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启方的头像

启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01
分享

那时的灯光

 

 每当夜幕降临,城里的电灯一下全亮起来,夜幕被五颜六色的灯光撕裂分隔开来,城市沉浸在灯光的海洋里。人们在璀璨明亮的灯光下恬适惬意地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着,电灯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不过,人的情感是难以琢磨的怪物,没有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要弄到;得到了的又不觉得稀奇,时常怀念旧的过去的事物,抹不掉怀旧的情愫。或许是夜夜生活在灯火辉煌的环境里,习惯了晚上灯火的景象,我对眼前五颜六色的灯光不在留意。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怀旧的情愫就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门,把天上的星星幻化成儿时的灯,回想起木屋里暗淡、火苗摇摆不定的灯光,月光下的静谧。

什么时候脑子里有灯的概念已经记不清了,也许是在母亲的怀抱里,或许是在蹒跚学步的时候。记得那时家里的灯,是用一个土碗,在碗里放一根用棉花搓成的、比牙签粗些的棉线做灯芯,再向碗里倒入桐油就成了一盏桐油灯。当时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家家都有这种灯。各家各户的桐油灯,因碗的大小色彩不同而有别。这种灯既方便又经济,一般人家都备有两个,以便晚上做事照明用。后来在街坊家里看到一个酱黄色高足有把、顶上装油的盘有茶壶嘴样的陶瓷专用油灯,据说是他家老一辈人留下来的。灯小巧别致,看着它就让人羡慕,我希望着家里也有这样一盏灯,但一直未能如愿。

又记不清从何时起,桐油灯变成了煤油灯。煤油灯有经营五金生意的商人做来卖,但为了节省钱,大多数人家自己做。具体做法是用薄铁片卷成一根小管,然后把棉线灯芯放进管子里,在瓶盖上打一个孔,把管子插入孔里。煤油灯大都用矮小的瓶子来做,墨水瓶子做的比较常见。个中缘由一是墨水瓶易获得,学生用完墨水瓶子就没用了。二是墨水瓶矮小,不容易打倒漏油。

桐油灯和煤油灯的缺点是;光线暗淡,需要随时挑拨灯芯。因此油灯一般都放在高一点的位置,有的人家用铁丝将灯挂在屋子的某个地方,这样一是让灯光照得宽一些,二是防止小孩玩弄。那时物资匮乏,生活用品大都是限量供应,满足不了正常的生活需求。桐油煤油也是定量供给,桐油煤油没有了用菜油应急。为了节约用油,大人们在天黑之前把家里的事做完,学生也赶在天黑前把作业做完。晚上没事就早早地上床休息。冬天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盏油灯就放在一边,如果有人有事起身去别的房间,就拿上这盏油灯,火炉旁的人立刻陷入黑暗里。油灯不但光线暗,而且时常被风吹灭。有时用火柴点亮了,转身又熄灭了,不由得让人心烦。或许是油灯太暗淡不尽人意,总觉得那时的月亮比现在大,比现在亮。每当夜空朗朗,月亮高高挂在天空的夜晚,就会望着月亮数着星星遐想。

再后来,不知是谁发明了电石灯,有条件的人家又用电石灯照明。电石灯的做法是用一节长十七八公分左右、小碗口粗的铁管,将一头焊牢,一头用盖便于打开放电石进管里;管的上壁焊接着一节大概十公分长、只有铅笔一半粗细、呈底粗尖细形状的管。电石和水化学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从这根小管子里排出,用火柴点就燃放出银亮的光。电石灯比煤油、桐油灯亮多了,释放出的气体刺鼻难闻。电石灯的出现没能取代油灯,原因是做矿石灯的材料不是人人都能弄到,而且矿石也不是随时都有。矿石灯光比油灯明亮多了,但要勤更换矿石,要忍受那让人难受的臭味。随着电力建设的不断发展,乌江电站的建成使用,七十年代末县内的夜晚照明才完全被电灯所取代。

科技在发展,人类社会在进步,如今人们用来照明生活生产的不只是火电水电,还能将阳光风力转化成电能以及核电。用油灯照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曾经在我们的生活里发挥过作用的油灯,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那些有关油灯的故事,已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