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齐云山两次,一次是一九九二年四月,另一次是二00八年五月,两次去的季节都是春天。
第一次去齐云山,是我平生第一次爬真正的山。以前爬的山,海拔最高不过200米,同海拔585米的齐云山相比,充其量是个土丘。第一次爬齐云山,靠的全是体力,当时齐云山还没有电缆车,我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特别是看到齐云山那崖壁直削,谷地幽深,群峰竞秀,高耸巍峨的气势,仙洞、罗汉洞、老君洞、文昌洞、珠帘洞、玉虚洞的神秘,我简直不能自抑,我的思想在随云奔放,我的身体在飘飘欲仙,甚至连齐云山上的一草一木,我都觉得是万寿山上的人参果,昆仑山上的灵芝草。
齐云山给我的还远不止这些,印象最深的还有五样东西,就是梦溪桥、小壶天、月牙村、丹霞地貌及野猪肉。
梦溪桥是新建的,源于一个传说:一个妇人,为了寻找自己外出的丈夫,在这里盼望了一生,后来在梦中见到了她的丈夫。后人为纪念这一为爱情而狂痴的女子建桥,称梦溪桥。至于她的丈夫为什么外出,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这里等她的丈夫,我已记不清了。
小壶天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由明代一石坊构成,因石坊上刻有“小壶天”三字而得名。我之所以记着小壶天,不是因为它的出处,而是当地人说,在小壶天上可以看到黄山。我当时坐在小壶天上,多么想看到黄山啊,我望眼欲穿地看了一个多小时,只见烟雾缭绕,隐约似海市蜃楼,我疑心这里是《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宫。我想那可能是黄山,姑且就把它当做了黄山,直到我后来去了黄山,才从虚幻中解脱出来。
月牙村更有意思,当时的一个解说员,带我们去吃饭,有一个村子,形状极像月牙。我问这是什么村,她说月牙村。问她为什么叫月牙村。她说这里有一湖,形状像月牙,道人们叫它月牙湖,后来“文革”开始了,道人们纷纷回家种地,结婚生子。有些孤儿,无家可归,便在这里住下,娶妻生子,逐渐形成村落,因形状像月牙,所以称“月牙村”。
丹霞地貌是齐云山特有的,你只要进入山里,到处是红色、紫色,如果远望:群峰如海,赤如朱砂,灿若红霞,紫衣赭裳,美不胜收。最实用的是,这里的石头是世上最好的磨刀石,因此,我捡了一块长二尺,宽一尺的石头带了回家,准备磨刀之用。终因镰刀、菜刀等的改进,多无用处,只作留念罢了。
野猪肉是我最想念的。我在山上见过有许多人围猎野猪,野猪跳涧的速度快如闪电,给我留下永远的印象;我住在当时的齐云山宾馆,中午晚上都吃野猪肉,那肉肥的少瘦的多,肥的白嫩,瘦的鲜红,吃到嘴里黏黏的香香的,黏不粘牙,香不油腻,别有一番风味,不是一般猪肉所能有的享受。
第二次去齐云山,是十六年后的事,这次是看了三清山、黄山后过来的。这次对齐云山了解颇多,从资料上看,齐云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米,古名白岳,方圆100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同我国的江西龙虎山、湖北的武当山、四川的鹤鸣山,并为四大道教圣地,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齐云山因“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乾隆皇帝誉它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它由齐云、白岳、岐山、万寿等九峰组成,共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供奉真武大帝,有“江南小武当”之称;唐代元和年间,道教传入齐云山,奠基于宋、元两代,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由江西龙虎山嗣天师正一派张真人祖师三代奉旨齐云,开山劈路,修建道院,香火日盛,遂成江南道教活动中心。并过目了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的真迹《紫霞宫玄帝碑铭》,领教了唐寅书法的苍劲风格,磅礴气势。
这一次的游览,我着重于古迹,无意于山水,因为这次看的自然风光比起三清山、黄山来,虽有特色,终是小巫见大巫。我的感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觉得齐云山小了,同海拔近2000米的三清山、黄山相比,有丘陵之嫌疑;使我惊讶的是,我没有了第一次的狂想、新奇,少了无名的冲动,只觉很平常;更使我疑惑的是,我没了第一次爬山的勇气,而是坐电缆而来。也许这是人往高处走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