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这是说生活中不要忽视与邻居相处的关系。对我来说,这层关系已经远不是只限于日常生活了,它竟起到了为我的人生增添色彩的作用。
1993年起,我有幸成为冯中衡先生一家的邻居,令许多人羡慕,他们都说我“太幸运了”。的确,幸运之神是偏爱我的,想想,这也许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缘”,是属于我个人的“人缘”,“画缘”。
人的一生,不懈地努力,执著地追求,无非是为了在有限的人生长度内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追求人生的绚丽,追求人生有丰富的色彩。读万卷书--积淀知识,可以丰富人生的色彩;行万里路--积累阅历,也可以丰富人生的色彩;结识有丰富色彩的人,更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色彩;冯中衡先生,就是一位有丰富色彩的人,与他为邻,与他相识,与他交往,我的人生也就有了色彩。
能时常聆听他的教诲的那段日子是难得的,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是我终身难忘的,也是我终身受益的。是先生的引领,我得以步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是先生的指点,我渐渐具有了用丰富色彩看世界的眼力;是先生的教诲,使我有了用丰富色彩面对世间事的内心;先生的质朴,先生的执着,先生的和善,先生的宽容,先生的认真。教育着我,影响着我,修正着我。
先生早年接受了严格的正规化教育,得益于诸多名师的指教,学生时期绘画技艺就初露锋芒,几十年的历练,先生蜚声中外。在湖北,在中国画坛,他都是能被称为“大家”的。这是有文字为证的:
“冯中衡是‘江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因三峡油画开先河之功而被美术界誉为‘画坛纤夫’”。
“冯中衡先生被台湾艺术界评为大师级画家,他的三峡画作被世界所认可,其三峡画作已列入保护名单”。
“冯中衡成为三峡油画水彩画的代表人物而载入<<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水彩画史>>(1999年版)。”
“他的作品载入<<中国美术全集》,艺术成就及作品载入1999年版、2009年版《中国水彩画史》成为中国水彩画史上的'革新和现代形态的形成时期'中国水彩画的代表人物。(见2009年版《中国水彩画史》第176页177页212页213页220页至222页)。《中国水彩画史》已经成为高校专业课首选教材以及高等美术院校水彩专业班和研究生的史论教材”。
在常人眼里,这样的人物一出场,必是衣冠楚楚,趾高气扬。昂首挺胸,旁若无人。然而,我们身边的冯先生是无论如何也与这样的形象联系不到一起的。一身随意但整洁的衣装,一副谦谦君子的和善面孔。在宿舍院里常看到的他,无论是提篮小买,还是手中一摞书报,都是慢条斯理,闲庭信步。只要遇到熟人,他定是先打招呼的。对生活的低要求和对事业的高标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他的家里,沙发是多年不换,电扇是多年不换,电视机是多年不换,其它家什也是多年没换。但是他用于作画的装备一应俱全,常添常换。为学生提供的画架、工作台、石膏像是常备常新的。他家的书柜里,与绘画、美术专业相关的书籍、刊物种类和数量之多,甚至能超出一个单位的小图书室。先生早年因实地创作,外出不慎摔跤,致腿留疾患,行走多有不便。有时候,他下楼去逛逛都嫌麻烦。但是,为了到实地创作,他竟顾不得路途遥远,山高路险,露宿风餐。他的勤奋和坚毅,换来的是等身画作,累累硕果--出版的画册有《冯中衡长江三峡油画集》(已故大家冯法祀先生题字)。《冯中衡三峡水彩画集》(吴作人夫人肖淑芳女士题字,已故大家杨立光先生作序)。《三峡水彩画选》,《冯中衡水彩》。 |
作品《武汉长江大桥在兴建中》、《宜昌港》、《川江航运》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还有的作品被长江文艺出版社印刷成宣传画出版;80年代创作的《黄金水道》被北京美术馆收藏,《夔门》被香港美术馆画廊收藏,《夜泊>>参加中国水彩大展被美国纽约美术馆收藏,《背山》参加台湾海峡两岸水彩大展被收藏,有数件作品被江苏美术馆收藏,《纤夫》、《三峡》、《三峡勘探》、《鄂西风光》、《宜昌港组画》、《重庆一九五七》、《云断巫峡>>、《蜀道难》、《雄关》、《峡江暮色》、《大江东去》、《搏斗》、《汹涌澎湃》、《神龙架》、《万里长江寻源图》、《上游》、《朝辞白帝》、《神女无恙》、《闯滩》、《龙魂》、《古树》、《三峡古迹》等,1995年创作的《凌宵》作品参加中国水彩大展获银奖。其作品参加海内外各种画展获奖次数和所获奖项不胜枚举。其水彩画,油画在国内的香港、台湾、武汉、南京、上海办个展并多次参加中国水彩大展,而且远涉重洋,在英国、美国、科威特、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和展出,引起海内外各界名流的关注。有近200件作品先后被英国、美国、德国、台湾、香港机构、上海、武汉、杭州、南京等画廊拍卖公司收藏,赢得了画界的认可,专家的赞叹,读者的敬佩。
与先生相邻,相识,我无时不感到人生的愈加完善,人格的日趋高尚。先生的美德从不同侧面感染着我。他待人谦和,彬彬有礼;处事谨慎,宽以待人;为避免与他人发生摩檫,常常息事宁人,自退一步,海阔天空。先生的晚年,仍对艺术孜孜以求,不断地制定目标,为实现目标努力。听他多次说过要举办他的个人画展,还要出版画册的计划。先生的言传身教,给了我启示:人生就是要不断地制定目标,只有在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收获。只有历经多方面知识的打造,人生境界才能得到升华。从而不断完善人生,不断丰富人生。
先生在世时,我视他为自己的长辈,一个人在家孤单时,哪顿缺吃的,做菜差佐料,我总会破门而入。每当我去叩他的家门时,打开门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干女儿来了”。如今,虽说他已故去数年,然而每当我在他的家门口驻足,他为我开门冲我微笑的情景仍依稀仿佛,就在眼前。每每沉浸在那些生活细节的回忆中,我会禁不住泪水顺颊而下。那些时时事事都被真情和温暖环绕的日子,真是幸福之至,终身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