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明(布依族)
在所把村,有这么一对父子,他们的故事真让人头疼。
父亲陈家贵,小名米筛,51岁,农民,嗜酒成性。
儿子陈学文,21岁,农民,好吃懒做、无所事事、嗜酒成性。
陈家贵跟老伴离婚多年,一直没有再娶;儿子陈学文好吃懒做,对读书很是反感,整天跟寨上、街上那些‘小混混’滚打在一起,坐吃山空。
坐吃山空还不算,陈学文还粘上了赌博、喝酒。
五月的天气,风和日丽。
五月的天气,烈日当空。
这样的天气,本来是农忙干活的好时节。农民把庄稼种下去,到了秋天,好有个好收成。
然而,陈家贵家那一亩三分地还是老板地,荒着,没有翻地。
支书唐家锦看到后很是担心,心想:“别人家的庄稼都成长、发芽了,这陈家贵还没有翻地,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来年吃什么?日子怎么会富裕起来?”
越想,支书唐家锦越感觉后背发冷。
“不行,得去看看陈家贵一天到晚在忙活什么?庄稼都不种植。”
打定了主意,唐家锦叫上工作队小王,商量着一起去看看。
攻坚队员做事情,总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两人放下手中的活,顶着烈日朝陈家贵家赶。
陈家贵家住所把村罗家院组,是五六十年代的木头房子,房子周围用玉米杆围上,勉强能够遮风避雨。
走进陈家贵家院子,门是掩着的。
“陈米筛?在家没有?”
“陈米筛,在家没有?我们是攻坚队的,到你家来看看。”
唐家锦使劲叫了几声,没有人答应。
“难道这家人出去干活了?没有在家。”唐家锦脸色稍微浮现了一点点安慰,心想这家人莫不是‘改邪归正’,开始努力干活,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了?
如果陈家贵能有这方面的转变,那无疑是好事,说明攻坚队这些日子以来的动员和工作是有效果的。
“该不会还在睡觉吧?”跟随而来的小王不相信,一脚点地,跃上陈家贵家的院砍,透着窗户观察,看看有没有人在家。
唐家锦却是走进陈家贵家的小门,见门半掩,没有关。唐家锦推门进去,转了几下,没有看到人。
“难道这家人这么邋遢,出门都忘记带门?这太不负责任了,下次看到他家人,一定要提醒他们记得关门。”
想着,外面传来小王的回音,说没有看到人在家。
既然没有人在家,唐家锦他们继续留在这里也是浪费时间,索性等晚上这家人放工回来再来一次。
唐家锦准备退出房间,离开的时候,偶然听到楼上有声音。“不好,有小偷。”
唐家锦第一时间想到陈家贵没有关门,肯定是家里闯进了小偷。
唐家锦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并一步的冲上楼顶。
刚到楼顶,唐家锦傻眼了。
只见有一张用木板搭起来的木板床,上面铺上简单的床单和一床黑黝黝的被子。
被子半拱着,床上有人。
“谁这么大胆,光天化日下在这‘偷情’。”唐家锦一把抓开被子。
被子抓开,映入眼帘的一幕,更让唐家锦瞠目结舌。
只见陈家贵穿着那套陈旧的麻布衣服,陈学文穿着一条裤衩,两父子缩在被子里在抢夺半瓶子高粱酒。
看到唐家锦,陈家贵半带醉意的说:“唐支书,您怎么来了?有什么事情吗?”
唐家锦看一眼醉意的陈家贵,再看一眼同样有醉意的陈学文,问:“你们大白天的,在干什么?”
听唐家锦说话,陈家贵像打了鸡血般精神抖擞,蹭的坐起来,指着陈学文道:“唐支书,你来得正好,给俺米筛评评理。我这不孝子在跟我抢酒喝,你知道,我这半瓶酒,可是我两天前卖了三十斤玉米才买回来的,我都省着喝,这小子硬是跟我抢······”
唐家锦一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两爷们不是出去干活,而是躲在被子里面抢酒喝。
“喝死你得了,没出息。”
唐家锦放出几句粗话,不忍在看下去,急匆匆的下了楼,回村委会去了。
陈家贵道:“唐支书,你别走呀,快给我评评理,支书······”
任陈家贵怎么叫唤,唐家锦已经走到了院子中,跟着小王一边抱怨,一边回村委会。
在路上,他们一直在谈论陈家贵这个事情。
小王不满道:“我说支书,像陈家贵这样的村民,我看是无药可救了,干脆放弃得了。”
唐家锦起初也有这种想法,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又放弃这种想法。国家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一个不能少。如果现在放弃陈家贵,那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不负责任,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
唐家锦即刻否定了这个想法,安慰小王道:“小王,下次可不能说这样的混账话,怎么说陈家贵是我们村的村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他家过上好日子,这也是我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初心不是?”
小王想想也对,但是一想到平时开群众会,这对父子老是来得最晚,会开到一半就走,村里面有什么安排,有什么计划和举措,他们也不管不问,越想就越来气。
唐家锦看出小王的心思,打气道:“好了,别泄气了,他们现在还没有意识,那是我们的工作开展还不到位,我们应该找找我们的原因,有正对性的开展群众工作。你想,谁天生就喜欢过苦日子?那是以前基层组织涣散,没有凝聚力,老百姓不信任我们,不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那也可以理解的,我们应该想想怎么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支持我们,拥护我们才是。”
“可是?”
小王还想说什么,却被唐家锦打断,道:“别可是了,回去后好好找找原因,想想对策吧。”
回到村委会,小王在想刚才支书跟他说的话,在谋划对策。唐家锦却召集村干部,汇同攻坚队等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讨论所把村脱贫攻坚工作下步的开展和如何解决现在存在的实际问题。
大会上,各自队员在阐述自己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有的同志在抱怨,有的同志在讲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直接是心情激动,有的还说脏话。
会议开始一个钟头,都在各自抱怨,没有讨论出什么对开展工作有用的结果。虽然如此,但在听取大伙阐述自己困难的时候,刘局长多多少少了解了点情况。
那就是,现在的所把村,群众基础差,老百姓根本不信任村委会和攻击队工作员;其次就是组织涣散,以前的村委会班子,都是走过场,有想法的,说话没有人听,没有想法的,简直就是混日子;再三,老百姓缺乏认识,有能力的没有钱干事情,没有能力的,干脆放纵自己,怨天尤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民政局局长、所把村攻坚队队长刘局长的心揪得紧紧的,怎么办?怎么开展工作?一个个问题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
会早早结束,刘队长在自己的宿舍辗转难眠几个日夜。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解决问题。想了几个晚上,也跟同志一起讨论了几个晚上,刘队长决定,一定要走到群众中去,听听群众的想法,不能只听队员的抱怨和说什么,到处都是困难。
找准时机,刘队长在下午6点的时候,看到寨子里好几家烟囱开始冒烟,刘队长寻思着,乡亲们肯定放工回家,在做晚饭嘛。
这不就是跟老百姓零距离接触最好的时机嘛!
刘队长给小王100块钱,让小王到村上唯一的小卖铺给自己买一瓶好酒,在买一些下酒的干粮(如花生米),带着这些东西到村上走访乡亲们。
刘队长首先走访的乡亲们是老村长陈大叔,陈大叔今年78岁,退休快二十年了,在所把村干村长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是村里最有威望,有话语权,德高望重的一位老领导,老前辈。
“老村长,在做饭呢?”
刚到达门口,刘队长就吆喝。
“是嘞,谁呀,进来坐。”屋子内传来老村长的回答。
刘队长走进屋子,正看到老村长在烧柴火做饭,东一块,西一块的,全被烟灰给搞得灰头土脸的,像个花猫。
见刘队长走进屋子,老村长一阵吃惊后,道:“刘队长能到老朽这来,实在是荣幸,请坐。”
刘队长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道:“很早就想来看看老村长您,聆听你的教诲,奈何工作缠身,一直没有机会来看望大叔,是晚辈的不是。”
老村长一听,急了。道:“刘队长这样说,那就见外了,我知道你们工作忙,都在为老百姓谋出路,何罪之有呀?在说了,我一个山野村夫,有什么好看的,要看,也是我去看你们。”
老村长看一眼刘队长放在桌子上的东西,怒道:“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怕到老哥哥这里没有饭吃?”
语气虽然生气,心中却暖暖的,心想政府还是记得他的。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刘队长挽起衣袖,帮忙老村长一起做饭。
很快,晚餐上桌,老村长给刘队长倒一杯酒,再给自己倒上一杯,道:“刘队长,我知道你忙,说吧,有什么事情老朽能够做的。”
面对老村长的开门见山,刘队长也不客气,道:“老村长,你也看到了,我们这个村老百姓很不支持工作,现在国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那都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大事,如果老百姓不支持和拥护我们,这工作开展不下去了。”
老村长一听就明白了,刘队长这是要让他出面当‘定海神针’呀。老村长拍着胸脯说:“这些兔崽子,早就应该要收拾他们了。刘队长放心,群众的工作我来做,我都不信,这些个娃娃还反了天了,让他们这样胡乱下去,那是拿子孙后代的幸福做儿戏呀,哪天你们开会,我来跟大伙说,相信我这张脸,在村里面还值几分钱。”
就这样,争取到了老村长的支持,刘队长心里算有了一点底气,但光有底气可不行,要大伙群众干起来才有望呀。
在老村长那聊了很长一段时间,刘队长几乎从老村长的口中了解到所把村每家的情况,就告别老村长,回村里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的目的,就是研究明天开会的事情,安排今后的工作任务。
第二天很快就到了,是村委会召开会议的日子。
村委会院子里,刘队长跟攻击队员、村委会成员老早就到了,乡亲们稀稀拉拉有二十几人到场。
眼看开会的时候快到了,现在人员还没有到八分之一呀。
老村长坐在最前面,一眼就看出刘队长的担心,道:“刘队长,别担心,开会时候到,正常开会,其他的事情,交给老朽我来处理。”
转眼开会时间到,到场的群众有五十几人,基本上到了三分之一。
开会如期进行。会议由村支书唐家锦主持,唐支书话没有讲完,下面就开始骚动,有群众开始交头接耳,在开小会,个别的群众坐得歪东倒西的,有个别年轻群众干脆露个大膀子在外,也不注意形象。
唐支书看不下去,道:“大家静一静,现在请我们刘队长给大家讲话,大家鼓掌。”
话说完,下面没有掌声。
有群众道:“刘队长,那个刘队长,养牛的队长吗?”
惹得大伙开怀大笑。
有人看到老村长拉着黑脸,坐在说话那群众身边的群众提醒道:“小声点,老村长生气了。”
大伙看向老村长,确实看到老村长黑着脸,一脸不高兴。
这时,陈学文跟陈家贵歪歪斜斜的走进会场,所到之处,群众们纷纷给他们让道,因为看着两人的脸色,明显是喝酒的,在陈学文的手上,还拿着半瓶子高粱酒。
有人道:“哟,学文,又去哪里偷东西买的酒喝?”
陈学文憋一眼说话的人,是跟他同年龄的小梁,平时大伙都喜欢在一起打麻将和喝酒,对谁都知跟知底。学文打一个饱嗝,道:“闭着,小心我锤你。”
话还没有说完,整个人就醉倒在地上。
“哈哈哈。”大伙开怀大笑,之前嘲笑学文的小梁赶紧去扶学文坐下。
看到这些,老村长火冒三丈,站起来跺着拐杖大骂道:“笑什么笑?你看看你们这点出息,还有没有长进?所把村的脸都被你们丢光了。”
小梁听老村长大骂,心里不服,问:“我们怎么给所把村丢脸了?”
老村长更气,说话直接过吼。道:“还说没有丢脸?小娃,你之前的老婆怎么跑掉了,还不是因为你整天无所事事,打麻将没钱卖米去赌钱跑的?”
听老村长一说,小梁直接坐回凳子上,老脸一红,说不出话来。
“哇······”
学文胸口烦闷,直接歪头就吐。
老村长更气,大吼道:“你看看你,怎么不喝死了呢。”老村长再指着陈家贵,道:“还有你,养的好儿子。”
陈家贵老脸一黑,躲在人群角落,不敢吭声。
老村长看看大伙,语重心长道:“乡亲们,攻坚队是为我们村谋福利来的,是为了大伙以后能够过上好日子来的,大伙以前是个什么样子,我就不说了,大伙心里自己明白,我今天把话放这,谁要是不配合好攻击队的工作,我可饶不了谁。我走了,你们继续开会。”
经过老村长的‘镇压’,群众们总算是安分起来,开始认真开会。一场会开下来,用了三个多钟头的时间,总算是把今后的工作和计划都安排妥当,部分群众也纷纷表示支持攻坚队的工作,好好配合攻坚队建设好村子。
个别不理解不支持的群众,在刚才老村长发怒后,心里有怨气也不敢说,只能闷在心里。
会议还算顺利,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散会后,刘队长深夜召开骨干会议,针对开会的内容和群众反映讨论接下来的问题。
要想让群众接受攻坚队,配合攻坚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关键,要跟老百姓讲清楚,让他们记在心里,用在工作上。
会议研究决定,所有干部分为很多组,每组两人,分别下沉到组上,每家每户开展动员工作,讲明政策。
要发展,修路是关键。
要修路,资金是关键。
第二天,刘队长回到民政局,召开局党组会议,一致研究同意,从民政局的办公经费中拨5万支援所把村修路。其次就是争取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兄弟部门的支持。
刘队长找到当时的水泥厂厂家,说明来意,希望水泥厂厂家能够支援5吨的水泥来修路,水泥厂厂家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修路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为一方群众做好事嘛。
解决了水泥的问题,还有沙子的问题。刘队长又找到生产沙子的沙厂,以低价购买了沙子。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水泥沙子运输到位,安排施工班组施工,事情就算了成了。
水泥厂和沙子的老板办事效益很高,第二天一大早水泥沙子运到场,面临着没有人卸水泥的事情。
刘队长就叫支书动员乡亲们卸水泥。
支书在村上走了一圈,大伙都在家,但是跟随支书来卸水泥的才那么三二个人,有个别群众说,要卸水泥可以,按照市场搬运工的价格来计算,卸一车水泥要二百块钱,没钱,可不干。
就这样,支书灰头土脸的带着那三二人来卸水泥,卸水泥的途中,有好多群众在旁边观望,不上去帮忙就算了,还在嘲笑那三二卸水泥的人是傻子,没钱你卸什么水泥?
办法总比困难多。
次日,施工班组进场。刘队长也得出一个道理,要想让群众自发的加入到村级建设上来,必须做出一点成绩来,否则没有人会信服你。
刘队长就让支书到附近的寨子请了十来人参与到水泥路铺路的工作中来。
铺路很快,没有几天,几公里的乡村路铺好了,看着白花花的水泥路,刘队长的心很痛。
路是修好了,接下来怎么走,还是个大问题呀。
这天早上,刘队长刚起床在洗漱,一位老大爷带着几个乡亲到村委会办公室,一看到刘队长就下跪。还好刘队长眼疾手快,把老人扶起来。
问明老人的来意。原来是刘队长带领攻坚队的同志跑村串寨,到处找资源,把所把村几十年来的泥土路修成了水泥路,老人是带着乡亲们来感谢刘队长的。
老人临走时还说,群众的工作他们这些老家伙来做,一定让老百姓们都参与到村级建设工作上来。
因为有了修路这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摆在哪里,乡亲们的思想在变化,感觉这次的攻坚队是干事情来的,不是来走过场,是为老百姓做事情来了。
在老百姓中,取到很大的反响。
没多久,老百姓自发的组成一个联合会,在寨子中选举出几位年轻干事的带头人,到村委会请战,要求村委会下任务给他们,他们保证带领着乡亲们完成任务,他们还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任务,村委会怎么做都行,如果完不成任务,他们也没有脸面在这待下来。
看到老百姓这么中肯的请求,刘队长的心暖暖的。
老百姓是勤劳的,只是缺乏带头人而以,他发誓,一定当好这个带头人,带领老百姓开创出一条勤劳致富的幸福路来。
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那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办了。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必须提上日程。
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即刻得到解决。
老百姓住上了安全的房子,喝着爽口的自来水,吃上香喷喷的肉食,每个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光彩。
脸上洋溢着光彩的同时,他们在自责自己,当初怎么就不相信攻坚队,要处处给攻坚队出难题?
现在想想,后悔莫及呀。
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群众荷包鼓起来的问题,要让老百姓荷包鼓起来,必须发展产业,只有发展了产业,老百姓有了收入,生活才能富起来。
刘队长雷厉风行,带领着攻坚队员开展实地考察,研究搞什么产业好,搞什么产业能够增收。同时,刘队长带着攻击队员到外地考察,看看人家在做什么,怎么做。
回来后,刘队长因地制宜,根据所把村现有的条件,开展养蜂产业、庭院经济、种植等产业。经过攻坚队和老百姓的齐心协力,一年过去,老百姓增加了收入。同时,为了解决老年人出门就业难的问题,刘队长再次到外地考察,引进了一家生产雨伞的工厂,在所把村开起了雨伞加工车间,让老年人、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就地就业,不光解决了他们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目前,所把村有几十号人在雨伞加工车间就业。
问起刘队长这段经历,刘队长笑着说:“这些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都是乡亲们努力和攻击队员拼搏的结果。”
他这话虽然了了几个字,但却代表着大部分攻击队员的心声。
是呀,一个从不理解不支持不拥护攻坚队的村集体,到现在支持和拥护攻坚队,参与村级建设的群体,又何指是所把村?他后面可是一大队人的日日夜夜操劳和付出的结果。
一个从开始唱‘独角戏’到‘二人转’的转变,又何只是所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