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风景
阙惠玲
与喧闹的凤凰相比,百公里之外的黔阳,则没有众星捧月般的幸运。反而成就了它的美誉--“最隐匿、最真实的古城”。
古城内,保存完好的古建筑部分仍可居住,危房不少,丝毫不煞风景。街道不齐整,不平的青石板,被雨水洗刷得可见倒影。缓行在曲里拐弯的深巷,踏着光溜的石板路,我走进了古城的昨天。
在小城的深巷里,藏着一幢神秘的旧址,那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在黔阳开办的军统培训班。 从1939年到1945年, 此训练班与临澧,息烽,兰州,东南的训练单位共培训了13500名左右的军统情报、谍报、行动、电讯和游击战专业人员,为抗日战争输送了不少谍战人才。之后,重庆最有声望的中央培训机关从这些班里挑选了250名毕业生,加上军统区站的头目,再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严格的高级情报技术训练,这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中美合作所。
城内,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门,上面却是用青石板刻着斗大的楷书“中正门”。原来,这也是戴笠在黔阳开办军统培训班时,留下的痕迹。
小城中,名气最大的还是芙蓉楼。
唐开元二十七年, “诗家天子”王昌龄远谪岭南,次年起任江宁丞。恰逢辛渐由润州北上洛阳。王陪辛自江宁到润州,分手与此,作《芙蓉楼送辛渐》。危道丰先生于抗战胜利后撰写的一幅对联:“地以人传千载芙蓉今尚在,我生公后一江寒雨客归来”赫然立于景区大门两侧。
龙标胜迹门是一处稀有的古建,人称“三绝门”。门坊上方正中为大型泥塑“王少伯送客图”,泥塑使用古代 “堆塑”工艺,画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为第一绝;牌坊高达三丈多,向临河一侧倾斜了两尺多,倾斜度已超过了意大利比萨斜塔,为第二绝;门楣正中有一个指南针,上南下北,与如今我们使用的指南针上北下南正好相反,个中缘故成千古之谜,为第三绝。
小城中的张家老屋,更是游客盈门之地。它是古城保存较好的明未清初窨子屋,至今仍有张氏后人居住,已传世十余代。老屋一进、二进地面铺设铜钱,寓意出门求平安、回家要挣钱。明示融侗、汉、苗多民族于一家的张家世代经商。屋内陈列着汉族刺绣、侗族的腊染、苗族的挑绣,显示着他们多民族一个屋檐下,相安无事,和和睦睦。不仅家中平安,而且邻里融洽,个中缘由,房内的楹联就是最好的答— “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家风佳风永世久,忍得忍德源流长”。对联浅显易懂,教育、教化跃然纸上。家庭的和睦带动了邻里和谐,进而才有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