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很小,只有一条长街,东西卧着,宛如一条扁担。那扁担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炉匠的扁担,两头翘起,呈弧形,最能让人想起《林海雪原》中的栾平。昼里俯瞰,街中央爬满了各种颜色的车辆,犹如无数只甲壳虫,南北两边,东西分流。人呢,黑压压的,像蚂蚁,滚成疙瘩。
街南是个商业区,四周商场,中间小吃,一排卖零食的,四方推车上横着招牌,写着正宗新疆烤羊肉、铁板麻辣烫、烤素鸡、马蹄烧饼……几个穿着时髦的姑娘站在摊前,拿着肉串很文雅的吃着,引来了许多过路小伙的目光,有的以假借问价为名,挤到摊前,把姑娘上下看个够;摊后,放着几张长方形的桌子,桌子旁,坐满了吃客,大多是满嘴流油。不远处,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拿着碗,腋下夹着看不清颜色的化肥袋,两眼不住地往这边瞅着,希望能得到点施舍。一只狮子狗,瞪着圆圆的双眼,对着乞丐狂吠。它不希望乞丐打扰它的主人。
一阵鼓声打破了这里的现状,一队社区大妈,身穿粉红色唐装,手拿乐器,扭着秧歌走了过来,领头的是个三轮车,车上放个大鼓,一位大妈正在用力地敲着,发出“咚咚咚”声。食者立刻围了过来,他们站在街旁观看,有的手捧着食物,边吃边看,有的边擦嘴边看…….他们脸上堆着笑容。
商场里挤满了人,多是男女成对,女的在前面走,男的慢悠悠地跟在后面。女的兴冲冲的,每走一个摊点,都要细看,翻翻衣料,问问价钱,试试衣服,见到合身衣服,穿在身上舍不得脱下,但到掏钱的时候还是脱下了。男的则不然,双手插在口袋里,坐在摊点的板凳上,看着女人试衣服,从不轻易发表评论,直到女人问的时候,才说:“很好的,买下吧。”
也有例外的,他们一般是三个人,一对男女青年,跟一个半老徐娘。那青年男女多数是偏远农村的,他们是为了起礼而来。那半老徐娘,应该是女青年家的嫂子,或者是什么至亲。她来的目的,是给女青年参考买东西。女青年不懂衣料,半老徐娘假装内行,专挑贵的买,乐坏了摊主,往往是在东头一家摊上问了价钱,女方嫌便宜,未要,而摊主让人以极快的速度送到西头摊上,再把价钱提上原来的几倍,最终卖给了这对青年。而上了当的青年仍是了乐滋滋的,女方认为,自己买到了合适的衣服,男方认为,让女人满意是最大的快乐。
街北是一片空地,拆迁后未能及时新盖。槐树下,摆满了摊点,衣服、鞋帽、眼镜……墙脚下,晒着太阳,蹲着几个相者。一个长胡须的老者,一手托着一位年轻妇人的手,在妇人脸上指指点点。他的周围围满了许多看热闹的人,据说这人是本地的易经大师,懂得文王八卦,能前知八百年,后算八百载。他经常在半夜里被人接走,而且接他的人往往是些很体面的人,这些“体面的人”摊上事后,不惜重金,请他破灾。他拿出三枚铜钱,让你连摇六次,每次的字背都做记录,而后掐指算算,慢慢悠悠地说:“从你卦象上看,你平时太贪,做事太过刻薄,因而有此一劫。今后你要多做善事,扶贫救厄。去城八十里,有个山坳村,村里穷孩子多,你不如去捐些钱财,积德行善。善积多了,自然无事。”
夜幕降临后,一切笼罩在夜色中。但小城依旧繁忙,人影攒动,车如潮水,鸟瞰大街,灯火下,像一条火龙,在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