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5
分享

良师益友

看到《建设银行报》20岁的消息,使我产生了许多回忆,实事求是地说,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在文学路上的成长,我同《建设银行报》都是有缘的,而且缘分很深。

第一次接触《建设银行报》是1999年,那时我在市分行从事信贷工作,接触的大都是些高端客户,凭的是一股工作热情,缺乏的是接人待物及营销方法。正当我为密切“银企银政”关系而手脚无措的时候,忽然我在《建设银行报》刊登的通讯、特写及纪实中,发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就像身边的人向我诉说一样,使我茅塞顿开,屡次尝试,屡次成功。例如:2001年,我在营销宿州市奎濉河治理10个亿项目的时候,就是灵活运用了建行报上的一些攻关措施,使得营销圆满成功。

在鲜花笑脸簇拥的同时,《建设银行报》成了我的至爱。2003年,宿州分行机构业务中心成立了,我是负责人,我便把《建设银行报》上介绍的营销经验及工作方法,系统整理起来,稍加变换,便成为我的营销理论。在我的精心运作下,机构业务蒸蒸日上,存款从2003年的1个亿不到,至2013年底我离开机构业务中心时已达34亿多,全省排名由原来的后五位,变成了前五名。

后来,我的工作岗位变动了,从业务部门转入了纪检监察部门,成为一名纪检监察特派员。本以为从繁忙的前台进入后勤保障部门,自己可以松一松了。但《建设银行报》上一篇题为《基层纪检监察特派员要处理好的十个关系》的文章及其他兄弟行特派员工作事迹,触动了我懒散的灵魂,使我从新认识了纪检监察特派员工作,它不是后勤保障,而是保驾护航。于是,我每天坚持写日志,每周写工作计划及小结,每月报月报、写特派员案例分析、写特派员调查报告,把自己对派驻行的所思所想所看,及时报给分行纪委。忙的不亦乐乎,但充实、饱满、斗志昂扬。

这样,我更离不开《建设银行报》了,每天必读,从头到尾,有的文章细读,有的文章粗看。同其他刊物相比,觉得《建设银行报》有三大特点是无法代替的:一是建行人写建行事,都是亲身经历,感觉很亲切;二是题材多样,有散文、小说、诗词、通讯、纪实等,给人以新鲜感;三是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让读者不会花费多少时间,正适合工作繁忙的建行员工。

阅读时间长了,便想学着去写。我第一次给《建设银行报》投稿的时间是2001年。起初的几篇稿子未被采用,便觉得《建设银行报》门槛高,自己的文字功底达不到,有了放弃的思想。直到有一天,副刊部一位老师给我电话,说出了我稿子的缺点,让我多看看别人的稿子,才让我充满了信心。

2004年8月,我写了一篇名叫《玉壶冰心》的纪实稿件,投到了副刊部,本来没抱多大希望,竟然被采用了。当我接到建行报给我寄来报纸的时候,不亚于获得500万元的体彩,小心翼翼地打开,心中怦怦直跳,脸上有种发烧的感觉,一遍一遍地看,一字一句地仔读,唯恐漏掉一个字,以至于几个同事也好奇地围了过来,大家议论着,纷纷称赞。从此,我的干劲足了,拼命写起了文章。后来,编辑老师连续发了我几篇散文、通讯、纪实,并给我多次指出写作上的毛病,把我的写作欲推到了高峰。从2012年到2015年,我连续四年成为《建设银行报》的优秀撰稿人、安徽省分行优秀通讯员,并成功加入了安徽省作协、中国金融作协。

如今,我在建行工作已有30个年头,阅读《建设银行报》17年,从《建设银行报》上获得很多知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建设银行报》这块阵地,离不开《建设银行报》的编辑老师们,所以我说《建设银行报》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