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团圆山”耸立在县城边上,它是一座平凡、名不见经传的山。我之所以要描写它,是因为它是县城周围植被最好最富饶,与县城人民最亲近的山。它给生长在县城里的一代代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它亲历见证了县城由小变大,由贫瘠到繁华的过程。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虽然“团圆山”不高,山上也没有“仙”,但却充满了生机灵气。“团圆山”成环形圆状周边高中间低,传说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五彩石砸地形成的。又说是牛郎织女成亲触犯了天条,牛郎被罚此地填山。当地百姓同情牛郎日夜辛劳和妻子长期分居,将此山叫“团圆山”,希望牛郎与织女早日团圆。近些年,经有关专家考察证实,“团圆山”特殊的地质地貌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它方圆数十里,与它周围花岗岩地貌明显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沙岩构成。山里最好的沙在它的主峰上,就是现在“息烽团圆山森林公园”主场地,以前县城里的人都称这一带叫“沙石坡”。七十年代之前这里是沙场,生产队有专人开采。人们将像金沙一样黄橙橙的沙子用作建筑材料,也用成块成形的沙石作炉芯。后来因建筑材料的改变,沙场被废弃了。至今仍有当地少数农民用沙子做成炉芯拿到街上卖,以换取几个零花钱。“团圆山”土壤质地松软,适合于农作物生长。特别是这里生长的白萝卜和地瓜又大又甜,在当地闻名遐迩。沙石坡的萝卜好卖,人们知道是沙石坡的萝卜,即使比别的萝卜贵点也乐意买,因此常有张冠李戴冒充者。因它生长的萝卜产生出的歇后语“沙石坡的萝卜——带到就来”,至今还在当地流传。
“团圆山”森林植被好物产丰富,植物有百余种。记得儿时经常和几个小伙伴结伴上山玩,我们用黄沙堆砌成各种模型打闹玩耍,在山里采折山花野果,捕猎林中的小鸟。山里最吸引我们的是野生的板栗和毛栗,山茶、兰花、刺梨和蕨苔。每当花开果子成熟的时候,就有人上山采折。人们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在荆棘树丛里找寻。虽然这样的找寻使人劳累困乏,但养人眼饱口福,因此有人乐此不疲。那时人们只知道向自然索取,没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经不住人们的再三折腾,山里野生的板栗、毛栗和兰花,早些时候就绝迹了。只有蕨苔生长力特别旺盛,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鲜嫩可口的蕨苔是四里八乡人家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另外,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团圆山”上经过沙石过滤、清凉甘甜的泉水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充分利用起来。山上有泉水的地方,早晚都能见到上山背泉水的人。
山里没有了板栗、毛栗和兰花,就少有人上山来,“团圆山”上孤寂了。改革开放后,“团圆山”上热闹起来。山顶上修建起电视“中转台”,闭路电视建成后“中转台”被废弃,而今在“中转台”旁边新建了电信“信号中转塔”,“团圆山”一直承担着县城人民与外面联系的光荣任务。现在“团圆山”已被定为贵阳市“市级森林公园”。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团圆山”自然环境大为改观。山上修建了公路、广场、凉亭和环山达山顶的石径,增加培植了花圃树木,供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山上树木茂盛空气清新,吸引了许多鸟儿来栖居。多年不见的喜鹊、斑鸠和画眉飞回来了。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漂亮的鸟儿,它们在林中飞翔鸣叫,更是逗人喜爱。“团圆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集合在一起,更增添了它诱人的魅力。每逢春暖花开天气晴朗的时候,上山来锻炼身体休闲玩耍的人络绎不绝。我毫不夸张地告诉你,除了那些还在襁褓中牙牙学语的儿童外,县城里的人都在“团圆山”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每天清晨我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林中鸟儿的鸣唱,攀上陡峭的山巅,俯瞰着家乡的面貌,看着山下的城市一天天壮大,越来越美丽,心里就有自豪感。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飘香,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团圆山”献给县城人民的最好礼物。如今“团圆山”已融入县城人们的生活,继续造福于家乡人民。在家乡儿女的心中,“团圆山”是那样的亲切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