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阙惠玲的头像

阙惠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25
分享

好大一个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尽管如今年货那么丰富,我还是馋广西柴火大粽。

伴随着年前的瑞雪,我收到了一份过去的邻居寄来的广西金姐大棕。怎么也想不到,这道曾经在下乡时迷恋的食物今天也创立了品牌。

我对它的了解,是唯一的一次在广西农村过年,在农民家里过的一个壮乡风味的那个“年”。

在壮族地区,大棕是过年时很有代表性的年货,它很有特点,除了广西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其它的地方有。它的原料也是糯米,但是造型和内芯可是大有讲究。它个头很大,最小的也有斤把,大的每个可达3-5斤多,造型像倒扣的元宝。粽子的内芯是酱拌猪肉、板栗,还有蜕了皮的绿豆颗粒,最外层是糯米。从大棕的横切面看,中间有肉,肉的外围是金黄的绿豆碎,再是雪白的糯米,糯米的外面有薄薄一层淡绿,这是粽叶色素的效果,切好的块儿用油煎成二面黄,令人垂涎欲滴,实在诱人。

我们下乡的年代,物资是匮乏的,只有过年时大家才有可能解解馋。糯米,绿豆都是农民自产的,肉也是自家杀的猪,粽叶都是野生采摘的。不用花费现钱,人们就可以满足解馋的需求。

到了除夕夜,熬煮大粽既是守岁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家人拉家常的好时候。一个大炉膛,火红映着脸庞,温暖着身体,传递着温情,牵着一家大小的心。一口大锅,冒着热气,大锅里的大粽经受着时间的煎熬,咕嘟咕嘟的声响带出的是粽叶的香气,弥漫着简陋的农家,浸润着人们的心灵。锅里的水要足够多,要把大粽的米熬融,与其它辅料融为一体,甚至连最里层的五花肉都要熬化。几个小时的熬煮,中途是不能停火的,火塘里燃烧的是平时打柴攒下来的大树兜子,疙瘩头子才经烧,续一次柴可以管好长一阵子。

大年三十夜,农家户户的灶堂传出咕嘟咕嘟的沸腾声响,人人尽情地嗅着弥漫在整个灶房的棕香。一边续着木柴梆梆,一边说着家长里短。孩子们还不时地从灶膛里扒出红薯,芋头。人们聊着今天,想着明天。

等到煮好的绿油油的粽子上桌,也就到了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了。

这些年,到了除夕,看着春晚渡过守岁夜,我还不时地会想起那年的“夜”,恍惚那个“咕嘟咕嘟”的声响又在耳畔,弥漫着的粽香就在鼻尖。在农民家里过的一个壮乡风味的“年”,我是怎么都忘不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