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三属工薪阶层,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工薪阶层也有富嘴流油的,谢老三就属于这一类。
不过,他不是贪污,也不受贿,人倒是活得清白自在。
这,要从他的文学梦说起。
一
谢老三在家排行老三,顾取名老三,村里村外就这么叫。
老三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初中毕业考上黔南师范读书。
当时他也想读高中,考大学,圆内心的大学梦。然而父亲常在他的耳朵边灌输‘新思想’。说读师范毕业,国家分配工作,那可是铁饭碗,读高中,考大学有什么出息。
老爷子打比方,说某某村的哇,读了三年的高中,花掉家里好几年的积蓄不说,三年下来,还不是到外地打工,扛包,做苦力?
并且在七八十年代,读高中简直就是混日子,养骨头。一个村里面能够考上中专去读师范的,那算得上村寨的名人、翘楚。
因为考师范分数要求特别的高。
老谢寻思着也对,他心里自个有本账。
读两年的中专回家,到地方后国家安排工作,工作生活有保障。其次,读三年高中下来,有幸考起大学,还得读四年。
来回就是七年的时间。
如果考不起大学,那就是浪费青春,浪费光阴。
读中专可不同,两年下来就有工作。
算算那些读大学毕业的,他已经毕业工作五年了。
五年的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或许在这五年,他都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了。
二
老三中专毕业,如愿以偿的分配工作,到乡镇教书,教语文。
进入学校的第一天,看着学校破旧的几间破瓦房,用几块烂木板拼凑的桌子,老三心里一阵失落。
心里犯苦,心想凭自己的努力和优越的学习成绩,当时读高中、考大学,何至于混到今天这般落魄,成为农村孩子的领头羊?
然而,世事难料,如果老三真的读高中,考大学,谁能保证他大学毕业就分配工作呢?
再说考得上考不上还另说。
老三给自己打气,居来之则安之。
反正现在后悔已经来不急了,他不可能再去补习重新考试吧?
三
教书育人,不是老三真正想做的事情。
他最想做的,是写作。
曾几何时,多少次做梦都梦到自己的作品刊登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民族文学”等国内外大型的知名刊物上。
然而,文艺创作可是苦行僧的活。
几篇文章投稿,几个月下来,没有一点消息。
作品石沉大海,根本没有被采稿刊登。
老三心灰意冷,心里嘀咕着,是不是自己不是这块料?
他开始怀疑自己,差点放弃。
好几次,他还被一起共事的老师们嘲笑。说:“老三,我看你就别折腾了,你不用镜子照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难不成你还想成为鲁迅、沈从文这样的大家?”
老三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你们别小瞧,那天我出名了,你们别羡慕,找我要签名。”
就这么一句话,惹得大伙开怀大笑。
其他人都把他当着茶余饭后的笑谈,有同事还说:“老三呀,我看你小子是可以的,兴许是你家祖坟没有葬好。要不?你回去跟你老儿说说,重新换个墓地,或许你就成名家了。”
“你家祖坟才没有葬好”
······
老三也不气馁。
自己的作品没有被采稿,最大的因素肯定是自己没有写好。
这下,老三更加的努力,白天除开上两节课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看书,写日记。业余之时,到农户家串门,听农户摆故事,农户们在摆故事的时间,他有时记在心里,回来再记录在本子上。有时候干脆带着本子,农户讲到哪里,他就记到哪里。
就这样,过了两年。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老三很少动笔,都在读书和听故事,记录故事。
到第三个年头,老三的一篇文章在省级日报发表,赚了三百块钱。
老三兴奋得乐开了花。
他早早找到曾经嘲笑他的那几位同事,说:“晚上我请你们吃饭,吃大餐。”
他的同事不信,有人问:“老三,得了吧你,谁不知道你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还请客吃大餐,我看呀鸡毛都吃不上。”
另一位同事说:“是呀,老三,平时里你的工资大部分都寄回家了,仅剩的一点都被你拿去买书,你那里来的钱?”
那同事好像想到什么,尖叫道:“莫不是你做了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这我可说你了,虽然我们工资不高,但不能为了面子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呀。”
几位同事死活不信老三有钱请客。
老三气不过,挽起袖子,从裤兜里掏出三百块钱搭在桌子上,扬声道:“你们这样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给我看好了,这是不是钱?”
一位同事抢过桌子上的钞票左看右看,确定是真的。
一位同事尖叫道:“好你个老三,私底下藏钱,确说自己没有钱,上个礼拜还跟我借了一百快,赶快把钱还我。”
老三见势不妙,赶紧解释。说:“哎呀,我没有私底下藏钱。你们不是想知道这钱怎么来的吗?这钱呀是我的稿费,第一笔稿费,以后呀这稿费还会更多······”
几位同事不信,抓起老三到没有人的地方逼问。
老三见不拿出点真材实料,今天肯定脱不了这几张魔爪,他索性把日报社给他的采稿证书和汇款单亮出来。
几位同事看到汇款单,还以为是假的,仔细辨认,确定是真的。
四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老三隔三差五就收到日报社、杂志社什么的寄来的汇款单,数额一次比一次大。
有几次的稿费,竟然达上千块钱。
要知道,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才一千多块钱。
老三的稿费,有个把月就突破三千多块,相当于国家公职人员两月的工资呀。
所有的同事,不在拿老三开玩笑,暗地里都羡慕老三,找了一个赚钱的好门道。
用时,有的同事见老三单身,还有意无意的要撮合自己的妹妹、小姨子跟老三认识。
老三都不以为意,只是一笑至之。
县里知道老三的事情,觉得他是一把写材料的好手,正好县里妖这样的人才。县里领导商议,把他调到县里工作。
到县里工作,条件自然比乡镇好太多了。
条件好了,工资也上去了,工作压力自然就大。
一天忙得灰头土脸,晚上还加班。
但老三心里高兴呀。
可不是吗?一起中专毕业的小王,在读中专的时候,学习成绩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当时老师都说,将来小王不当县长,起码也是个乡镇一把手的料。
然而小王为人死板,又没有其他才艺,到现在还在偏远的乡镇教书呢。
相比小王,老三可强太多了。
五
老三随着职务越来越高,接触的官越来越大。
可的创作热情没有费。
一天到晚,不光鞍前马后的跟随领导跑,只要有空,他就不停的写东西。县里条件好,读书的空间也大,县里每年订阅的报刊杂志丢在房屋角落,或者是当废品卖掉。
老三心痛,偷偷的把报纸、杂志带回家,有空闲就读报。
时间一长,见识广阔。
自己在创作上也如鱼得水。
一次民族文学征稿比赛,老三抱着侥幸的心里投了一篇小说。
没想到,一个月下来,他的小说竟然被采用,还评了一等奖。
这让老三高兴得,买来了一斤白酒。
把自己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