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4
分享

汴河

墉桥区有汴河镇,汴河镇起源于汴河。汴河自古有之,有新旧之分。

旧汴河源远流长,战国时称为鸿沟;《史记》有荥阳济渠之说;汉治河专家张民,几次疏凿修复,称为济渠,汉王景治汴,命名为浚仪;三国时称为官渡(是否是官渡之战之官渡,无可考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阴沟。

旧汴河有两条:一条起自东都洛阳,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入黄河,复由板渚引黄河水,东经中弁循狼汤渠至开封,从开封市东循汴水、获水,至江苏徐州东北与泗水合成一道,即所谓的汴泗交流。汴水泗水沿黄河故道东南至清江市,从清江市西南清口入淮河,从而代替了狼汤渠南下颖水、涡水的水运,合起来统称汴水。隋朝开通济渠后,开封以东称汴河。元太宝初,黄河复行故道,徐州以东汴河全流为黄河所夺,汴河不再畅流。清咸丰五年,即公元1853年,黄河北迁,汴河被泥沙淤平,失去了作用。

另一条开挖于公元605年,即隋大业元年,堤上有御道。为了南北行人方便,在十字路口修一座桥,当时称墉桥。由于御道,墉桥之侧设立驿站,两侧安居着往来行人,后来逐渐形成一座军事、商业重镇。唐元和四年,设宿州市。可见汴河当时的繁荣鼎盛。

公元1127年,宋朝被金逼迫南迁,丢失了淮河以北的大好河山,汴河荒芜。公元1142年,即高宗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划淮为界,由于频繁的战争,汴河逐渐湮没。至今宿州市城区东至大店公路仍循汴河故堤,下游江苏泗洪一段仍称汴河,至今还起作用。

古汴河干涸了,但两岸人民的泪水没有干涸,年年岁岁,自古汴河上游——中州平原上奔涌而来的河水,使宿州成为泽国水乡。白居易有诗云: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旱苗乡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成驿向西。明清至解放前夕,淮河一直泛滥,宿州地区洪涝灾害严重,达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后,公元1966年冬,为彻底治水,解决淮涝,经豫、皖、苏三省协商,国务院批准重新开挖汴河,人称新汴河。新汴河国家投资一个亿,当地自筹两个亿,设计为复式断面,滩地行洪,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新汴河全长137.8公里,河底宽为90115米,河深为45米,集水面积6467公里,是目前流经宿州市境内最大最长的河流。

新汴河是淮北平原上人工平地开挖的河道,是总结淮北地区治淮工程的治水经验而设计的,力图用洪涝分排的治水方法,改造濉河湍潼河及豫、皖、苏的全局,使上游洪水得以畅泄,中下游得以外排。新汴河在戚子截沱河,经宿州市墉桥区、灵璧县、泗县至江苏泗洪县付圩子入漂河洼。新汴河干流堤防在我省境内222公里,保护耕地200万亩,人口160.8万。是我省治淮水利系统的重要枢纽,对宿州市排涝、防洪、浇灌、人畜饮水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千年汴河千年情,无论是旧汴河还是新汴河,对淮北地区来说都是母亲河,她一直萦绕在宿州人民的心中,浇灌着两岸的沃土,培育着两岸的生灵。白居易有诗曾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始方休,月明人倚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