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会玲的头像

张会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09
分享

空屋

母亲走后,连绵的阴雨闷塌了灶屋的隔墙,也闷倒了后院的土墙。父亲和母亲住了三十多年的旧屋,成了一座破旧的空屋,一处没了烟火气息的断瓦残垣。

  双亲已去,我们也越来越远离这座还留存着父母气息与温度的旧屋,远离这留下太多美好印记的院落。可每次回家,睹物思人,心中都五味杂陈,情不能已。

  这座一面窑洞朝南、五面窑洞朝东、转角处还夹着一面小窑洞的所在,本是生产队的保管室。它的诞生,得追溯至五十年前那个荒寒的年代。当时,建造这些窑洞所用的材料,全靠群众自力更生、就地取材。村里抽调最能干的劳力在村西头箍出砖窑,然后,昼夜不停地和泥、倒砖、晾坯、装窑、烧窑、出砖,终于生产出建造用的主要材料—--青砖。再经大家齐心协力一砖一砖辛苦箍造,才有了这六大一小七个窑洞。期间,母亲便是建造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保管室建成以后,村上的公用场地便有了相当的规模——正南这面与东邻做饲养室的四面窑洞一字儿排列,加上朝东的五面窑洞组成了一个宽大的四合院。这里,不光集结着生产队的全部财产,还是村上一切活动的主场地。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这些公共财产被分割成三个独院卖给村民作住宅。父亲就是在那时买下这处院落,和母亲带着祖母搬离祖屋住了进去。随后,把祖屋留给了四哥一家。

  刚买来的时候,这座宅院就很破旧,窑洞内没有粉刷,外围全是土质的。因为窑洞太大了,约十一、二米长,六七米宽,收拾起来需要很多资金。而那时父母连续为三个哥哥修建新屋已耗尽心力,再花巨资收拾这座屋子,无论从财力还是精力上都很吃紧。于是,父亲叫来匠人,粉白了最里面的三面窑洞,并换上了新的门窗:朝南的正屋给祖母住,紧挨着朝东的窑洞做厨房兼父母的卧室,再挨着的一面给小弟住。这样一来,全家人的住室算是有了保障,父母再也不用为建造新家而劳神费力了。

  自从有了这个新家,父母肩头的担子轻了很多。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得很开心。最热闹的时候,祖母、父母和小弟一家五口同住一院,四世同堂,相处甚欢。一到冬天,三孔窑洞各生一台火炉,室内温暖如春。父母勤恳能干,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来访的亲朋无不由衷地羡慕窑洞的春暖夏凉,尤其住室内收拾得窗明几净,物件摆放有序,让人觉得舒适无比。人们最爱夸父母的床铺:洁净的床单总是铺得平平展展的,由各色绸缎做的被子叠得四棱见线,比年轻人的床铺还要整齐、好看。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那些被子的内胆全是用母亲亲手种植的棉花做的,盖在身上暖烘烘的,既舒服又环保。说起来,比市面上卖的被子要实用得多。

  就在这窑屋,十多年里,父母尽心尽力照顾着祖母的饮食起居,陪伴祖母度过了温馨而有尊严的暮年。父亲每日端水送饭,嘘寒问暖,冬天把火炉生得旺旺的,把土炕烧得热热的。母亲把床铺得软绵平整,每天清早把祖母的便盆刷洗得干干净净。父母的孝敬,给了祖母一个安暖、富足、体面的晚年。那时候,祖母的娘家侄子常来探望她老人家,他们对姑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极为满意,由此更加敬重表兄和表嫂。祖母于八十八岁溘然离世,娘家侄子送给父母一副书有”子孝媳贤“的匾额,上面铭刻着这样的谢辞:

姑母谢世  哀痛之至  顾表兄嫂   年事已高

伺奉姑嫜  日以继夜  精细周全   无微不至

功不可灭  誉满梓里  特贶此匾   藉以慰之

  这是表兄弟对表兄嫂发自肺腑的谢忱,也是对表兄嫂孝亲敬老行为的最高褒奖。那块匾额,至今还悬挂在客厅的东墙上。

  也是在这里,父母历尽辛苦,把小弟的三个孩子一手带大,与他们结下了至浓至爱的亲情。那时,孩子们还小,不大懂事,整天打打闹闹,吵得人头疼。但父母从不抱怨和动怒,不光和颜悦色地呵护着孙儿们,有了好吃的还留给他们。及至三个孩子都上了学,以至于已经毕业上了班,父母还是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的冷暖。至今记得,我去看望父母的时候,父亲很高兴地拿出侄女写给他和母亲的信,喜滋滋地告诉我:侄女将获得的200元奖学金全部汇给他和母亲,算是对爷爷奶奶的报答。父亲向我说起这些时,自豪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父母都是勤劳能干的庄稼把式,对土地的爱恋远远超出一般人的热忱。为了种好地,父亲半宿半宿不睡觉,精心饲养着他心爱的老牛。到了播种季节,一大家子数十亩耕地就全由父亲代劳。父亲每日不辞劳苦地犁地、施肥、耙地、播种······一片复一片,一遍又一遍,一茬接一茬地忙碌。那些时日,父亲每天从早忙到晚,顾不得歇息,北坡南坡两边跑。每到傍晚,父亲才牵着老牛,迈着沉重的步子踱回村里。在大门口,父亲放下肩背上的农具,拴好牛,就势坐在门前石头上,长长地吁口气,以缓解疲累之苦。随后,父亲脱下布鞋,摔打掉鞋子里外的泥土,然后就无言地坐着歇息。看他的老牛也卧在地上喘粗气,父亲会心疼地说一句“唉,把牛恓惶的。”可是,父亲却从未言说自己的苦和累,只把生活的艰涩默默承受。

  相对于父亲,母亲似乎更具韧性。单拿西山脚下那片荒地来说,它本是被生产队扔弃的土地,因为隔着一条小河,收种都极不方便。可母亲硬是不顾家人反对,趟过小河,除去一人多高的杂草,一点一点地深挖,一锨一锨地深翻,终于平整出一大片上好的沙土地。头一年,母亲发挥她务棉的强项,黑天白日不停侍弄。随着时日的推进,终于见到枝头上密密麻麻的棉桃,终于看到桃蕾破壳,终于开出洁白的棉花。收获时,父亲和母亲趟过湍急而冰冷的河水,把一笼一笼的棉花挎回院子。于是,满院就铺排着蓬松而洁白的棉花,温软着全家人的心房。几年持续的精细侍弄,下种、定苗、松土、施肥、打掐、防虫、采摘、晾晒、去籽,再做成精细的皮棉,我们兄妹六家陆续就分得数十斤棉花,家家床铺因而变得柔软而暖和。那是父母用无私的爱,为我们构筑的幸福生活。

  最难忘的是,为了改善土壤,母亲在西山脚下那片土地上种起了少有人种的油葵。油葵出苗时,母亲不离左右地守在地头,生怕有什么闪失;苗儿出齐了,母亲介苗、松土、除草,不敢有一丝松懈;油葵出盘了,每天早晨,花盘齐刷刷向着太阳行注目礼,花盘四周的花蕊微微抖动,像是向母亲招手示意,母亲开心的脸庞与花盘一样灿烂。等待油葵快要成熟了,母亲天天往河边跑,在河东岸检阅她的收成。收获季节,父母踩着列石,一次次往返于小河两岸。于是,满院都是沉甸甸的花盘儿,故旧的院子有了金黄的色彩和收获的诗意。等把籽粒收集起来,父母又拉去三四里外的油坊榨出油汁。母亲向来大气,只留极少部分的油给自己,余下的全部分给儿女和亲朋好友。母亲说:“都尝尝鲜,好吃了明年再种。”

  一个家,不管多么简陋,父母无私的爱总能让儿女的内心无比富足。在这个有点破旧的屋里,我们时时刻刻都浸润在家的温馨和爱意里。每年腊月初五,是家乡喝五豆粥的日子。母亲把早先收集的食材翻将出来,一番挑拣,再反复淘洗。如果煮五豆粥和煮稀饭一样平常,那就不能彰显母亲的不同凡响。母亲熬煮五豆粥,是要熬出一大锅甚至两大锅的,所用食材多,就得用盆子盛放。这么多豆子放在大铁锅里熬,实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母亲常常会半夜半夜地熬,文火慢熬的那种,直到把各种豆子熬得稀烂或者豆子和枣儿的形体依旧完整,但其汁液都混为一体了才算大功告成。毫不夸张地说,母亲熬的五豆粥汁液四溢、浓稠香甜、滋味绵长,喝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而对自己辛苦制造的杰作,母亲并不独自享用,她的心思在于广施仁爱。母亲把五豆粥舀进大大小小的盆子里,列队似的摆放在案板上。因为熬得多,家里的盆子总是不够装,大一些的碗也派上用场。等五豆粥晾凉了,母亲便出东家入西家地送人。除了儿女家,亲戚邻居也都受过她的恩惠。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有熬过,但年年却能喝到最香甜的五豆粥,这都得益于母亲,我是在母亲无比周到细微的爱意里安享五豆粥的美味的。

  而窑屋里最温馨的一幕,则是父母通力合作蒸甑糕的情景。几十年来,每到春节,父母必定要蒸甑糕,这似乎成了雷打不动的惯例。上了年纪以后,母亲一个人蒸甑糕显得很吃力。于是,父亲便成为帮忙的不二人选。准备食材、洗米、洗枣儿、泡枣儿、浆米、一层层铺米、铺枣儿······每一道工序都得按常规进行,期间的繁琐与辛苦不言而喻。但父母从不马虎,总是极仔细极认真地对待每一道工序,直到一大篦厚厚的甑糕坯上了蒸锅,蒸前的工序才告完结。但因为甑糕坯太厚了,需要蒸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这又是极为麻烦的事情。蒸甑糕,重在掌握火候。于是,父母通宵都不能安睡,得时时给锅里加水,给灶火添柴。第二天早上,赶在做饭用大铁锅之前,一锅热腾腾、甜滋滋、香喷喷的甑糕就新鲜出炉了,一家人你一碟我一碗争相品尝,父母疲惫的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能让家人在简朴的生活里品尝到些许甜蜜的快乐,是父母最大的心愿。来不及补觉,他们又得马不停蹄地赶做其他家务。

  我家人口多,父母出的苦力自然多,受的磨难也多。那一年,母亲做了胆结石手术刚出院,伤口还没好利索,就赶上夏收。全家人都在地里抢收麦子,母亲便把家人吩咐她好好养伤的话忘得一干二净,挣扎着去做饭。伤口疼得直不起腰来,母亲就把烧好的绿豆水分次舀进盆里晾着,继续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做饭。等家人口干舌燥地回到家,发现母亲已经把饭做得妥妥的。那一刻,嫂子们眼眶湿润了。而母亲,因极度体力消耗,不得不躺到炕上去。

  等年纪大了,母亲再也干不动地里的活了,却把前院后院的地不断扩大,想着法子种上蔬菜,供全家人享用。到了冬闲时候,母亲也做鞋垫,她把做好的鞋垫一排排摆放在床上,用重物压着,一直从这头摆到那头。不久,针线在母亲的指缝间上下翻飞,一双双、一摞摞、数十双鞋垫被母亲一一纳好,分送给儿孙们······

 如今,旧屋已没了父母的踪迹,我多希望能在梦中倾诉满腹的思念。可是,梦见父母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李叔同说:亲人去世不来或很少来梦里,是因为人鬼殊途,他想让亲人知道他过得很好,却不愿让亲人受羁绊,说明他很爱你——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父母是如此地爱我们!既然梦里无法相见,唯一能寄托哀思的就只有这座空屋了。可终究物是人非,阴阳两隔。痛定思痛,我的心便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着落地四处游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