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队打工的吴阳,年龄还没够钟,就主动辞职回了老家。
究其原因,并不是身体不好,气力不够,而是因为去年清明时节回乡扫墓时,看到村里一些肥沃良田里庄稼稀疏,杂草丛生,几近荒芜。原来,这些良田的年轻力壮的户主们都像吴阳一样,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常年在外地的建筑队打工,连老婆都接去工地,有的当炊事员,有的干小工,有的上劳务市场应聘做保姆,家里只剩下一两个老人,力不从心地做些锄草、喷药、浇地等田里活计。吴阳外出打工前,本来就是田里功夫的好把式,想到儿子后来也步自己的后尘,外出打工了,老伴种田并不里手,于是,吴阳冒出了弃工务农的想法,还试探着向那几户留守老人打招呼,愿不愿意把田地转包给自己。结果,好几家都一呼俱应,只有寡妇王秀没同意。本来,王秀的老公是一位种田里手,却在几年前暴病而亡,家里的独子远在海外留学,只有娘家的侄女偶尔从外乡来看她一下,于是田里功夫自然得由王秀自己来做。王秀种田虽不在行,却以“没田地闷得慌,有田种心里才踏实”为由,婉拒了吴阳试图转包田地的好意。王秀的田土不怎么肥沃,她的态度自然没影响王阳原已打定的主意。
次年开春,吴阳辞工回乡的第一桩事,就是落实转包了几位老人家的28亩田地,加上自家的3亩,已是30亩有余。吴阳拿出比干建筑更大的劲头,甩开膀子播种,插秧,眼看禾苗长势良好,却遇上久旱不雨的糟天气。幸好,吴阳转包的田地靠近大水塘,算是近水楼台,没费周折就从塘里引出水来灌到田里。
王秀的田地不靠近水塘,却与吳阳的田地只有一条田埂之隔。王秀找吴阳商量,可不可以引塘水经由吳阳的田地灌到自己的田里,如果他的禾苗受到了影响,王秀愿意包赔。吳阳皱着眉头做出了一个含混不清的回答:禾苗倒是受不了多大的影响,只是我在地里施肥下了大本钱,担心这施下的肥会让那流出水给带走哦。王秀只好另做打算。
这天刚好周末。近午时分,吴阳的儿子踏着田埂回家来了,手里还牵着一条半路上买的黄毛狗。
“牵条狗回来有什么用?牵个女朋友回来还差不多。”吴阳拉着脸说。儿子打着笑脸应道:“女朋友八字还没一撇呢,狗倒是可以帮爹妈看看门喽。”吴阳的老伴在一旁打圆场:“儿子说的也是,现在没几家没养狗的。”吴阳没再吱声。吃午饭时,儿子问了句憋在心里的话:“刚才回家时看到,我家种的田里都灌了水,为什么让旁边王阿姨家的田在那里干着呢?”
“呃,‘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可是句老俗话啰。”吴阳的声音轻轻的,他想起娘家在富裕地区的老伴早几年曾相中那个村里的一位姑娘,托媒人为儿子牵线,但没成功,据说女方家里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婉拒了媒人,最终嫁给了一位同村小伙。转眼,儿子就已经年近三十了……
“爹,‘涓涓清流灌良田’,可是如今的一句时兴话啰!”儿子的话打断了吴阳的默想,“塘水本来就是用作灌田的。何况王阿姨不是外人,是本村的近邻哦。”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看儿子说得有道理!”老伴跟着帮腔。
吴阳抿着嘴“嗯”了一声。
儿子立马放下碗筷:“爹您先歇着,让我去给王阿姨田里放水好了!”说罢,扛起锄头,迈步出门。原本在饭桌下蹲着的黄毛狗一跃而起,摇头摆尾地追随而去……
又是周末。旱情已过,风调雨顺,禾苗茁壮。在田边低头忙活的吴阳,忽然听到一阵狗叫声。一抬头,看见儿子手里牵着一个漂亮姑娘,沿着前方的田埂向家的方向走去。
“恭喜!恭喜!”吴阳正在诧异,在旁边田地劳作的王秀凑过来,向他透露一个信息:王秀的侄女和吴阳的儿子好上了!原来,吴阳的儿子和王秀的侄女以及与侄女同村的另一个小伙都在同一个城市打工,这两个小伙都对王秀的侄女有那个意思。一时举棋不定的侄女征求姑妈王秀的意见,听姑妈说了吴阳的儿子好话后,终于拿定了主意。
“如今,‘肥水也流外人田’喽。”吴阳喃喃自语。王秀一阵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