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方盛的头像

查方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22
分享

1980 颗粒归仓

    

   星期一早上,五婶从菜园摘菜回来,发现牛栏门是敞开的,就有些奇怪。二女去舅舅家借钱去了,她父早早去田垅看水了,今早是谁去放牛了?

   这是胜丫今天早上打开牛栏门锁时第一次假设的场景:母亲一定顾不上捡菜的,一准会房前屋后检查一遍,可有小偷留下的痕迹,转了一圈最终无可疑发现。

   最后,五婶看到了饭桌上的米袋,胜丫上学的米袋,昨天晚上装的,新米破壳了,还多舀了半升。五婶跳出屋门,手搭凉棚看了看太阳:娘的,好端端地不去上学?

  这天的早饭胜丫吃的特别晚。

  牛羊都吃得腰圆鼓鼓了,太阳照在脑门上痒咝咝地痛。胜丫才不情愿地甩了一下羊鞭,牛羊便像决了堤的水,一股脑往路上冲,这是有史第一次。

   胜丫有一搭没一搭抽着路边早晒干了露水的茅草杂木,一路想着今天能不能有早饭吃;如何回答父母亲关于不上学的质问;想着母亲是带着怎样的表情操起擀面杖或门后的扁担——这是母亲的一贯家法,而每每此时,父亲则扛了锄头下地去,对于每一次闯祸,父亲的态度是不护也不怂,任由胜丫像闯入了猫窝的小老鼠,谁让我不止一次地“翻生”呢!

   收好牛羊,胜丫高抬脚轻落地,缩着脖子提防着随时抡过来的扁担或是锄把。等到门被轻轻推开,奇怪的是父母亲并不在家,胜丫忍着早就咕咕叫的肚子揭开锅盖,天呐,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锅里正暖着两只对扣的菜碗,拿开扣在上面那只,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上卧着一只荷包蛋,顾不了拿筷子,伸出脏兮兮的手撕了一小块煎蛋揉进嘴巴,一股菜油立马顺着胜丫的嘴角流了出来……

   正当胜丫忘情地享受那”天踢”美味时,五婶带着一阵风扫进了堂屋,一看情况不妙,胜丫立即停止了疯狂的咀嚼,将身子顺势往下一溜,这才发现自已的身高早超出了饭桌,头“嘭”地一下触在了桌档上。愣在门口的五婶一阵哈哈大笑:“好好的吃饭躲个么事?”胜丫愣了半天环顾了一下头顶,并未发现有对自己造成威胁的物件,这才伸直了身子认真吃起来。五婶在胜丫旁边坐了下来,并没有一丁点儿武力苗头,而且身上是从屋外带进来的青苗味,很好闻。“妈,你今天怎么不打我,”五婶说:“儿子都比我高了,打不动了就不打了!”胜丫说以后也不打?五婶就笑,眼角有了三道皱纹,“留着以后媳妇收拾你!”胜丫一愣,放下筷子抓起米袋风一样出了家门,并对门里的母亲飘进去一句话:以后再和您说。

   走在上学的路上,不时有看垅水的叔伯大爷或拄着锄头和胜丫打招呼:丫儿,赶着上课哇?胜丫无心搭理他们,他在想母亲不知有没有听懂他说的话,她可不知道她儿子这次的祸闯大了……

   之后,五婶从未问过那次逃学的事,胜丫也惶惶地度过了那个暑假前的学业。

   再之后,胜丫家实在凑不齐学费了,尽管哥哥已辍学,但二妹也上了小学三年级,小妹也快要背书包了,每到暑假或寒假,五叔和五婶就拚命挤出时间上山挖药材,但好不容易有收获了,不是跌价就是除潮,实在凑不了几个钱。

  那是1981年,暑假过了一大半的8月20号,五婶终于一挥手对五叔说,把圈里的胡猪卖了吧,孩子们不能荒废了。于是,五叔带上胜丫一前一后夹着腰上像围了肚巾的胡猪,胜丫想母亲怎么就舍得卖掉这宝贝,“这小家伙应该有八十斤吧?"胜丫不敢再问第二句了。猪到是出奇地乖,一路像个听话的孩子进了食品站。

   回家路上,五叔让胜丫算了三、四遍,4角6一斤,56斤,没错啊,25块7角6分,死婆娘,价压得太低了!五叔一路叹气。回到家,五婶变戏法似地煮了一锅高粱圆子,这可是五叔的最爱,但连汤带菜勉强一人一碗,记得那天第一次吃到了香喷喷的高梁锅巴,让胜丫每个星期天都要舔很久嘴巴。

  有了那25块7角6分钱,五叔家破天荒第一次没有老师上门讨学费,而且还佘下几块钱。

  再以后,家里实在没有可以变卖的东西了。

  虽然有些舍不得离开学校,但胜丫还是做通了五叔五婶的思想工作,如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社会才是锻炼人的大学。说得五叔五婶云遮雾罩,胜丫这才正儿八经失学了。

  1986年,胜丫十七岁,已经人长树大,除了吃饭看书放牛羊,一无所是,五叔看胜丫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发觉苗头不对,早晚要成书呆子,于是和五婶商量送儿子去学木匠,这当然好,胜丫正巴不得呢。二妹早接替了家里的牛羊并能帮母亲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了。

   虽然三年学徒胜丫并未给家里增加一丁点收成,但五叔五婶并不后悔,时不时有乡亲和五婶念叨:某某一年从广州带了干把块钱回来,某某在北京当“官”了……五婶就问胜丫咋现在谁都能当”官”呢?胜丫就和母亲说那是“白领”,“白领”不就是穿了白衬衣么也叫“官”?胜丫一时词穷决定还是多看些书,把外面的世界了解透一些,说不定哪天也出外面闯一闯。

   还别说,机会真的来了。正当村里村外的木匠跟起风买木工机时,胜丫在那个生他养他的那个小山村来了个华丽转身,瞅准时机跟随南下大军闯广东了。

   待安定下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写信,胜娃要告诉母亲为什么逃学,这件事一直压在心里,憋着难受。

   尊敬的父母双亲:

         二老安好!

   来广东已两月有余,甚是想念家里——大妹学习可好;小妹长高了吧?哥哥的载缝生意可好……母猪下仔没有?

   这边一切都好,工友们像一家人一样,对了,我碰到了同学王又生,

   母亲可否记得我那次逃学,是因为借了王又生的雨伞——一把特精致的黄油布伞。

   那是一个午休时间,雨很大,食堂老吃不饱,我就将上几个星期存下来的柴票和同学换了五角钱,听说乡政府街上有一家烙饼很好吃……那一次,我就差那么一点点就没了!

   现在想来那时候吃不饱很正常,家乡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也没有现在高产,加上农业技术的制约。再说那时候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段,哎!说跑题了。那次去买烙饼要过河的,就是茅草坳大桥下面那条河,但如果经大桥去饼铺要弯上两公里路程,也怕赶不回上课,我双手举着黄油布伞,想到刚出锅香气直冒的烙饼,心里美滋滋的,走到河边,水涨了,但不知有多深,我想试试。现在想起都让人心悸,河水不但淹到了大腿还有些急,刚下水还不觉得,快走到河心时,不争气的肚子一阵呕心,眼也有些花了,感觉自己也在随水往下晃动……情急中是手里的雨伞救了我,也顾不了越下越大的雨了,赶忙收起雨伞当起拐仗,也顾不上烙饼了……

   等我落汤鸡一样返回校舍换好衣服,上课钟也响了。

   母亲,上个月工资发了一百二十块,还了黄又生雨伞钱九块,寄一些回家给两个妹妹上学吧!我还有零钱的,不用担心!

           顺祝家里一切都好!

                          胜

             1990年4月30日

   工地上的活又粗又蛮,工友们玩命地揽工,都希望月底能多领几块钱。

   稍有闲空,大家结队逛街,南方的街市对于她们来说,什么都比家乡的县城要新奇。胜丫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宅在窝棚里看书,其实那些书已看了好几遍了。工友们回来发现了箱子里的证书,很惊奇:唉呀!我们的队伍里还藏着一位作家呃!这一发现不打紧,胜丫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被一个个工友“剥削”得所剩无几了。

   王又生是个例外,他又在市上买了一把布伞,也是黄油布的,竹制的伞骨,车圆的把,小巧玲珑。闻着浓浓的桐油味,胜丫又想起了上中学时借他的那一把,环境大不相同,记忆总绕在过去!

   家里来信了,到这个偏僻的工地上时,邮戳上显示着上个月,花了三十五天时间。信是哥哥写的,从他的“见字如面”的开头,胜丫还是撂下饭碗含着泪花细细地看完……从家信内容看,家乡在一天天变好起来,起码粮食有富余了。

   1980年,联产承包落实到户,家乡小山村也将原有的六个村民小组解散,以4至6家为互助小组单位,将集体财产以适当保留的方式分给每家每户,尽管在平均的量上面多少有些出入,分得少些的社员并不为谁多而计较,相反地还帮缺劳力的家庭搬东挑西,大家一致认为日子有盼头了,以后要啥有啥!可不是嘛,以后地里想种什么都可以可攒劲施肥,庄稼种好了可以上交卖钱,到那时,谁还在乎那些针头线脑的小差别呢!

   胜丫家按旱、水、等级算下来,分到了4亩3分田,水田是垅尾的大小6块,这是以五叔独到的眼光得到的。后来秧苗的长势果然与别人的不同,邻里都很羡慕,因为五叔的水法得当,不再是水浸田,好收成自是不必说,当然,一家老小也下了些功夫,春天釆“绿肥”(将青草抠在水田里,可松泡土质有增肥效果),夏天勤薅草,收成不好才怪。

  忙活了春夏,秋天近了,早熟品种“南京6号”弯穗了!见黄了!五叔招呼一家人浩浩荡荡开进了稻田,放倒的谷穗金灿灿地铺开来,五叔五婶望着身边陶醉的孩子们,舒开眉头满意地啧啧嘴:好了,胜丫今年上学不缺米了!

   胜丫挑上新米和柴,带上录取通知书,走进向往了很久的初级中学。

   小妹也背起新书包。

   二妹的羊群发展到了二十三只。

   家在一天天变样

   这是胜丫少年岁月的一段经历,他说每每想起都有些许酸涩,可也就是那段青葱岁月为我攒足了劲头,不管后来遇到什么困难,想想过去,也都不算什么了!其实不用胜丫和我讲,我也知道他的故事。胜丫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