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翟恒民的头像

翟恒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22
分享

【读史随笔】韩氏父子造桥记

     嘉庆十三年《平阴县志》记载:“韩温父子三人,仗义轻财,多所施济。延佑(祐)间创建南门外锦川石桥,所费不赀,城垣赖以永固。又建西门外石桥,见《石桥记》。”“锦川桥在南门外。可十许丈,大石垒砌,金义民韩温建。迤西南堤冲坏。康熙十年,生员赵贯虹、张抱素、张骏声、赵如镠、赵如珪等倡义捐葺之。”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推断,锦川桥位于老县城南门外,是韩温父子三人出资出力建造。为了纪念韩氏父子造桥善举,乡人于元朝延祐四年(1318年)三月十五日,撰文《创修石桥记》载入县志:    

    春秋时期,子产在郑国为卿。见有人冬天在河里蹚水过河,仁心不忍,用自己的车将人送过河去。孔子对子产的德行大加赞扬,而孟子却不以为然:“你如果十一月把人行桥修好,十二月将车行桥修好,群众何苦再冒着刺骨的凉水去蹚呢?在城门之外的护城河里来来往往,哪能与桥梁相比啊。平阴县城已经修建了很长时间了,只剩下东门、北门的石桥。西门、南门的桥临时用木头搭起来,每到雨季山水泛滥,就把小桥冲垮,来往行人只得蹚水过河。每到中秋时节,县里组织人员进行修复,多少年来都是这样修了坏,坏了修。

    元朝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春天,当地人韩温老人捐出3000余贯钱(一贯钱大约相当于现在700元人民币, 3000贯相当现人民币约21000元),用石头修西门桥。修完西门桥之后,又对长子贵信、次子贵义说:我们再用几年把南门桥修好,可以吗?两个儿子回答说:行。至延祐三年(1316年)十月初一动工,于第二年三月五日落成,花费约5000余贯(相当现人民币约35000元),用于运输石料的劳动、支付的各种费用。见到的人无一不感到困惑,听说的人无一不感到撼动和佩服。父子早晚靠到工地上为了什么?因为父子三人能够怀着至诚之心去做,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韩氏父子是本地商人,他们轻财好义,济众便民,做大家难以做到的事情,是我们县的美事。古人说:上天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 。以后韩氏门庭能不昌盛吗? 

    韩氏父子所修的锦川桥已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但是他们那种轻财好义、济众便民的善举义行被记录在史册里,传颂在民间中,激励着后人们。 

    如今,在原锦川桥所在的锦水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已经正式开工,作为我县历史上建设规模和投资最大的一项民生设施工程,总投资26亿元,分3年实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城区防洪、截污导流、生态修复、环境改造、景观提升等。道路纵横成网、桥涵飞渡河堑,工程完工后既可以满足城区防洪安全的要求,又能提高城区整体景观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河畅、水清、景美”的目标。

    明朝平阴廪生高士钦的《锦川桥散步》,也足可映射出今日锦水河美丽景色: 

    散步南桥西照斜,老槐古刹绿阴遮。

    花飞野岸籧籧蝶,草满荒池阁阁蛙。

    绕阁碧流双派水,远山红束半腰霞。

    杖头剩有余钱在,茅屋青帘问酒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