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会玲的头像

张会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22
分享

枕水人家,诗意乌镇

踩着斑驳的石板路,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徐徐前行。炽热的阳光,从窄窄的巷子上空投射下来,炙烤着这千年古镇,也将游人的影子压缩在脚下。移步换形间,伸手触摸那历经数百年的木质门窗,一种穿透岁月与历史的厚重与质朴,就十分逼真地映现在眼前。

乌镇,这闻名遐迩的“枕水人家”,这别具一格的深宅建筑,这富商官员曾经的安居宝地,以其迷宫一样的回廊和厅堂,繁复精美的雕刻,美轮美奂的建筑,远离尘世喧嚣,宁静安详地迎接着每一位来访的远客。
看那一幢幢纵向叠排的院落楼宅,角角落落都透露着精致,其廊柱门楣、桌椅几案,文房用品,随处可见江南庭院的灵动幽静。其长廊,其厅堂,其假山······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写满宁静与冷寂,以无言的沉默,保守质感十足的风雨沧桑。
走进一座座民俗馆,惊叹于古镇人家最初对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无论是赵家厅的百床馆,还是展示嫁娶迎送的婚俗馆;无论是徐家厅的木雕馆,还是摆满蓝印花布的民俗厅;无论是四开两进的茅盾故居,还是历史悠久的修真观及其古戏台······无不体现乌镇人的聪慧灵巧与匠心独运的艺术设计。
要说乌镇的灵魂,当数那一座座悬空而建的水阁。一些民居延伸至河面,把木桩或石桩打进河床,上架横梁,搁上木板,成为房屋。于是,有了这独具一格的建筑——枕河而居的水阁。这水阁,给乌镇平添一份优雅,一份诗意,也更显温婉之气,更具宁静的韵味。
乌镇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一座座别具一格的千年古桥。素有“百步一古桥”之称的乌镇,现存古桥三十余座。其中既有古朴威严的多孔石拱桥,也有秀美巧趣的砖砌洞桥,亦不乏短而玲珑的小木桥。其式样也因地势不同而呈纷繁之象:或飞虹,或平铺;或雄伟,或纤巧——无论什么材质,无论哪种造型,都折射着朴素淡雅、曲折幽静的古朴之美。彳亍其间,看河水静静自桥洞流过,两岸绿树婆娑,水道里小船悠悠,无端地,心中就涟漪阵阵,诗性盎然。古桥因水的灵动而显得格外飘逸,充满诗意气息,河水因古桥的变化多端而更显妩媚柔美。穿梭其间,不由得就生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之情。
置身乌镇,让人惊叹的并非建筑结构的精湛技术,而是其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更为其诗意的栖居啧啧称叹。走在乌镇的深巷,轻轻触摸穿越时光隧道依然坚挺的木质器具,或者,跨上拱桥,走过廊檐的间隙,体味光与影的流转,那青砖黑瓦的斑驳印记,自会长留在心之一隅。纵观古镇,陈旧也好,晦暗也罢,抑或是清冷寂寥,都不能冲淡乌镇古老而静寂的质朴感带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与鼓舞——这是一份穿越时空隧道,历经岁月磨砺留存的宝贵遗产。它不仅仅是一处奇特优美的伟大景观,更是一种来自民间且真实朴素得无与伦比的精神象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的美的呈现。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前人客观的描摹,也是诗意的引领,更兼有对千年乌镇人枕河而居的尽情歌咏。
烟雨江南,是我梦中的缠绵;水墨江南,是最美的山水画卷;婉约江南,是最悱恻的诗意驻足。流连在乌镇水乡,看小桥流水人家,感受古道西风,看夕阳西下,完全没有马致远的断肠愁绪,取而代之的,是对古镇的崇敬,对建造者的敬仰,对历经风雨而愈加古朴典雅的乌镇的盛赞。
只祈愿,这古老的江南小镇,这充满温情与闲适的水乡,这满溢着静谧与祥和的古镇,这最后的“枕水人家”,永远留存在绵长而美丽的历史画轴之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