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13
分享

那时候看电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人最大的奢望是看一场露天电影。

农闲的时候,公社电影放映队就会来到农村放电影。几天前,队长自豪地对社员们说:“同志们哪,我们村马上要放电影了,这是上级领导对咱们村的关怀!”

要放电影的那一天下午,生产队抽出几个壮劳力,在打麦场上或者旷野里竖起两根柱子,柱子中间扯起一块长方形的白布,农村人称“电影布”,专业人称“银幕”。

太阳还没有下山,银幕前已挤满了人,有条件的孩子们从家里搬来小板凳,没有条件的搬块石头或者一条长木棒,大家挤着在银幕前排队,有的孩子为了争地盘打了起来,打赢的跑了,输了的,在嚎啕大哭。晚饭刚过,成年人来了,老人、妇女们带着板凳,坐在中间,老大爷们嘴含着烟袋,慢悠悠地抽着,很是自在;老大娘们,撵着线,纳着鞋底,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年轻的妇女们怀中抱着孩子,竟在众目睽睽下,解开怀,给孩子喂奶;没成家的青年男女大多靠后边站着,男女混杂,笑声朗朗,有的结成一对,在窃窃私语。这时外村的也赶来了,他们大多数都是青壮年,多数是从三五里外的邻村来的,也有的是来自十几里外的村里。人越聚越多,一场露天电影人多时要达千人,少时也有几百人。大家呈簸箕掌形状张开,眼巴巴地望着银幕,希望能早点放映。

但露天电影的放映是有程序的,第一道程序是老支书讲话,第二道程序是放映新闻纪录片,最后才是故事片。对老支书的讲话,大家都习惯了。一般讲,老支书都识字不多,但讲话水平很高,先是讲讲国际形势,讲讲三个世界的斗争情况,然后再讲学毛选心得,最后是工作实际。工作实际是指具体工作,如谁家的羊跑了,吃了生产队的庄稼,谁家的媳妇骂了公婆,村西头的沟挖歪了,村南修路,有人偷工减料等。

有人说老支书讲话纯是六个指头蒯痒痒——多一道子,其实不然,老支书有他的用意:一是好不容易放场电影,要在四邻八村的乡亲面前显摆显摆;二是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当着大家的面把工作布置布置,省得第二天再唠叨;最主要的是第三条,就是让电影晚放一会,等等外村的及本村孩子多的负担重的家庭。如果不等,大家慌慌张张,说不定要出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妇人,丈夫在外地工作,有三个孩子,一个七周岁,一个六周岁,一个刚满一周岁。为了能看上电影,她收工后就忙着做晚饭,但还是晚了,两个大孩子没吃饭就去看电影了。饭还没做好,就听见电影已开始放新闻片,妇人急了,灭了炊火,抱着一周岁的孩子就往电影场跑。为了超近道,她从一块南瓜地里经过,结果被南瓜秧绊倒了,孩子甩出了怀。她更急了,双手一搂,抱起孩子就走。到了电影场,觉得不对劲,低头一看,怀里报着一个大南瓜,却把孩子撂在了南瓜地。

老支书这样一讲话,许多晚去的人心里就踏实了,大家都在想:还得一会,老支书讲话还没开始来。露天电影高潮的时候,一部电影放映机,一夜之间,可以轮流在四个村里放映。当轮到最后一个村子放映的时候,鸡已叫了头遍,但看电影的人们依旧是精神抖擞。

这样的电影,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视机的普及,渐渐消失了,直到现在谈到露天电影,人们往往会兴趣大增,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它确实给人们带了很大的欢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