部活动室)、党建工作室(兼业余党校和远程教育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办公场所。建立机制,促进规范。坚持民主集中制,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实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领导责任。推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多次召开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成立了搬迁理事会,推动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狠抓产业,尽快脱贫。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引导群众以土地或资金等入股方式,发展特色种养现代农业。目前,已流转土地600多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温棚有机蔬菜等160亩,发展养鹅、养鸭和水产养殖等产业2家,有效解决了社区群众及周边富余劳动力180余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带动了滩区群众脱贫致富。

 这是迁安社区一角

走在肥沃的大地上,雕刻寰宇中秀丽山川。勤劳的身躯,支撑快节奏的生活,奠定了平安的希望和梦想,让风雨浇灌,铸就实迹。

 迁安社区一角

每一片土地都有可寻找的灵感,那是繁星点点,凝结着先人的汗水与智慧,谱写着每一创造的经验。让那些固化的意识和包含的悲观去见不知名的阴暗吧。

魅力并不是都有吸引力,有些根深蒂固的因子只能经过事实去实现。随着社会的变更,有些古老的村庄已经从这个地球上消失,这是在这里生活上百年的村庄,尽管位于地球不显眼的角落,这个住着上百户的人家,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当看到将要成为一片废墟时,各自怀着各自的心态都有所反应。有甘愿受到利益驱动而翻动着沉寂已久的心动;有苦涩难耐被社会动荡而催促着离开依恋已久的温居;有心意动荡而没有它途的直观,踏上顺水之船,是福、是祸、是明、是暗不知道,别管走到何处,只要有立锥之地就是留住的房屋,彼此都是延续的告白。最为可靠的一点是城镇化建设和改建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铁证。已经没有了个人的选择,尽管思路清晰,也不能完成大局的态势和大局所搬动的巨岩。历经许多复杂的观念,党员和开明人士带头走上脱贫致富路。让大家知道,既然如此,只有这样才是出路。尽量不被混淆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告诉自己能够站起来,为了以后有所依归,将良心、责任负重,为了家的安宁,也是民族的一员才这样不被误会所迷惑,不得失去智慧的启迪。一旦安定下来,这就是许多人的盼望已久平安。尽管尘封已久的事实成为回忆,也不知回忆能否流传下去。记忆会否流失,只有重建的希望,没有滞后的悲观。有着像童年无忧无虑的回忆也是成长过程的激愤剂,是促成许多理智的良药在医治着成人的心灵。面对社会繁杂的纵横交错,不管东西如何,总会有生活的出路就在脚下展示。

就像迁安社区这样的家,不知有多少正在黄河滩区建立,也不知有多少繁杂的意识经过带头人的努力在克服。只要让那些贫瘠、荒芜根除,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就是民族的大幸。

四、旅游圣地

风尘仆仆寻找泥土的味道,需要一种千辛万苦的累积。只有走过,才有体验。

穿越历史,可看到濮阳的地势走向。 据《春秋》、《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濮阳上古时代是“颛顼之墟”、古“昆吾国”旧址,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春秋时代的晋楚“城濮之战”、晋郑“铁丘之战”,以及北宋时期宋辽“澶渊之战”等著名战役均发生在濮阳。

      地处东经115度,北纬35.7度,是华东、华北的结合部;东望泰山,西靠太行,南临黄河,北滨漳卫,是负山面水之地。自古以来,黄河从青海高原奔流而下,穿过黄土高原,卷起大量泥沙,奔腾到了华北古海湾一带,河道宽阔,水流渐缓,泥沙沉淀,年复一年,冲积成华北大平原。至今,每三年间,以40公里的扇面,推进10公里。濮阳就是黄河填海冲积而成,即所谓“沧海边桑田”。由于“河流”“海流”潮汐的作用,形成了濮阳复杂的地质、地势和地形。

      河流填海的过程,是把夹带的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在入海口沉积下来,造成了河口三角洲。但由于河水冲力的大小和海流潮汐作用,沉积的泥土总不会那么均匀平坦,因此,使地势有岗洼之分。当海沿远去,成为大陆的时候,就形成了内陆湖和河流,以及岗岭起伏、湖洼交错的地形。濮阳古代的地形正是这种情况构成。如卫阳山、洪洋山、吕团岗、岭子头等。保存较好的丘陵,有自濮阳县东南城角至桃园的一道,还有濮阳县城西断断续续的丘陵。从村名上看,沙堌堆、银岗堌堆、岗上、展丘、白丘、坡里、于家洼、曼渡、商湖、王海、刘海、后河、清河头等等,都反映了古代地形的自然风貌。同时,河水夹带的大量有机物质沉淀和海相沉积,形成了濮阳地下的石油岩层。

      濮阳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与西高东低地形不尽相同。不过,是南水北调进行灌溉、淤地的有利条件。濮阳大致分三个自然区划:临黄堤以南以东,是临黄区,黄河沉积最厚,地势较高,经常受黄河水泛滥的侵扰;金堤以南,俗称下堤。在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次数较多,沉积层也较厚,古代地面、丘陵、河流、湖泊被深埋地下,变成了一片平原地带,成为肥沃的土地;金堤以北,西部是西汉以前的黄河故道,东部是东汉以后的黄河故道,唯中部 河水淹没较少,原始地形裸露,地貌变化不大。

      黄河的冲积,是根据河水流势来分配土质的。“紧沙、慢淤、澄清碱。”是住在黄泛区农民千百年来的总结。也是濮阳沙地、淤地、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由于有地表和地下冲积层,是淤、沙、盐、碱交错的地带,又是纵横交错的黄河古道,积沙很厚,含水量大,又有淤积的隔水层,水量丰富,是淡水储存量大的地区。给这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不过,由于是古澶渊所在地,地下是较深的湖泊,经黄河泥沙的淤塞,表面是平原,下部是悬空,蕴藏大量的水源,致使地壳变动引起地表、地面裂缝。《濮阳县志》记载,曾在1862年和1881年间,王助村就有两次地裂,仅百年间就有三次地裂出现,都是自裂,裂缝宽度达七市尺。1978年在王助村至林平村又发生地裂。地下可能是一条大裂谷。

由此,反映出濮阳的地质由三层组成:上层是沙淤碱交错地面;中层是水量丰富的沉积层;下层是含石油、天然气的岩石层。这里是物产丰富、资源繁多、土地肥沃、四季常青的好去处。

在黄河岸边,一路走来,陪伴着涛涛的黄河水,到处是让人驻足的地方。站在堤坝上,一望无际的黄色龙脉穿梭,周边是绿野衬托,平添意中荡漾的涟漪。范县毛楼依托黄河和江南八怪之一郑燮的历史遗留,开发出旅游景观。

毛楼位于范县辛庄乡,地界豫鲁两省,南临黄河,北依大堤,景象壮观,自然风光秀丽。唐宋明清属濮州,为古雷泽地,尧舜多活动这一带,有古迹丹朱墓、偃朱城和毛岗烈士陵园。现村有345户,1532人,土地总面积2880亩。
      范境自古多水患,此地尤甚。1962年该村落河,田庐淹没,人畜死亡甚众,灾民望着滚滚洪流,无家可归,欲哭无泪,惨不忍睹。1993年,在市县党政领导重视与支持下,经4年奋战,建起了260多亩、高4米的避水连台,把原来被黄河切割为6个自然小村合在一起,可御2万个洪水流量,人称“安居工程”、“连心台”、“救命台”,被誉为“诺亚方舟”、“碧玉水乡”。

新建毛楼,每户划有0.4亩宅基地,村政建设统一规化,房屋并峙,街巷整洁,柏油路两旁,槐柳垂荫,一排排有序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之中,一幢幢红砖瓦房鳞次栉比,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屋内粉刷一新,宽敞明亮,电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布置其间。村内自来水、电话线、教学楼、敬老院设备齐全。不少农民家庭发展起养兔、养猪、养羊事业,种蘑菇,栽果树,兴办小型加工厂,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1300元,使昔日“冬天一片光,夏季苗不长,只见风飞沙,不见柴和粮”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在风景旅游区,已建起黄河画廊、垂钓中心、天然浴场、飞天渡、听涛亭、观澜亭屹立河岸。今后还规划兴建4个生态旅游区,18个旅游景点,使毛楼成为具有黄河田园风光特色的生态旅游区。“荡舟赏芙蓉,立岸观河涛;信步花间路,林深闻啼鸟。”使人有“返朴为真”、“回归自然”之感。景区内游乐项目也丰富多彩,主要有激流飞舟、水上摩托、河边赛马、河滩驼铃、开心乐园、池塘垂钓、驽箭狩猎等。2001年毛楼生态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验收,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再往下游走去,当地村民利用现有的地里优势,建起有许多简便易行的沙山、浴池、芦苇荡等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去处。范县盆窑村仅靠黄河岸边的沙滩上,正在筹划未来的自然旅游区,让人流连忘返、羡慕不已。

经过推广地理资源,广泛推动地方手工制作和种养殖农作物变为经济驱动,也让绿色食品和用品给城市居民品尝到应有的交换与享受,更能提高城乡交流,提高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也许,能让许多人寻找到儿时的回忆,也能激起许多记忆;也许,这就是许多人的期待,同时能实现民族的真情实感,连接着千万人的心,传承着朴实的火花。

五、一点体验

走过四季,每一季节都有适应和逆向。是适应会得到充足的食粮,逆向会造成消沉。不管是适应还是逆向都会在各自把握中产生着的意识。因为泥土是无色无味的存在,博大的世界只有泥土最有说服力。任何事物都是附着在泥土中而显示出自身的作用,尽管是暂时的存在,只有泥土才是永久。并且永远会散发着自身的能量。任何事物都不在乎而又离不开的就是泥土。泥土没有说服谁的对错,而总是覆盖着每一细节与轰动。空气、水来自泥土,泥土又接受者空气和水的洗礼及淘汰,改变是短暂的人为,长久是自然的本性,就是有怪杰也离不开泥土的包容。大小多少的变化只是暂时的改变,其性质不变是永久的存在。诺言的陪伴,胜负的实现,唯一能见证的就是泥土。尽管无言以对,而任何声音高低都会被泥土吸纳和散布。没有对谁有偏向,任何生命都逃不脱泥土的收留,任何财富都是由泥土制造,又由泥土储存,没有不被泥土收留的,也没有不被产生的。泥土的味道是无价的,也是最贵重的,离不开,躲不过。

四季有泥土产生,走在泥土中,不乏会经历四季的陶冶。在四季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产生出四季所带来的真情实感,陶冶着大地的心扉。不管有无诚意,是谁都会品尝到四季变化的冲浪,不管正常不正常,在泥土那里都是无所谓。不记也记住了,并且记的很牢。至理会推动人的思维也会迷惑人的潜意识。因为至理不是全部,不是谁都能按照至理的认可去实现自身,不然社会也就没有在泥土中发展的动力。泥土造就了民族的延续,泥土具有民族性,是民族造就了泥土,泥土培育了民族气节,有深情厚谊在泥土中生发。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理体现。

泥土无欺,对于任何过不去的事物都能过得去,不分彼此,没有厚薄,没有贫富,没有高低,但有原则,谁也躲不过其收留的终点,谁都是被收留的对象,别把自己置之度外。泥土制造的美丽丰盛是让每个动植物享受的,不是让其破坏的。尽管表面不理不睬,而在深层次把握着的标准是谁都难以改变。别以为泥土无情无义,无动感,谁能分辨出泥土能量谁就能得到回报,得到应有的保护。别把无动于衷作为欺负的对象,只任其包容的载体,就是无所作为的泛滥,一旦被激怒也就是收留的所有依存。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脚下的泥土才是最终目标,才是为后代留下的福音。

泥土味道是香的,有着各种香味适应每个能够吸收的营养;有辣味,可以熏陶适应的成长分子,提醒健康的渠道;有酸味,能够消除沉闷的思绪,丢弃一些生活油腻;有苦味,可以提振精神,消除病态的蔓延,是消除陈疾的良方;有甜味,是本质的体现,是各种事物的润滑剂;有咸味,是调剂各种味道的调料,适用于各种味道的中间精品,可以平复来自各方加入,能洗刷提炼原本就有的质化情结,囊括各种味道就是还原泥土本色。

泥土最无私,也无所谓承诺,更不用表现,只有承载这一切。虽然无名无份,而价值是无限的,不管由谁治理,都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取得。但是,如果每个有良知的人都能各尽所能,都能发挥自己的热量,民族兴盛的梦一定会实现。

见证一代人的创造,将创世纪经典传承下去,是伟大复兴的载体。从此,再也不会受到贫困袭扰,让每个生命都有幸感受盛世阳光的普照,都能笑声激昂,让世人触目惊心。多少年的盼望,心中想象的日子就是如此地完整。有许多背井离乡逃生计的回来了,看到自己家乡的希望,在家乡创业的园地,利用本地资源吸引外地技术资金,用打工的魅力把外地老板引进滩区投资,是诚恳、是纯朴、是智慧的起飞,更是泥土香味的引力。

看到现在的变化真实地再现了奋发图强的精神,这些为之操劳的人们,有多少辛酸没有表露,没人相告,但是,只要有心人,都会感触到,为乡亲们的幸福付出值得,只要都能满意也就足够了。如果以前有些异议,现在反思认识到错觉的,只有感激,埋在心底也就是证明。将永远感恩那些帮助改变的人们,因为这是强大的民族力量,是互助的力量,是深厚的文化,优良的传统。

民族自身有能力完成共同致富的目标,让那些有过各种想法而扭曲不前的人,有磊落的开化,情愿感受那种清苦的生活摆脱了,有保障,谁也不用靠谁了,只靠自己完成人生愿望中的生活。这代人来完成历史上从来没有解决的疑难,今天实现了,让那些亦步亦趋的人成长起来了,在精神支柱的激励下再也不会受穷了。

这是国家的力量,民族的力量,靓丽人生必有靓丽景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