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时候,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帮忙自己平定天下。而我呢,曾三次游玩大吉沙,第一次就为那黄埔的后花园,遥望珠江岸的黄埔军校,欣赏黄埔古港,远看南海神庙,小蛮腰头顶的白云飘过,而第二三次有着非凡的意义,袁爷爷,我来替您看稻花飘香。
记得我第一次去大吉沙的时候,那是2018年的夏天。黄埔鱼珠码头等坐船的人为数不多,基本都是爷爷奶奶之辈。推着自行车,架着箩筐,还有没有卖完的香蕉静静平躺着睡大觉,无精打采,好似是谁偷走了他们的光阴一样,像一个泄气的皮球。也许老人们很少见到游客坐船,看见我们,一脸的惊奇。我读懂了老人的疑惑,与他们热情交谈着,尴尬的局面一下子打破了沉静。3元的船费慢慢向前行驶着,不多久,小船在岸边停了下来。
天阴蒙蒙沉沉,路边小草慵懒的沉睡着。一条小道好似在讲着古老的故事,枯枝树叶遮挡了真容,我用手轻轻剥开,找出一条小路,白鞋占满了泥巴像梅花一样。一位阿叔见到我远道而来,像迎接稀客一样,拿出了珍宝—龙眼,香蕉,花生,鸭蛋,讲述这个小岛的丝绸之路。岛上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电动车,最大的出行工具可能是三轮车,不远处,有几处楼房守在江边,唯一的一条小港家家户户门口放着挡板,雨水横扫过的痕迹历历在目。门诚实的敞开着,有的半掩着,阿婆说这里的家从来不用锁门。
一群群鸭子,伸长着脖子,在竹林深处,追赶着童年,风轻轻摇晃,一颗颗雨珠洒落,一只大公鸡有了英雄用武之地,做起了小鸭子的守护神,用翅膀拍打着鸭子身上的雨水。这一幕,我深深为此感动,人与人之间有这么互爱该多好啊!同一番天地,互相珍重!我从喧闹的城市走来,在这寂静的村庄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朴实的村民,快活的小动物。小草霸占了天地,微风一吹,时高时低,左右摇荡,真有点碧波荡漾的景色。我这个从小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居然五谷不分,指鹿为马,这稻禾好高了,可以乘凉。在一旁买香蕉的阿婆摇摇头,这些田地都荒芜了,这里的劳动力都外出广州市中心去了,哪些随风摇摆的是茅草,不是水稻,只有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还守着这片净土。由于土地的肥沃,水资源丰富,再加上还有农家养殖,这里的草木非常茂盛,我不禁想起了70年代饥不果腹的日子,那干菜煮玉米粉的味道油然而生。假如那是禾苗该多好啊,稻禾下乘凉,稻花飘香。
2020年,我在网上看到袁爷爷发现了这块宝地,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看到这个新闻,我欣喜若狂,当晚就梦见了那绿油油的稻田。于是第二次次来到大吉沙,2021.05.22我特地约上了我家人一同前往。渡船到岸上,宽敞的马路边,鲜花争奇斗艳,一个一个凉亭坐落有致。偶尔有农家乐的香气扑鼻,我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把我的丝巾折成翅膀,与蝴蝶共舞,随风奔跑,可能是我的高兴劲儿逗乐了正在我身后的一只小狗,他以主人的身份招待我,我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好似怕我走丢了似的。我歇下就坐在我身边围着我转悠。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桃树结满了果实,好似桃子没有大小之分,个个清脆饱满,更像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手,铿将有力的在枝头摇摆。青的果实,绿的枝丫,这团结一心的队伍在夏季别有一番景致。在十字路口竖立着一块巨大的黄腊石上,红色手书字体刻着这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已手中。”落款日期是2017年1月。我打开手机正准备拍这张照片时,时间定格在13:07分,袁爷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老人家为之奋斗一生的稻禾。山在哭泣,天在流泪,草木伤悲,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我敬爱的爷爷,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现代农神却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全身颤抖,眼泪哗哗之流,在这四年前的四月,我父亲上午还在菜地种菜,说如果远方的游客在我家来旅游,让客人吃点新鲜的蔬菜,不能饿着肚子回家(那时我家周围没有饭店)。下午17:58老天爷就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我最爱的两位亲人都离我而去,我痛彻的心与稻苗一样,但我们没有低头,仰望着远方,化悲痛为力量,将奉献精神铭记与于心。青青的禾苗突然肃静了,深深像泥腿裤默哀,像草帽鞠躬,袁爷爷,您一路走好,天堂还有稻田,您继续发光发热。
我第三次来到大吉沙,是在2021年7月22日。袁爷爷已经离开他心爱的稻田两个月了,我一直惦记着大吉沙,惦记着那片袁爷爷的稻香园。这一次,我特地带来了自行车,我在绿道上骑行,在荷花池边吟诗。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排排龙眼挺着大肚儿,倒影在江边,在水中,水中有我也有龙眼。我摘了三串龙眼足够有十几斤重,我尝了一颗,好似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与一般龙眼不一样,哦,想起来了,有米香味道,有荷花的静美。
我坐在小亭里,肯着面包,置身在荷花的世界里。这江南水乡名不虚传,习习凉风夹着荷花的阵阵清香,湛蓝的天,洁白的云,浓绿的莲,粉嫩的花,给人一种优美而又舒适的感觉。荷花你真美!那荷花翩翩起舞美得让所有人陶醉!我爱荷花那洁白无瑕的外表!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更爱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荷花精神不正是袁爷爷的精神写照吗?我正在沉思着,不远处,我看见一对父子正在稻田边,一个父亲指着迎风起舞的稻穗说:“没有袁爷爷,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袁爷爷毕生的精力都在这稻谷上,为的是不再有饥荒,不再有挨饿……”是呀,袁爷爷一生扎根于稻田间,泥腿裤,雨靴,草帽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稻田间总有袁爷爷的身影。一个小女孩将沉甸甸的稻穗托在手掌心,好似考试了100分的一样高兴,笑着对爸爸说,这稻谷好沉啊。爸爸说,这田地是袁爷爷的实验基地,指着稻田中央的标牌说:“大吉沙,隆平稻香园”。袁爷爷您听,小姑娘都说稻谷丰收了,您的愿望实现了,亩产1500公斤。我拨开稻禾,盘腿坐在田间里,一株株稻穗飘过我头顶,稻穗就像花环一样,像我们土家女孩的帽子一样,我顿感我自己此刻是最漂亮的,如出水芙蓉。我特地拍了一个视屏,发了一个抖音,“袁爷爷,此刻我正在见证稻花飘香,稻禾下乘凉,您看到了吗”?
这个季节正是稻谷成熟的时候,微风吹拂,一波波稻浪此起彼伏。有时候左右摇摆,有时候向着一个方向好似在向游客作报告,时而肃立,时而鞠躬,时而沉默,时而洋溢,好似诗人一样有千万种情怀在书写收获的喜悦。左边的一片稻田成熟的早一点,轰隆隆的收割机好似在丈量着土地的脚步,更像是阅兵的坦克,一晃而过,稻谷和稻草迅速分离。游客们拿起相机欢呼着,把这一喜悦的时刻留在手机屏幕上。一颗颗饱满的稻谷,个个伸着懒腰,四处张望,好似迫不及待寻找一杆秤,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我定睛看过,个个都是胖子。右边的一片稻成熟晚一些,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田野里散发着悠香的味道,那金灿灿的稻穗把禾苗都压弯了,轻轻点头微笑,微风徐徐吹来,那沉甸甸的稻穗迎风飘扬,好似金色女郎的波浪烫发一样,随风摇摆,远远望去,好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
机器声、收割声、欢笑声、奔跑声,声声洋溢在稻香园。手机,相机,记者,诗人,游客,看着这一幕幕的画卷,袁爷爷的汗水串成了朵朵稻花,“金饭碗”飘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