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祁成德的头像

祁成德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04
分享

老仁怀轶事

1

公元1840年是清朝道光二十年。二月,50岁的陈熙晋,到仁怀直隶厅任同知,履职主政了。

陈熙晋来到仁怀厅同知任上之后,发现仁怀厅地方,从北宋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建立仁怀县开始,至此时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竟然还没有一部志书!一个地方,如何会没有志书,如何会不篆写和留下一部当地的志书呢?陈熙晋认为自己应该给仁怀厅修撰一部志书,弥补这一项空白。于是,他立意要编撰一部仁怀厅的地方志书,使之留传于世,这是有益于当地的好事,该办的。

北宋大观三年建立仁怀县的时候,治所设在复兴场,即老仁怀。陈熙晋要修撰《仁怀厅志》,除了要对厅城所在地留元坝重点考察之外,复兴场即老仁怀也是他的考察重点。陈熙晋要对赤水河流域及厅属的仁怀里、河西里、土城里的地域及山水风物等有关方面进行调研考察,首先就要考察留元坝、老仁怀的地域和有关的方面,好掌握详实的资料修撰《仁怀厅志》。陈熙晋热爱仁怀厅城及周围的山林风景,对复兴场即老仁怀情有独钟,他要好好地调研,探索观赏一番。

2

老仁怀即复兴场,距离厅城留元坝30里,是厅城出来后的往赤水河上游方向的第一个大场镇。从厅城留元坝出发,溯赤水河而上,沿途的大小场镇很多,两个近点的大点的乡场就是复兴场和丙滩场。复兴场的赶场日期是农历的二、五、八。丙滩场的场期是农历的三、六、九。老仁怀复兴场北近厅城,南邻丙滩,距离厅城30里,距离丙滩也是30里,位置在厅城与丙滩之间。在这60里的路程中,赤水河纵贯流过。在这60里的流域范围内,流入赤水河的支流有十几条。较大点的有丙溪、大安坝溪、风溪、仁友溪、磨盘溪、劳溪、蒲村坝水、五通河等。较小的有泥湾沟、柏杨溪、木耳洞沟、喜佛堂溪、盐井溪、太极泉等。这么多的溪涧沟泉,或是向东流入赤水河,或是向西注入赤水河,都是投入赤水河的怀抱,为赤水河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老仁怀的场街座落在赤水河东岸,河对面是一个名叫打鱼坝的地方。赤水河就从老仁怀的场街与打鱼坝之间流过,留下了一个长滩仁怀碛。仁怀碛的两头都是回水沱,上游四湾沱,下游水合背。仁怀碛长滩连接着四湾沱和水合背。

陈熙晋同典史一路,坐船从留元坝出发,溯河而上。船速不快,一路上好观赏赤水河两岸的风光景物。陈熙晋为赤水河流域的绚丽风景而陶醉,击节吟诗,大加赞赏。典史涂羽鹤紧随其身后。涂典史是一名落第秀才,文武科场都进过,都落榜。他和陈熙晋是同乡,关系也好,因而甘愿跟了陈熙晋,到贵州来当幕僚。陈熙晋也希望有个信得过的人留在身边,既可以出谋划策,也当个保镖使用。涂羽鹤虽是落第秀才,但是武功还是不错,平常三五个人是近不了身的,因此被陈熙晋带在身边。

陈熙晋同涂典史在水合背码头上下了船,沿河边走,来到中码头,观看仁怀碛长滩及周边景物。陈煕晋仔细地观看了一阵子,认为仁怀碛滩长水浅而礁石密布沙砾堆积,幸有一道长堤,把水关拢加深,使船筏顺利通航。

陈熙晋同涂典史,沿河边纤路往上游走,走到沙嘴上,站地观赏了一阵,才从四湾沱乘渡船过河,在河西岸观赏老仁怀的城廓及周边景物。然后又顺着河边走,淌水走过木耳洞沟口,走到打鱼坝。他站在打鱼坝河边,再次观赏老仁怀街景。然后沿纤路走到鱼箭山脚下。陈熙晋同涂典史登上鱼箭山,在山上观看周边风景。然后走进庙子,找僧人摆龙门阵,了解到一些情况,并花钱在庙子头吃了一顿饭。过后,陈熙晋同涂典史沿河西岸返回四湾沱渡口。过河后在沙嘴上散步,观看四湾沱及周边景致。然后沿小路上行,上到凉尖上,走过白岩背,绕到老仁怀场背后,沿着场后边的小路行走,走到下场口,从大石桥上街,一路走一路观看老仁怀街上景致。

3

这一天是复兴场赶场的日子。陈熙晋同涂典史,从下场口进入复兴场,先经过一道桥,名为大石桥,然后进入场街。经过的第一道栅子门是平治门。老仁怀的街道曾毁于战乱,在乾隆年间重修房屋建成场街之后改名为复兴场,取名有老仁怀“复而再兴"之寓意。老仁怀的街道毁而重建,到陈熙晋来任仁怀厅同知的时候,又将近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中,老仁怀即复兴场已经恢复建设到一定的规模,且有一定的特色了。陈熙晋一路行来,看见了街上有不少的栅子门。倘若将栅子门都关锁上,老仁怀的街道便成为封闲式的街道。栅子门有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复兴场周边及街上有不少的庙宇。陈熙晋去过鱼箭山和朝阳寺。陈熙晋在场街上又见到了一些庙宇,印象深刻的有万寿宫、关帝庙、禹王宫等。庙宇都建有风火墙,有防御和隔离的作用。倘若有外敌入侵,关上寺庙的山门,便可将入侵之敌拒于门外,防御偷盗亦是如此。关上山门还可以使寺庙自成一体,保证寺庙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寺庙的清静的环境与氛围。老仁怀即复兴场街道另外的一个重要显著的特色是建有凉亭子。所谓“凉亭子”,指的是街道顶上的屋顶式建构。由于构建了凉亭子,使老仁怀的街道成为场镇建筑中的一绝:骄阳似火的天气来赶场,不被烈日晒;下雨天来赶场,淋不到雨水;刮风下雪天来赶场,不怕风吹雪落。陈熙晋同涂典史到复兴场赶场的这一天,头天晚上还下了一场透雨,但是街上却不水湿路滑,赶场的人也是熙来攘往,络绎不断。这就是因为老仁怀街顶上有凉亭子的建构,雨水淋不到,太阳晒不到。来复兴场赶场,无论是晴朗天还是风雨天还是雪凝天,都很干爽舒适。赶场的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做买卖,或者是出入茶馆酒店,喝茶喝酒摆龙门阵洽谈生意。

游览观赏过了老仁怀的街景,陈熙晋同涂典史在场中间找了一家茶馆,坐下歇足喝茶。桌子是临街的。陈熙晋坐在上首,面向街上。涂典史坐在左手边相陪。喝的是盖碗茶。茶叶是老仁怀当地大山里出产的大白茶,味醇厚而回味悠长。旁边一张桌子上,四方坐了四个人。上首一位40出头的男子,辫子盘在头上,用一块折叠成条形状的白布帕子包裹着。这位男子显然是刚从几千里之外的海边经商归来,正与同桌上的其余三个人摆谈,内容是英国舰船到了广东海上,强行武装侵略,销售烟片烟这类事。陈熙晋听得明白,却只是听,没去打断也没去干涉和制止。陈熙晋早从塘报中了解到,英国人的兵舰进犯我国海疆,频繁骚扰闹事的罪恶与行径。陈熙晋因为这类事而忧心。他只想在他任职的地方守土尽责勤劳建树,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陈熙晋记得,就是他到任仁怀直隶厅同知的这个1840年,发生了英国人武装侵略的鸦片战争。

4

复兴场是老仁怀县城,又距离仁怀厅城留元坝最近,陈熙晋对老仁怀即复兴场情有独钟,考察得很详细,对复兴场的三个码头都认真地考察,还记录在册。

赤水河的复兴下码头,就在水合背。

赤水河统率着长波激浪,在滚过了仁怀碛的远古长滩之后,被坚硬的江岸石岩挡住了。岩石强迫江水分流,一部分随着水经,汹涌澎湃地向着下游流去。一部分屈从绵延的河岩,形成回水,演变成一个圆孤般的宽阔的大水沱,人称之为“水合背"。水合背有路,顺河边连接老仁怀的街道。水合背是赤水河在复兴场要停靠船筏,要上下旅客和给船只装卸货物的地方,由于所处位置在复兴的下场口,称之为“复兴下码头”。

从第一艘木船诞生的时候起,码头及其功能也就随之而诞生了。木船上水靠人力用纤绳牵拉,下水靠人力用桡片推划,一天行不了几十里,因此,船舶竹筏木筏都要在水边找地方停靠,船舶上要载人或货物,上下的货物都要找地方装卸,旅客要找地方上船或下船。这样的地方,一般都选择在场镇的水边,这就是“码头”。

赤水河流域的大一点的码头,相隔的距离一般都在30——40华里左右。厅城到老仁怀,复兴场到丙滩,丙滩到葫芦垴,葫芦垴到猿猴,猿猴到土城……大致如此。木船从仁怀厅城出发,上水用人力拉到复兴场,一般要在老仁怀的码头上靠船歇息一个晚上,第二天早起才拉起船走。上水船在水合背停靠之后,从厅城运到老仁怀的货物要在水合背下船起岸,从厅城来老仁怀玩耍或路过的旅客要在水合背下船上岸,家在老仁怀的船工要带点东西回家,或回家换洗衣服和带一些必须要用的东西,也要下船上岸。下水船有时可直接走,有时也要在水合背停靠,视需要而定。从厅城运往上游各地的货物,因为要拉滩或是涨水的原因,有时候也要在水合背下船,搬运到上码头再装船运走。从老仁怀运往上游各地的货物,一般是在上码头四湾沱上船。从老仁怀出发往上游方向的旅客,一般也是在上码头上船。竹筏和木筏都是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行驶,一般都是顺水下行在上码头停靠。但是,如果水合背有竹排或木排要“镶棚子”,则还是要在水合背码头停靠。因此,水合背码头有时候也停靠竹排木排,或竹筏木筏。

老仁怀复兴场的下码头,有动人的传说。

喜佛堂溪沟的水从远处流过来,流过大石桥,在河口汇入赤水河,滋润孕育出茂盛的绿树翠竹花草,装点着逶迤的河岸,增添了缤纷的景致。据说,喜佛堂溪流在汇入赤水河之后,打造了一个神秘的硝洞,洞中有一条顽皮好动又喜食肉类的母猪龙。母猪龙时常出洞来,在水合背的深沱中潜伏或漫游,或是变化之后,在浅水中游玩观赏取乐,也乘机捕食鱼类或在河边游荡的家禽之类。据说,有一回,有一对大白鹅在河岸边上踱步,恍兮惚兮地便不见了踪影,人们就说是被母猪龙拉去呑吃了。

老仁怀复兴场的下码头,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那时候,水合背沱里的鱼类很多,有鲢鱼、鲤鱼、甲鱼、白甲鱼、尖头鱼、江团鱼、青驳鱼、青涌棒、黄辣丁、船钉子、肥纤鱼、石斑鱼等。鲢鱼大到几十斤重,尖头鱼、江团鱼等远近闻名,黄辣丁、船钉子等肉味鲜美逗人喜爱。鱼虾多捕捞容易。有人去水合背河边垂竿钓鱼,立等可得。若是撒网下去,拉起网来,总是看见鱼虾在跳蹦,势欲蹬破鱼网而逃之夭夭。

老仁怀即复兴场的下码头和对河两岸,岸柳荫浓,竹树葱郁,花草茂盛……装点着老仁怀,使老仁怀的风光景色,如描似画般地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游客来到此间,无一不拍手称奇点头赞叹开口叫绝,流连忘返而乐不思归。

靠场街的河岸边栽了许多麻柳树。高大的麻柳树昂背挺腰地直立,成行成排地像忠诚尽职的卫兵,从水合背岸上,一直延伸到老仁怀上码头沙嘴上的河坝头,护卫着场街,有防洪的作用,可以使老仁怀免受洪水的侵袭。麻柳树是常绿乔木,终年绿树如茵绿叶如染,点缀着老仁怀的风景,使老仁怀风光如画四季如春。老仁怀也因为有麻柳树的装点映衬,风景别具一格,显得古朴葱茏而很有特色。

站在老仁怀复兴场的下码头,视野开阔,极目所见皆是美景。

往上看,左手边是临河的复兴场街道。北宋大观三年,仁怀县的治所就设在这里。一些古老的寺庙或会馆,如朝阳寺、江西馆、关帝庙、禹王宫等,都明显可见或隐约可见其轮廓。视野所及,可看见老仁怀的上码头四湾沱或观音阁的古朴苍凉的影子。右手边是滩陡流急的仁怀碛长滩,正在悠哉游哉地抒发它的闲情逸趣。往河对面看,打鱼坝一带属于西路河西里二甲地方,有美丽富饶的山林和士地庄园。但只见:梯田一湾湾一塝塝,沃土一块块一坡坡,层叠堆码交错排列,与绿树翠竹互相映衬,与山花野草互相照应依偎衬托,点缀些赭红色的丹霞岩石岩腔岩廊,组成了一幅幅的绚丽多彩的山水图画。

打鱼坝紧连着香火旺盛的鱼箭山古刹。鱼箭山的山势陡峭直立,山形呈宝塔形状。鱼箭山耸立在赤水河岸边,山后竹树葱茏,山上松杉古柏耸立,石级顺山势人铺砌,古朴美观。登上鱼箭山顶,可把复兴场即老仁怀的山形地貌及街道建筑尽收眼里。凉风习习。在习习凉风中观赏老仁怀下码头及其周围的美丽风景,有爽心悦目的感觉。鱼箭山下去是黄桷沟和坳上,与河东岸古朴的岩角咀遥相呼应。河两边的石梁埂延伸出去,使本来平缓的赤水河水流加速,变得浪花飞溅波涛滚滚,成为风景美丽的白梭滩的一个前奏或序幕。

5

过去,在自来水出现之前,人们要挑水吃。在河里挑水吃也要码头,就称为“挑水码头”。老仁怀即复兴场上,从水合背算起,直到上码头四湾沱,约是8个挑水码头。从水合背往上数的第三个挑水码头,人称“中码头”。中码头虽然主要是挑水码头,但与其他的几个挑水码头不一样。它比其他几个码头,多了装卸货物和停靠船舶的功能。这是因为,它得天独厚地紧靠仁怀碛长滩,与长滩有关联的拉船上滩或起运物的一类事务,必须经过中码头才能完成。

中码头河边,有长条石铺砌的通道,供挑水人使用,也作船舶停泊后起下货物之用。仁怀碛靠近复兴场的一面,距离河边几十米远近的地方,有一些盘桓的石堆,成为未来堤岸的刍形或影子。人们就把这些零落的石堆连接起来修建成堤岸。并在靠近打鱼坝的一面,也修建了一条堤岸。赤水河水从两条堤岸间流过。打鱼坝堤岸的后边,是一片参差错落、形貌异趣的沙渚沙洲,亦称为岛屿或碛坝。碛坝是泥沙和鹅卵石们的老巢。碛坝上的鹅卵石千姿百态晶莹剔透,记录和诉说着这地方沧海桑田的历史。鹅卵石形状奇特色彩晶莹而适合收藏。碛坝上的沙粒粗细有别,可供选择作为建筑材料。碛坝上长满了植物:芦苇、水狮柴、丝茅草、蒲草、马耳丝、狗尾巴、水莕菜、折耳根、水葫芦等,都是茂盛而生命力顽强。野生植物生机勃勃,青枝绿叶到处繁殖,成为鸥鹭凫鹤雁等野鸟的理想王国和栖息之地。河水微风激浪,令人爽心悦目荡气回肠,有对景抒怀,吟诗作画放歌的兴致和想望。风和日暖的天气,时常有人在碛坝垂钓,在沙洲沙渚边撒网捕鱼,在河滩河湾里戏水游泳,在滩头渚垴上练嗓放歌……构成了协调绚丽壮观的景象,构成了迷人陶醉的秀美风景,构成了人们憧憬的美好生活的画面。

打鱼坝的位置在仁怀厅河西里的地盘上,却是正对着老仁怀即复兴场的中码头而遥相呼应。打鱼坝一带,田土出产好,山林风光也秀美。造型古朴素雅的农家屋舍,星星般地散落点缀在肥田沃土青树绿竹红花之间,展现出一幅壮阔的田庄风景和生机勃发的山村风貌。倘若唐代诗人王维或孟浩然至此,必定会心有灵感,写出脍炙人口的传世诗篇。大岩沟的溪水,流经木耳洞,环绕着在打鱼坝右侧边流入赤水河,把打鱼坝后面的山岭,滋润得四季山青景美树荣果熟鸟语花香,是怡情悦性、休闲游览的好地方。

仁怀碛是一个澎湃激流的长滩,长年波涛汹涌,四季船筏络绎。下水船经过的时候,水手们吆喝着,高唱着声调激越、韵味悠扬、风格古朴的赤水河船工号子,动作整齐有力,桡桨如风,船在力的作用之下,疾似离弦之箭,驶过险滩激流,奔向下游方向。上水船经过之时,水手们则要用“换钟”的方式,同心协力互相帮助,才能把船拉上滩去。“换钟”是一种互助协作的方式。一队船或一组船,水手们携手联合,把船一艘一艘地拉上滩去。所有的船都拉上滩之后,“换钟”的活路才算完成。至少要有两只船,才能“换钟"。“换钟”拉船上滩的时候,水手们发出的船工号子的声音高昂急促,既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也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

陈熙晋在他的《之溪棹歌》52首中,对老仁怀即复兴场的风景赞赏不已。他写道:

绿阴浓幂一条街,风景城西分外佳。

山色渐低滩渐少,橹枝摇到老仁怀。

的确,站在中码头河边,眺望仁怀碛及打鱼坝下边的沙滩沙渚沙堆,可见鹰击长空,雁翔渚宇,白鹭栖飞,野凫戏泳。也可见渔人撒网,渔娘摇橹。也可听见牛哞羊咩牧童放歌。仁怀碛两边的滩头滩尾上,沙渚沙洲间,浅水深凼中,时有鱼戏浅水,虾集渚洲。时有老翁垂钓,青壮歌吟撒网,儿童搏浪游泳戏水摸鱼的景象。配合四湾沱和水合背的旭日朝霞或彤云晚照或袅袅风烟,配合经过仁怀碛的木船云帆,竹筏木排上时常响起的悠扬的韵味独特的赤水河船工号子。这时候,或在蓝天丽日之下,或在青山绿水之间,或在水飞浪滚鱼腾虾蹦之际,感受老仁怀的鲜活的人物,壮丽的山水,浓艳的色彩,美妙的音响……组成了一幅恢宏俏美的赤水河边的老仁怀的山水风光景物图画。这幅画绝无仅有价值连城,却让你欣赏到了看了个够!

6

老仁怀即复兴场上场口外有一个沱,名叫四湾沱。四湾沱和沙嘴上是邻居,水陆连接,唇齿相依,关系亲密,结合组成老仁怀的上码头。

赤水河从云滩垴下来,浩浩荡荡地一路奔流,汹涌的波浪发出的呼啸声,震动山谷,显示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力量。在接纳了前来投靠的柏杨湾溪沟和东岸的姚家溪的人马之后,一鼓作气地把锁钥般的凉尖上石梁劈断,撕开口子冲过石梁,在观音阁地方打造成了一个鼓圆形的庞大的回水沱,人称之为“四湾沱"。沙嘴上则是由河沙积淀堆垒成的大沙坝。四湾沱和沙嘴上出资合股筹建公司,在世人面前亮出了“老仁怀上码头”的招牌。

论面积,四湾沱至少是水合背的两倍。沙嘴上管辖的地域,也远比水合背河岸的地域宽得多。因此,由四湾沱和沙嘴上合伙组成的老仁怀上码头,应当是老仁怀三个码头中排行第一,称“老大"。它所发挥的作用,也远远超过老仁怀的中码头和下码头,居于“老大”的地位。人们说:“存钱来买四湾沱”,这句民间流传的现成话,可以用来作为四湾沱水产资源富足和地位显赫的佐证。

老仁怀上码头的功能和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码头及港湾的功能和作用;其次是渡口的功能和作用;再次是老仁怀端午节祭奠屈原赛龙舟的场地;第四是作为修造船舶的基地。几大功用之中,第二三四项都是老仁怀的上码头独有的,老仁怀的下码头和中码头都不具备这些功能。

作为码头和港湾,四湾沱和沙嘴上,承担了起码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船舶的停靠、旅客的上下船和货物装卸的任务。

赤水河冲过凉尖上的石梁埂之后,性格变得温和了。从观音阁到仁怀碛滩垴上这将近一华里的水域,水势平稳,适宜停靠船舶。因此,凡是到老仁怀的船舶,除了必须进入水合背的少数之外,其余的一般都在老仁怀上码头,也就是在沙嘴上岸边和四湾沱中停靠。

老仁怀上码头的位置,在仁怀碛的滩垴之上。从厅城上来开往丙滩方向的上水船,为了减轻拉船上滩的负担,一律是在水合背把到老仁怀的旅客,和运到复兴场的货物下了之后,把轻装的船舶拉上仁怀碛。船上滩“漏尾”之后,停在沙嘴上岸边,装上运往内滩方向的货物,然后才向上游前进。从老仁怀往丙滩方向的旅客,则是一律在沙嘴上登船,毫无例外。

特殊的情况如洪水时期,为了减轻拉船上滩的负担,也为了旅客的安全,从厅城上船到丙滩方向的旅客,还必须先在水合背下船,步行穿过老仁怀街道,到沙嘴上,等船拉上滩停好之后,再上原船,继续余下的旅程。

从老仁怀发货,运往丙滩方向的货物,也是一律在沙嘴上装货上船,然后才出发往目的地。

四湾沱是优良的港湾,水域宽阔。回水沱的性质,可以保护船只,避免船只被流水冲走。因此,大多数的船舶都喜欢在四湾沱停靠。从上游下来的所有的竹筏木排,除开非要到水合背停靠不可的之外,也都是一律要在四湾沱港湾里和沙嘴上岸边停靠。

老仁怀的上码头渡口,也在四湾沱。

观音阁的石咀作为分界线,把老仁怀的上码头渡口分出了特点,同一个渡口分为上渡和下渡。上渡的渡船停靠点和人上岸或上船的地点,就在观音阁石咀上。往这方面去的人,是前往仁友溪、柏杨湾、大田湾、红石礌、田上等地方或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下渡的停靠上岸点或上船点,在观音阁石咀下的四湾沱岸边。往这个方向的过河人,主要是前往或居住在打鱼坝、木耳洞、大岩沟、小岩沟、大小营盘这些地方的乡民。

老仁怀的上码头渡口,过河的客人也要比下码头多些,是因为乡脚要宽一些。渡口上驾船摆渡的渡工,每天不分早晚,迎来送往,风雨无阻,乐此不疲。渡船就停靠在四湾沱的对河两岸,摆渡人就在船上歇息。雨天则在一个小窝棚内歇息,防备早晚有人要过河喊船。每天,摆渡人面对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前呼后拥的过河人,应该产生一种“唯其马首是瞻”的荣誉感,产生一种众星捧月般的荣耀感,为自己曾经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作出过如此巨大的贡献而自豪吧!

老仁怀的沙嘴上和四湾沱,是当地在端午节祭祀屈原和举行龙舟竞赛的首选地点。这一带河面宽阔,河水相对平稳,是开展水上活动的好地方。每年端午节,沙嘴上河坝头,要开展龙舟竞赛。当地人喜欢划龙船,闹热。龙舟竞赛的日子,人山人海,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岸畔游船云集,乘船客欢欣。河上龙舟竞渡,参赛人振奋。参赛人的划船用力声,呼喊号子声,鸣锣击鼓声,与岸上人的欢呼声呐喊声遥相呼应,场面非常热闹壮观。

老仁怀的上码头实际上也是船埠头。停靠的船舶多,还有地点可以修船造船。老仁怀的上码头,还担负着货物堆栈的任务。从河里运来要起岸的竹木,或从河滩沙渚上弄来要用的河沙鹅卵石等,都是先堆码在沙嘴上的河沙坝里,然后再慢慢地运走使用。

老仁怀的上码头,视野开阔,环境幽雅,是休闲散步,游泳垂钓的好地方,也是观山赏景,吟诗作画的理想场所。

站在沙嘴上,举目四望,靠老仁怀的一面,一条岭埂从凉尖上往东延伸,连通了白岩背。白岩背的山脊上山坡上,常年是绿树荣荣翠竹茸茸碧草萋萋。白岩背往里走,通达袁家田红岩寺,上面是一环扁名叫“大菩萨”的山岭岩峦,装点着这一方的山水景色,绚美而壮观。

站在沙嘴上,面向河对岸,往前往下看:赤水河在滚下仁怀碛之后,在水合背这地方,被石岩挡住把河床扭弯,河身活像一张放大的“犁鸢”。犁鸢的一头连着仁怀碛四湾沱,另一头连着下渡口鱼箭山。目光所及,观音阁木耳洞打鱼坝一带的山水景物尽收眼底。顺河边河岸往上看,江岸上垂柳依依绿竹如染青山如黛。从云滩垴奔流到观音阁的赤水河,长滩短屿长波巨澜,如游龙巨蟒般迤逦奔来,流进观音阁锁钥,流进四湾沱,滋润得江岸两边,绿竹如铺绿草如茵山花烂漫。山花与江花互相映衬争奇比美,别有一番韵味和情趣。

7

白梭滩是赤水河的一条长滩,位于老仁怀北面。赤水河冲出岩角咀之后,过鲁般滩,入白梭滩。陈熙晋游历老仁怀,写了一首诗:

旧仁怀即事

踏尽坡陀喜转平,白梭滩上午烟晴。

溪头人语参禽语,院里书声答橹声。

岩壑栖迟随野性,风尘刺促愧劳生。

花香满店春如海,知有村农叱犊耕。

诗中写了白梭滩。陈熙晋为了寻找仁怀厅十景之桥镇溪泉,亲临白梭滩考察。据说,桥镇溪泉就在老仁怀,他要去找,去看。

白梭溪亦名磨盘溪,出七里坎,经由石包沟、水嘶坝等地方,汇聚了一些涧泉沼泽瀑流,穿越了许多沟谷滩涂,流过了黄桷滩、鱼跳洞、响水滩、梳登石等处,在小河口地方汇入赤水河。白梭滩外有一个麻柳沱,生长着一组岛屿。岛屿上芦苇、蒲公英、丝茅草、水登芯、鱼腥草、水狮柴、黄荆树等许多种植物,都长得葱郁茂盛,吸引着翠鸟、叼鱼郎和凫雁鹭鸥野鹤锦鸡们,常年来聚会,使岛屿上叽叽啾啾,充满生气而蜂飞蝶舞不断。

陈熙晋一行四人,涂典史、里长、甲长一路,来到麻柳沱小河口地方,进入白梭溪河谷。他们要沿河道探索,考察风俗景物,寻找桥镇溪泉。

河道在夹岸对峙的溪谷和树林竹林间蜿蜒。水边上生长着高大的河麻柳或垂柳,生长着萋萋的碧草和鲜艳水灵的野花,有时遮掩着便道。甲长走在头里,手握着一柄长把砍刀,必要时好斫砍刺藤,薅掉拦路的活麻,使便道通畅便于行走。

走到梳磴石地方,但见一座拱形的石桥,横跨小河之上。拱桥两边有龙形的装饰物。龙是镇桥之宝,也是护桥之神。龙的形象是生动逼真的。白梭溪在这里的流向是由东往西,石桥的走向是由南而北。

这里,算是陈熙晋见到的白梭溪流域的一个风景点。

同行的里长姓吴。陈熙晋曾听说吴里长有才华,想见识一下,就说:“吴里长,熙晋闻听你也能诗善画,此处小桥流水,菜花飘香,草长莺飞,蜂蝶翩翩,就烦劳里长作诗一首,如何?”

吴里长一听,心知长于诗文的陈熙晋是有意要考考他,就说:“小民一个庄稼汉,不敢在老公祖面前献丑,望乞恕过!”

陈熙晋说:“吴里长不必过谦,也不必拘谨。余听涂典史提起过,说你家中手书自绘的诗词字画,都很有讲究。熙晋还想登门拜访,研读切搓哩。今天有幸同路,倘能一睹风采,也足慰平生矣!”

涂典史听陈熙晋发了话,要吴里长作诗,也劝道:“吴兄,你也是一方才俊,你就代表父老乡亲们,献上一片虔诚之心,表达表达吧。同知大人在等着你哩!”

吴里长看见陈熙晋在期待着自己,涂典史在提醒、鼓励自己,就壮了胆,说:“既然是老公祖有指示,小民亦只好遵从,班门弄斧了!”于是略一思索,很快吟成一首绝句:

梳登石奉谕即景

菜花丛里蝶追蜂,碧水桥头石化龙。

几处田中耕谷雨,农家祈盼稻粱丰。

吟罢,连忙说:“小民不自量力,献丑了,祈望老公祖指点斧正!”

涂典史点头,对吴里长表示鼓励,然后又看着陈熙晋,希望他给予支持。

陈熙晋说:“吴里长果然文思通畅,出口成章。熙晋也来口占一首,助兴添趣,增进情谊,避免逼迫之嫌也!”

于是,陈熙晋立成一绝:

游白梭溪至梳磴石即景

麦浪金黄豆角青,牛耕田亩菜花馨。

清溪碧水龙喷雨,福泽黎民桑梓宁。

吴里长说:“祈愿老公祖的恩德化为甘霖,给怀阳边邑带来福泽,使怀阳邑年年五谷丰登,民得温饱,民享安康!”

陈熙晋说:“吟诗作字能抒情表意,唱和交流可以增一进友谊。熙晋任职期间,一定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兴办航运,使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少忧也。定要不负国恩,下辜负黎民百姓之期望也!”

里长和甲长同时说:“老公祖能如此,则是我辈黎民百姓的福祉,百姓定会感恩戴德,世代不忘哩!”

涂典史说:“同知大人有如此的胸怀和作为,一定会名垂青史,德载千秋!”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甲长和里长轮换着在前边开路。一行人沿着溪沟循着河路走着,边走边交谈。陈熙晋不时地提问,问及当地的水资源的利用及农田灌溉、春播夏收秋种。里长都一一地作了回答。不知不觉之间走出了峡谷,来到刘家桥地方。陈熙晋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观察着桥的造型结构。桥是由桥礅和桥面构成的。桥礅的间距在7至8尺之间,是用1尺多厚、2尺多长的条石,在溪沟中挖基础砌成的。铺设桥面的石板有一尺多厚,两尺多宽,丈把长。石桥板并列平铺在桥礅上,宛若一个平写的一字。桥架在由东南斜穿西北的磨盘溪上,在清溪碧水葱树翠竹野花间悠闲自在,享受着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和山水的灵气与风韵。陈熙晋在桥上来回走动,对石桥的美观和牢固很满意,对石桥和修桥的匠师赞赏了一番。

继续往前走了一段路,却看见一个陡立的门坎似的滩涂,斜垂在磨盘溪河床上。溪水从滩垴上似涌如喷地垂落,形成了一个秀美耐观的帘状瀑布。陈熙晋想:这该不会就是桥镇溪泉吧?恐怕不是!不管是不是,已经看了两座桥一挂瀑布了。两座桥造型迥异风格不一各有特点,瀑布娇美玲珑,都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景色真美哩l

便道穿行于溪谷两边,时东时西时断时续地迤逦向前。人就在溪谷的便道上徐行,观赏着闲静的青山绿水野花野草野景。溪水有时候隐入地下,或在沙丘沙渚间回旋,便道也就随弯就拐地逶迤。走着走着,来到响水滩地方,但见:河床宽展而陡跌,一条两丈多宽的瀑布,从高陡如跌的滩垴上垂落而下,形势十分壮观。陈熙晋认真地观赏之后赞不绝口,认为这壮美的溪间瀑布,确乎值得人们诗之画之。惜乎单有瀑布没有桥,应该不会是桥镇溪泉。

又沿溪谷往上游走。但见河床宽窄不等,都在青竹秀林野草山花荆棘或刺藤莽丛间藏头露尾地伸延。河床平展,深水沱显得含蓄,浅水沱显得暴露,长滩短碛沙丘沙渚苇丛错落而比肩接踵络绎不断。甲长是当地人,指着说:“那是大黑沱,这是小黑沱,都是野鱼喜爱,群居群栖的地方。这些地势的鱼好弄好钓,鱼味鲜美,好吃得很!”

吴里长说:“有机会弄点来,让老公祖同典史大人尝一尝!”

涂典史说:“我仿佛已经品尝到了野鱼的滋味了咧!”

陈熙晋说:“野鱼的滋味美,山水风光更令人陶醉!往前走吧。”

来到一处地方,但见石桥倾圮,蹲踞于河床陡石壁之侧,有如一位走远路累了的老头,坐在河岸边歇息一样。溪流突然喷涌,从高岸岩塄陡立的滩垴之上,扑然跌下,跌落在一丈多深的石坑或天星窝之中,形成了壮观俊美的桥边瀑布。陈熙晋想:这就是桥镇溪泉吗?倒也美观。只是这石桥,该修缮补建了。修补好了利于交通,利于老百姓过往。于是就嘱咐里长甲长,回去会同商量,修补完善这座石桥,本同知将予赞助。

已经看过了三座桥:梳礅石桥、刘家桥、鱼跳洞石桥。梳礅石桥古朴精美。刘家桥朴素耐用。鱼跳洞石桥朴实闲静,因为倾圮而错落有致别具韵味。陈熙晋在心头将三座石桥作了比较。又将见过的三条瀑布作了比较,说:“石桥朴实,瀑布秀美,溪谷幽深,竹树繁茂。此地方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也!”

在桥上随意坐地,歇息了一会儿。甲长挨着里长坐地,问还要往前走不。里长走到涂典史身边,问涂典史。涂典史对陈熙晋说:“请同知大人示下,是继续前行考察呢,还是向何处去?”陈熙晋说:“你们不想继续朝前走了吗?”涂典史说:“一路行程皆溪谷野径,滩涂石埂沙碛岩坎,杂树丛竹荒草苔藓荆棘遮没阻拦。同知大人一路辛苦,里长甲长也都蚀力劳累。何况,已经中午了,该回去了吧?请大人定夺!”

吴里长和甲长都站着,在等待陈熙晋作决定。

陈熙晋看看天色,已经是中午时分,确实该回去了,否则,中午饭也没有着落,就说:“那就往回走了,迟天有空再来考察吧!”

回去的路,是循着鱼跳洞石桥的走向,经由一条乡里人赶场的山路,往老仁怀的方向走。路上,陈熙晋一路走一路思索。他对大家说:“余今想来,这老仁怀作为古县城,实乃天造地设,得天独厚也!”

涂典史说:“同知大人之言,颇有见地。属下愚钝,祈请大人明示!”

陈熙晋说:“你看,赤水河流过县城西面;大安坝水出狗狮子,护卫着县城南面;磨盘溪出七里坎,在小河口与赤水河汇合,在东边和北面屏障着老仁怀。三条河流组合成老仁怀的回形护城河,环绕着老仁怀,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护卫着老仁怀哩!岂不是天造地设,得天独厚吗?”

涂典史仔细想想,赞道:“正所谓‘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大人言论,见解精辟,说理透彻,令人茅塞顿开矣。佩服之至!”

走到老仁怀下场口,见一石桥横跨喜佛堂溪两岸,名为“大石桥”。陈熙晋看见大石桥架于溪流之上,悠闲洒脱,逸然有韵。春末夏初水量足,水流湍急,水波如涌,水声似啸。桥下溪流的上游和下游两岸,多柳树竹林芭蕉杂树。垂柳青竹,莺燕翔集,鹤鹭栖飞。溪流里鱼跃虾蹦,鸥闹凫浮,组成了一个叽叽喳喳生机勃勃的自然界。河岸边有人在垂钓扳罾,有人在安豪下饵刮鱼捞虾,或忙碌或闲逸,却都是怡然自乐,构建了一幅浓淡相宜、错落有致却又和谐统一的小溪渔乐图。

陈熙晋停了下来,观看溪流美景和大石桥,忽然发现桥侧石壁上刻有“天生桥”三个字。陈熙晋立即喜上眉梢,恍然省悟,说:“辛稼轩词云:众里寻他千石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亦此之谓也。这里天生石桥,横跨溪泉,造福一方,真乃桥镇溪泉也!”

桥镇溪泉成为仁怀厅十景之一,同石龙东渡、天池映月等景点一起,写入了《增修仁怀厅志》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