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邝信的头像

邝信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2
分享

母亲的家风家教

 

我的母亲,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母亲生下我才六个月,我的父亲就因肺痨病过世了。

父亲逝世时,子女都还小,主要靠母亲吃苦耐劳,白天田里地里干农活,夜晚埋头刺绣,应急时变卖家什,养家糊口。

别看母亲没有学过数学,但她算数却算得非常清楚,把一家大小的生活操持得井井有条。“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的童年时代生活比较困难,但在母亲精心操持下,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母亲还有一句口头禅:“掉在茅厕板上的饭粒都捡起来的人,将来点状元!”她绝不允许我们浪费一粒粮食。我家的饭桌上虽没有大鱼大肉,却也是粗粮细粮均衡搭配。一家人穿得虽破旧,衣服上基本都有补丁,母亲却把每个补丁补得那么细致,尽量让家人穿出去不显得难看。

母亲虽然没读过一天书,但她却很重视子女们的学业,无论多忙、多累,也从不让子女们耽误学习。她常说:“我已经没文化了,绝不能让孩子们当睁眼瞎。”我们兄弟姊妹相继上学后,每当学习懈怠的时候,母亲总是引用“人看从小,马看蹄爪”、“树不盘不成材,人不学不成器”等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俗语名言来进行启发开导,就这样把我们一个个哺养成人,读书成才,参军入伍,为国效力。

当时,母亲经常听到某些邻里乡亲的“知心话”:“李大妈,穷山沟的孩子,读三、五年书,会识字写信就行了。供孩子读那么多书,何苦呢?”母亲总是微微一笑,回答说:“‘筨箕晒谷,教崽读书’这是李家留下的祖训。多读点书于国于家总有好处,兴许哪一天会派得上用场的呦。”

我大姐读高小的时候,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而休学,在家一边辛勤劳动,一边刻苦自学。后来,大姐考上了南昌航空学校,再后来穿上了军装,成了北京某事科研机构的高级工程师。我二姐读高小的时候,由于家里需要劳力,请假、旷课多,影响了成绩,考虑到家里的实际困难,她曾下决心弃学,在家帮母亲做事。这时候,母亲苦口婆心的批评劝导她,在外读书的大姐也多次写信做她的思想工作,二姐的班主任老师也三番五次上门劝学,终于使二姐重返学校,高小毕业后考上长沙市第九中学。她是班里的学习骨干,还担任了班里的团支部书记。二姐在九中应征入伍,在原广州军区部队先当护士,后通过在职学习,当了军医。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又是她亲生的唯一男孩,母亲对我当然特别疼爱。母亲在我童年时代所做的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曾经多少次,我夜半更深从睡梦中醒来,映入眼帘的是母亲在煤油灯下埋头刺绣的身影;清晨睁开双眼,却见不到母亲的踪影,披衣找寻,却撞见母亲挑着一担粪桶,正从菜园里浇菜回来;风雨交加的日子,终生患有哮喘病的母亲,仍然像往日那样手里拿着农具,气喘吁吁地和邻家的青壮年男人一起下田干活……我高小毕业时,被离家30多里外的长沙县桥驿中学录取。开学后在学校读寄宿,只能在每周的周末回家。每次回来,母亲总要翻山越岭,到供销社去为我买猪肉做菜。记得有一次,母亲切肉的时候,因为怕担误我赶回校的火车,心情较急,不小心一刀切到手指上,鲜血直涌……初中毕业后,回到母亲身边的我,盟生了入伍当兵的念头,母亲尽管万盘不舍,还是毅然支持我到部队大熔炉里锻练成长。于是,背负着母亲的殷切期望,来到广东英德的一个大山沟当兵,参加了部队冬季千里野营拉炼,背着被包、冲锋枪、子弹袋、毛选四卷,风餐宿露。一个月拉练快结束前,又全副武装,在崇山峻岭间连续25个小时长途奔袭一百一十五公里。回到营房后两膝酸痛,几个星期走路都一拐一拐。尽管部队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每当想起吃苦耐劳的母亲,我就一点也不觉得苦,而且干得很开心。不但苦练军事技术,而且挤出时间写新闻报道、学习心得、小说、诗歌在报刊发表。当兵五年后,正值部队裁军,许多老兵都复员,我由于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干部。几十年来,不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民政部门工作,我始终牢记母亲关于“教崽读书”的祖训和家教,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始终坚持在职学习,并通过考试先后获得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做好工作打下更牢的知识基础。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她的音容笑貌还时时在我们兄弟姊妹的脑海中浮现。母亲虽然没有给后人留下记录在文本上的家训,但她在数十年持家教子的过程中,用实际行动所体现的勤俭持家、操劳兴家、耕读传家、报效国家等家风家教,都铭刻在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中,影响着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可见,家风家教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践行,一种无形的力量,长辈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示范,以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家人,心手相连,彼此传承,延续久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