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钱德梅的头像

钱德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7
分享

如东栟茶的中市街

如东栟茶的中市街

钱德梅

都说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如东栟茶中市街的巷子,每次一提到栟茶(又名南沙)这两个字的时候,不论你身在何处,总是会在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中市街的模样来。

中市街位于栟茶古镇的主城区,不足千米,由3米左右的石板铺就而成。这里也曾是最繁忙的盐场,维系着数代王朝经济命脉的通和。许是地处古扶海洲西北的一隅,无忧无挂的海风,无遮无挡的海潮长达千年的濡染,再加上山石板的朴实无华造就了中市街人率直、阳刚、包容的个性。

也许正是这种性格和风度,也许是磅礴的黄海与悠长的运河在这里相约,栟茶招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子、客商、官宦吧!从此这里盐业大兴,商贾云集。中市街上,盐行、染衣坊、鱼行、药铺、油坊、茶馆林立;箍桶的,扎竹篮的,剃头的,磨刀的,挑着货郎担儿的,炒炒米的,算命打卦的,零零散散的卖活珠子、油端子的小贩,还有卖冰棒的川流不息;无数次的庙会、灯会、鸽子会,每年端午龙舟赛、美食节、元宵行街,浒澪花鼓、跳马夫表演,其光其色,其情其景,异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那些个早市夜市人挤人攘彼落此起,无不笼上了繁荣昌盛的浓厚氛围。

在中市街上,依附于石板路而建的明清徽派建筑群,好像还和百年前一样。百年来,低矮的建筑、厚重的屋面和高昂的正脊,沐浴着潮湿的海风,不但为小镇的人们提供安家落户的居所,而且处处彰显着栟茶这座千年古城的“文脉”。自古迄今,那些文人骚客都很看重栟茶,看重中市街,在此著书立说,写作诗文,治经史音律书画金石者皆有传世之作,小说、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佳作如繁星闪耀。“南沙西北东岳庙”、“脉传东鲁支甲南沙”这样美丽的诗句都在这里产生。左宗棠,张謇,赵庆濂,徐暄、徐述夔、陈毅将军等都曾在这里居住或任职,并留下了精彩的历史故事。相传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曾遁跡于此。宋代名相范仲淹,在此筑堤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被《清史稿》记载的有冒死告御状救父的孝女蔡蕙,民国时期,有从栟茶走出去、在南京栖霞寺营救2.4万名南京大屠杀幸存难民的寂然法师,还有兴办学校、教化民风,开启民智、传播马列的教育先贤徐一朋、蔡少岚、缪文功、蔡观明等。

街东部的大东旅社分外显眼,不仅仅只是它建筑的精美,更是时时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一段红色的岁月。还有孙二富故居。孙二富,又名孙二虎,还称孙仲民。胡正言的小说《海盗》,85年播出的四集电视剧《海盗》,朱华山92版《黄海情仇》这些都是描写孙二富由一个海上自卫队队长(人称海盗)成长为我海军指挥员的故事。而近代历史中,中国海军的成立就与这位孙二富栟茶人有着深厚的渊源。

中市街的中部有一所幼儿园和一座栟茶小学。它们见证了栟茶的历史兴衰,也让数代的栟茶人从小的梦想在这古老的街道院落里起飞。

栟茶小学的西边有一家老字号烧饼铺隐藏在青砖黛瓦之间,“一柱楼烧饼铺”几个大字近立眼前。一柱楼烧饼由栟茶镇个体工商户朱德如师傅通过桶炉烤制而成,烧饼口味独特,以“酥、香、鲜”为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年销售量达30万只左右,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

有人说,吃栟茶烧饼,吃的是烧饼,品的是历史,长的是见识,听这话,着实有些道理。一柱楼烧饼所处的“一柱楼”就是栟茶的重要地标。一柱楼的主人名叫徐述夔,清代栟茶场人。他感叹明朝的消亡,就从“大厦将倾,一柱难支”中取义,为自己的小楼取名“一柱楼”。康乾年间,徐述夔在一柱楼吟诗作对,品茶会友,一柱楼也随之风光,阅尽文采风流。但徐述夔去世后,徐家后人因徐诗词中显露的反清情绪被文字狱所波及,被诛灭九族,一柱楼也因此被没收充公,无限凄凉,也令今天的人们感慨不已。

这里有着太多的历史遗迹和太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但是经过上世纪文革年代的大规模破坏,还有最近几年的危旧房改造,中市街的旧民居已经所剩无几了,只剩下了破败的巷子和瓦砾。

不过,时代没有让这些成为绝唱。中市街它只是静静地伫立着,记录着一段久已尘封的历史,如今它更多的意义在于承载着栟茶这个古镇古往今来的沧桑变化。我们惊喜地看到,当地政府特邀东南大学编制的《栟茶镇古城保护与整治规划》已报上级通过,中市街列为千年古镇新蓝图中最先舒展的一角。

清晨五六点,夜才刚刚褪去,栟茶中市街上阵阵的烧饼香,卢扣包子味或者竹蛏汤的鲜就将这座滨海小镇从熟睡中唤醒,旋即,一个个穿着校服的少年们背着书包相继从青砖黛瓦的门堂里走出,迎接他们的是旭日东升的太阳。他们将是中市街的主人,托起的是栟茶这棵黄海明珠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