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继业的头像

孙继业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27
分享

寻幽探胜藏龙涧

我家门前有座回龙山,回龙山前有个藏龙涧,藏龙涧里有个龙洞,这里便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神秘景区。其中的锦屏春晓,位列济南八景之首。山东布政使孙星衍曾有诗赞曰:“我游龙洞惊奇绝,画不成图口难说。”因人迹罕至,较好地保持了奇峰险壑的原始生态,被称为济南的张家界,成为近年来驴友探险的网红打卡地。

到藏龙涧有两条路,一条是从龙鼎大道往南走,一直走到路尽头的山下。然后,从西侧的炮楼山绕行,穿越老君崖、鹫栖崖北坡,到达藏龙涧西北的观景台入口。还有一条徒步登山的路,就是从浆水泉上回龙山,沿着山巅小道到达藏龙涧。

我家门口对面,也有一条上山的近道,曲折盘桓,石阶天成。走过一段山脊,迎面有座山峰陡起,像个凌空欲飞的龙头,和东南两面的山峰连在一起,蜿蜒起伏,状若游龙,大概这就是回龙山的来历吧。如果从我家方向看,实际上更像一尊大佛躺在那里,额头突起,眉目可辨,有鼻子有嘴,下巴微翘,大腹便便,惟妙惟肖。

爬上一段陡峭的石阶,就到达山顶了,海拔高达380余米,是周围最高峰。极目四野,心旷神怡。北瞰华山,西望千佛山,往南就是连绵不断的泰山余脉。山下有浆水泉,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对面老虎山,像一头猛虎盘踞在那里。两山之间,有个浆水泉水库,上游峡谷是4A级景区,与藏龙涧一脉相连。

从山顶往南走,是一段下坡路。路边偶尔可见当年济南战役留下的战壕遗址,已经长满了荆棘和酸枣,还有不少奇形怪状的岩石和地堡。走不多远,有一条从浆水泉上来的小道,这便是徒步藏龙涧的主路。沿着山脊往东南走,草丛中有条隐约可见的小径。每隔一段,或在岔路口就有挂在树梢的红绳,那是驴友们留下的标记,方便后来者不犯方向性错误。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行,攀岩石,钻树林,越山巅,经过棒槌庙子沟和狸猫山,大约徒步三四公里,就来到了藏龙涧的观景台,这里是眺望藏龙涧全景的最佳处。

观景台是一处较为平坦的悬崖,台顶树林茂密,翠柏笼荫,有天然石板、石阶,供游人小憩、观景。周围是悬崖峭壁,只有西北角与山顶相连。放眼东望,重峦叠嶂,风景如画。俯瞰藏龙涧,深不见底,峡谷中间有座独秀峰,玲珑奇秀,状如屏风,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锦屏春晓。

独秀峰上有座耸立的古塔,已经有些残缺。远处的鹫栖崖上也矗立着一座七级宝塔,建于北宋政和六年,塔内供奉着高僧舍利,名报恩塔。相传一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此地突然晕倒,龙洞寺老僧精通医道,亲自上山采药,使秀才得救。秀才金榜题名后回来报恩,老和尚却已圆寂,葬在鹫栖崖上,遂修此塔以报恩。

西侧有一条陡峭狭长的石缝,是进入藏龙涧的必经之路,有天然石级可攀,称之为“天梯”。天梯高约百米,只有一人多宽,两侧峭壁犹如斧劈。高耸的悬崖和丛生的枝蔓遮天蔽日,向上仰望,仅能看到蓝天一线,又被称为“一线天”。

从一线天下去就是藏龙涧。涧底有一个深潭,三侧危岩高耸,峭壁林立,潭水浅可见底。西边是一断崖,层层叠叠,有瀑布流淌的痕迹。

藏龙涧是远古造山运动形成的山体断裂带,东西狭长,蜿蜒数里。两侧危峰壁立,陡峭如削,开阔处宽约数丈,狭窄处两侧峭壁伸手可及。有几个地方比较陡峭,需要蹲下来往下滑,有的地方需手脚并用方可爬上去。涧底流水不断,清新凉爽。崖壁上林木茂密,嫩芽吐绿;盛开的连翘,点缀其间,金黄一片。如果秋天来得话,满山的黄栌,灿若朝霞,是观赏红叶的好地方。

在峡谷中穿行二三里许,就到龙洞附近了。关于龙洞的来历,传说与大禹治水有关。当年大禹来治济水之患时与恶龙相斗,恶龙被追至此,穿山而出形成一洞,后人名之曰龙洞。传说在此祈雨十分灵验,齐州知州曾巩、山东巡抚丁宝桢等曾来此祈雨。

龙洞悬于涧南峭壁上,洞口高约3米,宽仅米许,两侧石壁刻有 “真气森喷薄,神功接混茫”对联,为济南知府龚易图所书。进得洞来,是一高敞的穹隆大厅,可容数十人。旁有一天坑,深达数丈,亦可坠绳而入焉。壁间镌刻佛像数十尊,其中三尊高达四五米,为东魏天平年间凿建,法相端庄,风格古朴。

再往里走,洞口陡然变小,仅容一人穿过。洞内森然,漆黑一片,不少人到此颓然而返。元代散曲家、官至宰辅的济南名士张养浩曾到此一游,其游记写到:“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一代名士竟“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能出矣!” 想退回却身不容,到出口后,一行人竟“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事非经过不知难,不经艰险,难以到达至高境界,无以领略非凡风光,来而不往是遗憾。遂约胆大驴友探险,打开手机照明,一边摸索着,一边前进。洞身渐渐变狭,忽敛忽舒,曲折盘桓,深邃幽奥。洞内怪石嶙峋,钟乳倒挂,石花丛生,水珠滴哒,水流淙淙。边走边看,踯躅前行,不时惊起蝙蝠乱飞。终于前边露出一丝亮光,走出洞口,豁然开朗,眼前别有一番洞天。

向北望去,迎面有一道高耸入云的峭壁老君崖,像一道屏风立在那里,人称“锦屏岩”。岩上翠柏悬生,山花烂漫。中有石洞,高不可攀。壁间凿有榜书“壁立千仞”、“白云无尽”、“锦屏春晓”等摩崖石刻。原来,这里才是“锦屏春晓”。

环顾四周,此处山势奇绝,北有老君崖、凤凰台环拱如门,西有独秀峰、三秀峰突兀环列,南有白云峰巨峰危立,形成峭壁环绕的山峪。峪口北侧老君崖下有老君泉,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附近有白龙泉、黑龙泉、黄龙泉,清泉流淌,溪水潺潺。

天下名山僧道多。自魏晋以来该处便有名刹,宋英宗赐名“寿圣院”。殿内祀龙王、龙子、龙女神像,天旱“祷雨必应”,香火盛极一时,宋神宗封此处龙神为“顺应侯”。北宋元符三年镌刻的石碑尚存,上有龙神降雨之故事。

如今寺院倾圮,仅剩两株高大的银杏树仍枝繁叶茂。周围有几棵海棠和一片桃林,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这里山高林密,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韩复榘为其二姨太纪甘青所建别墅和游泳池遗址就在附近,依稀可见当年的奢华。

出了峪口,沿林荫小径,往东南里许,就是佛峪了。涉过几条小溪,穿越佛峪胜境牌坊,沿石径进入山门,半山腰上,有“般若寺”遗址,始建于隋,距今1400余载。历尽千年风霜,主殿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断壁残垣和几株盘根错节的青檀依稀可见,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置身这些残碑、古树、枯藤间,顿有恍若隔世之感。

殿址北侧石壁上,藓苔碧绿,石隙中清泉漱玉,滴落于白石潭内,形成一泓碧水,名曰“露华泉”。昔日,泉水直接引入佛殿,供僧人烹茶饮用,岩壁上镌有“云殿泉厨”石刻。曾任山东学政的体仁阁大学士阮元有诗赞曰:“云护岩上佛,泉养厨中僧。”

近泉岩壁上,镌有佛像数尊,保存完好,为隋开皇七年雕凿。周围崖壁上,尚存“林壑尤美”、“岩阿仙境”、“别有洞天”、“舍灵馆真”等榜书题刻。《大唐金刚之会碑》为唐开成二年镌刻,字迹依稀可辨。

寺院东侧,一峰孤立。峰顶为平台,相传大禹治水,曾驻足于此,故称“禹王台”。台上有亭,四周山崖环翠,名曰“环翠亭”。亭东侧崖上,有一“林汲泉”,泉水甘洌,常年不涸,位列七十二名泉之一。

林汲泉北有一瀑布,是泉城周围最大的天然瀑布,层层叠叠,有数丈高,飞流直下,声如雷鸣,气势如虹,喷珠飘练,飞花溅玉,洒落在崖前清潭内,在弯弯曲曲的峡谷中潺潺流淌,成为大辛河的源头。

周围还有马蹄峪、黑峪等山峪相连,因涧内无信号,容易迷路。看看天色将晚,已无暇顾及,只好恋恋不舍地打道回府。

首发于2021年1月18日中华散文网--中国作家齐鲁(作者笔名)作品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