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方盛的头像

查方盛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2/07
分享

与“姜天民”的第一次相聚

           ——偶遇破藤椅

2014年11月,从家乡英山文化馆走出的著名作家刘醒龙,通过几年的奔走呼号,终于帮助已故作家姜天民出版了一本《姜天民文集》。

姜天民先于刘醒龙走出英山文化馆而名扬天下,《第九个售货亭》就出自那幢四层小楼后面一间简陋的瓦房里。

     那么对我而言,那幢小楼真正吸引人是在1991年的春天。

因为年少气盛,怀揣刚修好土坯房未挤完的身劲儿,也因为一封退稿信的激励,我用那家杂志的信封装了满满一袋誊了五遍的稿纸,叩开了那扇小楼房间,开门的并不是姜天民,更不是刘醒龙,是另一位文学辅导干部刘平海老师。

由于交稿较勤,终于进了《山泉》编辑部,并见到了三任名编辑的座椅——已静静地搁在那里的一把藤椅,很破旧却并未沾上一丁点灰尘。

少年18岁,本名查某某…… 这是我的作者简介,刘平海老师并未仔细看我所交的稿子,只是叮嘱多看书勤练笔,辅导文稿的行法要领。

     很荣幸,那一天,1991年秋末,英山县首屉文学“蓓蕾”杯,以一篇《也说姻缘》得了优秀奖,领奖的那天,我终于坐上了姜天民遗留下来的那把椅子!

藤椅很普通,时下很流行的款式,早以摩成了熟枣色泽,记得有一个扶手有些晃动,应该是作家们置笔沉思或拍椅而起时的豪情力量所制,看了大约二十分钟,我却不敢坐上去,怕一无名书生不配它,在刘平海老师鼓励的目光注视下,心里忐忑,深吸一口气再喝口水,还是把自己轻轻地落在了藤椅上,两手自然地扶在扶手上,屁股正好在那个摩穿了的洞上,我说要把这洞修好,刘平海老师说,这藤椅要进博物馆的,修了就换不了《第九个售货亭》、《凤凰琴》哩!

那把藤椅如今成了英山文化馆的镇馆之宝。

    后来知道了熊召政早先于姜天民坐过那藤椅。

再后来知道了郑能新。

到我的小说、散文也屡屡刊上《山泉》期刊,也在外省拿过奖,还有文学馆展藏,至今却不敢妄言坐过那把藤椅就能写出好文章(姜天民与刘醒龙对话原文)!但我会努力,以前人作榜样!

去年,本想再去拜访那把著名的藤椅,却被新冠疫情阻止了,尽管在南方也混出了小名堂,可他乡的夜梦里常常有那把藤椅,它在我无从下笔的烦绪里教我抽丝剥茧,在我意乱情迷时激励我收心守正。

感恩家乡的藤椅!感恩家乡各位前辈!感谢您们为中国文坛豪放光芒!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