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邝信的头像

邝信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05
分享

新春燕子能否寻回旧时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唐人白居易留下的名句。

燕子不与早莺争暖树,只啄春泥携春来,是报春鸟。当人们经历了冰冻与寒冷的冬天之后,都期盼一股撩人心肺的暖风吹来。恰在此时,燕子携着吹拂大地的暖流飞了回来。于是,冰雪开始融化,小河流水潺潺,万木新绿冒出,一个桃花梨花竟相盛开的春天悄然而至。 

家有燕子万事兴。人们,特别是农家人,谁都喜欢燕子、爱护燕子、关照燕子;心里相信,谁家有燕子谁家欢乐幸福。燕子,为勤劳辛苦的乡亲们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信心和希望。可谓哪里有燕子,哪里就有歌声和笑声;哪里有燕子,哪里就有温馨和幸福;哪里有燕子,哪里就有欢乐和春天!

燕子建窝,结巢而居,都在百姓家屋檐下,碓屋上。不像麻雀那样,垒房子在树林;更不像老鹰那样,砌房在高高的树尖尖上,而不与人住在一起。足见燕子是亲人鸟。

在人与亲近动物的相互关系里,燕子与人的相处方式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比方说,马、牛、羊、狗,还有鸡、鸭、鹅,它们的生活都与人很近,很亲,但它们都是由人养着;另有家养的鹦鹉、画眉之类,尽管与人亲近,却是被人关在笼子里养的。燕子在百姓家筑巢,并不靠百姓家养,而是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具有独立的特性。这正如儿歌所言:“不吃你家的谷子,不吃你家的糜子,借上你家的房子,生上一窝娃子,走啰!”从这个意思上说,燕子与人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典范。

燕子又是个有感情的鸟儿,它恋人又恋家。燕子住惯了谁家,不管房子高矮,也不论富裕贫穷,只要筑了窝,春天必定不远千里万里,不顾风雨飘摇,历经许多磨难,也要回到老主人的家,继续生活在自己的老巢里,与一家人相敬如宾,共同度过又一年美好的时光。每天的早中晚,燕子都要在院中呼唤着、鸣叫着、歌唱着,那一声声轻柔舒缓的美妙音乐,沁人心肺,为一家人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光彩。

春天的江南田野,若是静物写生,那么,时而高飞时而低飞时而贴着禾苗平飞的燕子,便是旋律的流动,是春天的动画,是乡曲的音符。童年时期,我的老家屋前是稻田,屋后是麦地,稻田是全拢的绿,麦地是满坡的茵。无风的时刻,那绿,绿得整齐,那茵,茵得静谧。倏然,一只青黑色燕子,从无尽的绿茵中画出一条弧线,使整个江南山野都生动起绿茵茵的无限涟漪。

那时,我常常坐在矮矮的门槛,仰望燕子飞翔高空,突然一个低飞动作,嗖,飞到它的老巢。这只飞临我家而居的燕子那剪剪尾羽上,有一颗孔雀裙斑。我家碓屋楼板之上,第三根房梁之间,就是燕子的老家。夫妻双燕,屋里屋外往返翩飞,衔来糯糯的泥巴,纤纤的草杆,精心翻新自己的老屋。安下新家不久,就生了好几只燕宝宝。

“啾”的一声轻唤,燕宝宝们便知道母亲回来了,它们闭着眼睛,“叽叽”有声,张开嫩嫩的粉红粉嘴唇,齐齐地伸出细长的舌子,接受母亲从禾苗中叼来的虫子美食。老燕子乐此不疲,即使是绵绵雨天,也要抓住停雨空隙,飞出去为它的子女们觅食……小燕子长大了,老燕子带着子女们在房前屋后试飞几天,而后让它们离开父母去自己闯荡。此时,老燕子就在窝里休息三天,由小燕子出去觅食回来反哺自己的父母。
   
转眼到了秋天。燕子们又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适合自己生存的温暖阳光和湿润天气。燕子南飞遵守着一个“不扰民”纪律: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人们往往只能看见一闪而过的影子而看不清其模样。

燕子飞走后,家里突然没了它们的叫声,少了许多欢乐。妈妈看着我那沮丧的样子,总是安慰说:“别急,燕子明年春天又会回来的!”

其实,妈妈讲的并非全是安慰话,燕子确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远隔天涯,它们来年也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地返回故乡,找到老巢……

时光有如南飞的燕影一掠而去。昔日泥墙瓦顶的农舍,变换成了钢筋水泥的高楼。燕子衔泥来家筑巢,已成为一种珍贵的记忆,温馨而又伤怀!

好在后来,我学会了查百度,得知燕子喜欢在楼房的南屋檐下筑巢。幸好我住在楼房的顶层,正好朝南,有屋檐。于是,特地请人在屋檐下边离檐若30厘米处,固定上一块和屋檐平行的木板。如此一来,这儿上有屋檐遮挡,下有木板支撑,便于引燕筑巢。

也记不清等待了多少时日,惊喜地听到从屋檐下飘来呢喃私语。把头伸出阳台向斜上方一瞧,只见一对俊俏的燕子正在那块木板上筑造着鱼鳞状的黄泥窝儿;它俩的那尾羽上,分明可见一颗孔雀裙斑!

这是“旧时农舍樑间燕,飞入楼檐业主家”?还是“早春来新燕,高楼筑新巢”?抑或“今春的燕子寻回到新安的旧时家”?我虽耳闻目睹,却给不出标准答案。然而:
      
燕子不分新旧,居家无论旧新,春天来了就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