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是众多自驾驴友的梦想。
到了闻名的通麦大桥,嗬哟,映入眼眶的全是“此生必驾318”。自驾车的后窗玻璃,车身。骑行者的尾部行李包上。路边藏民售卖特产的摊子上。甚至还有个小伙儿,专卖有这几个字的广告招贴,直接铺了一地。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暗自得意起来。我们不仅必驾318,而且必驾317呢。
国道318,不愧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车窗外,渐黄的草甸在蓝蓝的天空映照下,掩不住秋的萧瑟。雪山,在远远的天边,放射着刺眼的白光,独霸着人们的视线。
国道317,沿途较多的高原地段,更多看到的是藏地民俗,正宗藏舍,还有草原河流类的景象。怒江,带着它雄浑的咆哮,全然不理会人们的驻足,滚滚不息,一路奔向它的目的地。
人们用惊,险,绝,美,雄,壮六字概括沿途的风景!
坐在车里,一会儿是左边的景美,一会儿是右边的景绝。惊艳我们的,除了取不完的景,更有穿不尽的隧道。在高山峡谷之间,在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的陪伴下。我们可下怒江峡谷,赏莲形大拐弯。可上四千米高山,展臂触碰白云。
穿过的隧道真是数不胜数,长隧道真不少。
当路边的指示牌出现斜拉山隧道时,主驾提示说这个隧道有名。真的,我开始拍视频,哎呀手都举酸了,半天见不到洞口亮光啊!
位于西藏昌都市丁青县境内的斜拉山特长隧道,主洞全长4088米,2018年10月通车。隧道通车后可节省翻山时间40分钟。
斜拉山隧道的难度在于要穿越一个断层带,洞口海拔高度超过4400米,氧气含量仅有平原地区的60%,冬季气温低至零下25℃。建设者要克服高寒、高海拔、隧道内大涌水等诸多不利施工条件,战严寒、克缺氧,连续三年的冬季坚持施工,最终实现三年工期顺利完成。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主洞长7079米的四川甘孜州德格县的雀儿山隧道,从启动方案论证到建成通车,耗时整整十五年。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藏语叫“绒表俄扎”,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每年有长达8个月的时间被积雪覆盖,山高路险、高寒缺氧,被公认为“川藏第一险”。
雀儿山隧道,打通了川藏北线的交通瓶颈。2015年深秋,我们路过此地,还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2017年9月隧道通车后,车辆只需10多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避开了原公路3处长达4.7公里的雪崩易发危险路段,6处共2220米泥石流路段,以及大量的冻土、滑坡,雪害、冰害等安全隐患严重路段。
2020年11月,雀儿山隧道成为中国首次入围国际隧道协会“年度工程大奖”的公路隧道项目,并最终夺得隧道界“奥斯卡奖”--布鲁内尔奖杯,这标志着中国公路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水平成功跻身世界顶尖行列。
打通雀儿山隧道是藏区同胞几代人的共同梦想,使“翻越雀儿山,犹过鬼门关”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据悉,仅2019年一年,西藏相继开通的隧道就有米拉山隧道、矮拉山隧道、珠角拉山隧道。加上2018年通车的斜拉山特长隧道,国道317线三大隧道:矮拉山隧道、珠角拉山隧道、斜拉山隧道全部通车。
近年来,西藏的交通迅速发展,便利快捷不仅使藏区人民受益,内地进藏驴友也感同身受。诸多隧道的贯通不仅打通了川藏交通大动脉,为川藏两地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环境,也为各地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疏通了渠道。它必将在带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增进各民族的友谊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