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礼强的头像

张礼强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9/03
分享

下塘烧饼

我路过淮河路步行街,偶遇大叔摆摊,他站在一个很奇怪的烤炉前,拿长铲铲出一块烤熟的烧饼。烧饼干香扑鼻,只一口便让我掉进三国里:曹军伐吴败退,夜间饥饿反扣军锅,以草木烤饼。曹军饱食,士气大振,一举反攻吴军,大获全胜!曹操大喜,取名“下塘烧饼”。

机缘巧合,那年我随公司外出学习,那是寿州城里的一间老字号酒楼。我走进酒楼,出现在眼前的是阔别已久的奇怪烤炉。只一眼,那深埋记忆里的焦香酥脆再次刺激我的味蕾。

公司领导为即将开业的酒店做准备,特安排我在此学习打烧饼。教我的师父是个阿姨,她身着蓝白相间的工作服。她告诉我:下塘烧饼历史悠久,这里有一个顺口溜“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烧饼独有的特色。下塘烧饼的做法与传统的芝麻烧饼不一样。你看这烤炉,锅底朝天,天锅地灶。它是先支起灶架,将大铁锅反扣在灶架上,铁锅外用泥土和白灰、麻刀头搅拌均匀,抹在天锅的外边做保暖用,灶内生木炭火。

咦,师父,您怎么知道这么多啊?我好奇的问道。师父温柔地笑了笑,我从我师父那里学得打烧饼十几年,在我眼里它不仅仅是打饼子,它是一门源远流长的手艺。希望你也能将其传承下去。

次日,师父早早来到店里,清理好操作台,按比例配好面粉和水开始和面。她一边和面,一边说和面是用手一直揉,揉到面不粘手为止,烧饼好坏功夫在和面。等到快成型的面团出现小孔,师傅将其团成团,盖上布,醒发约两个小时。

师父又取来面粉和水,告诉我相关比例让我学习:你要记住,和面水温至关重要,室外气温低,水温要高,反之则低;加入的碱面少,饼会发酸,反之,饼黄味苦。说罢她将和好的面团放置一旁,便开始生炉子。待炉膛升起了火,接下来便是重头戏——打烧饼!

为什么叫打烧饼?师父说制作烧饼有一个拍打面团的过程。打烧饼很有讲究,饼的厚度打得不均匀,烤出的饼口感会不好——薄的地方糊了,厚的地方不脆。她一边说着,一边手把手教我,将揉好的面团一一揪成大小相当的剂子,裹好预制的馅料,就着温水进行拍打。饼打平后,撒上芝麻,然后翻在手背上贴入锅内。她担心我会忽略这个细节,特地将饼翻在手背上的动作重复了几遍。三五分钟后饼由白色变成金黄色,她用铲子将饼铲下来,一个香喷喷的烧饼就这样做好了……

那天我问师父,这个行业工资高吗?师傅一愣,脸上写满不解,显然她没料到我会这么问。或许她从未考虑这个问题,她打烧饼的手微微颤抖,几次三番想开口说些什么,却黯然无语,呆望着我。我被世俗冲昏头脑,低下身紧接着说道:对不起师傅,请见谅,我想继续从事原工作,希望以后有所成就。师傅伸手准备拉住我,我没理会转身出门,那一刻我仿佛听到背后传来师父打翻东西的声响。站在酒楼“中华老字号”的牌匾下,我狠下心打电话告知公司领导,让他重新安排人手学习打烧饼。

返程路上,学习打烧饼的小伙递给我一袋热乎的下塘烧饼:我们走的时候师父很是不舍,她托我将这袋烧饼递给你,并让我转达一句话:“希望下次再见面,你会有更大的成就。”我听了心里懊悔不已,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当初的莽撞辜负了师傅。接过烧饼,我狠狠地咬了一口,回味无穷。

后来,烧饼小伙约我去寿州城,我刚准备拒绝,转而一想打消念头,驾车接上他一起赶往寿县。连续开车三个多小时,经常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古城墙再次映入眼帘,我握方向盘的手微微颤抖。烧饼小伙见状打趣道:怎么?你害怕了?我佯装镇定,你这叫什么话,你先进去找师父,我上个卫生间。等我出来时,却见他垂头丧气,这才知道师父已辞职……

直到今日,我都没找到师父,也很少见到那奇怪的烤炉。师父,您在哪儿?徒弟想吃您打的烧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