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7/16
分享

世事光阴里的生活底色 ----冯子豪散文集《小河潺潺》印象

●张树荣

时值盛夏,冯子豪先生专程快递送来散文集《小河潺潺》,请我“看看”“聊当打发闲暇”。

子豪先生远在皖北,我偏居西北一隅,万里飞鸿,我感到十分荣幸。拿到书一见到书名,就感到十分亲切。是日酷暑,有小河潺潺流过,心里便有几分凉意。几天来,我沉浸在这条“小河”, 倍感凉爽!子豪以颇富哲理和诗情画意的文字,作为自己文集的情感结点,我觉得十分真切,具有一种朴实的自然美感。

《小河潺潺》全书32万字,主要围绕在家乡、回家乡、离家乡三个方面,客观反映家乡现状,通过它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人性。分情感篇、家乡篇、游记篇、人物篇和漫漫人生路五个部分。内容涉及作家的乡土人情、人生轶事、外出游记,涉及风土风俗、人情礼仪、家长里短、家风家教和道德伦理,还包括作家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他以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书写着自己人生的所见与感悟。萦绕着对故园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捻熟的乡村生活的回味。这里有感激有热泪,有无奈有叹息,有诗意的描摹,有冷静的叙述,无不体现着作者至真至情朴素的咏叹与细腻深刻的洞悉。

“而后的二十年里,我对桐花产生了特别的感情,写了不少桐花诗。也许是感情的纠葛,亦或是对初恋者的思念、内疚,见到紫光烁烁异香扑鼻的桐花,我便会联想到过去,呆痴痴地望她个够,有时竟几天都回不过神来。”(《桐花》)表达了作家初恋的感受。

“‘学英语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你可这样试试。’他随手从地上拿片树叶说,‘你可以先把你认为不会的难记的单词,写在小卡片上,装在衣袋里,每天早上写一遍,晚上睡觉前看一遍,走路时休息时,再默默念上一遍,这样一天记它十来八个字,十天就是八十来个字,一年下来是多少个字?整个中学课本也不过几千字,你能读不会吗?什么事都怕认真,只要认真,没有考不上的学。’”“他的话如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他不但使我提高了成绩,而且考上学,就是在后来的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使我一直铭刻在心,终生难以忘怀。”追忆恩师对自己的教诲之情。(《巴山情》)

“我走的那个早上,她流着泪,在一片薄雾中目送着我,我走得很远很远了,她仍站在那里,不知什么时候,她才能转身离去。父母疼儿女是由衷的,真诚的,正如一粒种子,它无私地让新芽吸允着它体内的营养,促使新芽茁壮成长,而自己却默默无闻地消失了……”《母亲的爱》追忆养育之父母恩。“爷爷去了,家乡从此消失了他的身影,地里断了他的足迹,人群中没了他的笑声。他的那张锄被移到我家的马鞍过底下,三十多年来,它像一个忠实的卫士,静静等待着它那远去的主人。”《爷爷的锄头》则寄托了作家对亲人的怀念、感恩。而《家乡的老井》《老房子的纠葛》《相亲》《拜年》《没有住房的日子里》《露天电影》等等,抒写了对儿时生活乡土的眷念和浓浓的乡愁。表达了对故乡往事的怀念之情,以及作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家乡是本厚重的书。故乡,等你离开了才会有;乡情,只有离开故乡后,才可能真正体味。一转身家乡就变成了故乡。从此,也就开始懂得什么叫作思念、什么叫作乡愁了。世界上也很难找到一位没有写过故乡和母亲的作家,更离不开描写家乡的社会结构、风俗民情、耕织生活、时代变迁。在阅读子豪先生《小河潺潺》过程中,我的这种感受愈加刻骨铭心。

《初入建行》《风波银沱》《埇桥行发奋》写了作家作为一个银行从业者,职业生涯中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种种矛盾和纠葛。在他身上有着一般人十分难得的抗争精神,不向现实妥协,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面对现实,认真扎实地开展好工作,付出了同龄人没有付出的汗水与眼泪,但他也收获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回报。他踏实地面对黄土地,把委屈与辛酸藏在心底。反映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职场图景,探讨了人性、道德、良知等深层次问题和社会现象。如人生意义的探索、社会道德、人际关系、金钱与权利等。虽然过往回不去了,做为一个银行职场人,这些记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银行粗放经营的唐突往事,注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银行档案”,其意义显然已超越了文学散文的畛域。

冯子豪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也是一个优秀的职业银行人。读了他的《小河潺潺》,我发现,我们的人生、命运、家庭都有着罕见的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经历。比如我们都是出身农家,我们辗转上中小学,上财经专业学校、进入银行工作,搞新闻、爱好文学,都是在相同的轨道上、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拼搏成长起来的,只是在相识之前没有发生交集而已。相同的人生和成长轨迹,不仅增添了我对子豪散文作品阅读的文学兴趣,更加增添了我对他人生的历史兴趣。或许正是我们有着这种曾经的共同的乡村生活和家庭的背景,才 给了我强大的暗示,让他的文字在我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并让我体会到了一种难以抑制的不安,诱惑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故乡,想起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细细阅读《小河潺潺》这部散文集,可以发现作家触角的敏锐、观察的细微、感悟的亲切,渗透和发挥着他特有的趣味和个性。读他的散文,仿佛一下子能唤醒我的农村生活体验和灵感,同时也唤醒了我对已过逝的亲人的深深的愧疚和想念,并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哲理——家乡和人生经历,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写不完的大书。而在《小河潺潺》中,我也看到了生我养我如今已经渐渐疏离、失落和老去的故乡,永远是我们生命中最深沉的底色。就像一轮中秋的圆月,挂在我思念的天空之上,永远照亮着游子回乡的心灵旅程。

往事并非事事如意,往事并不渐渐如烟。子豪的散文就像田野里的泥土,不招人不吭声,而从那里面长出的庄稼就像他故乡山中盛开的桐花一样,灿烂、鲜艳、热烈,不屈不挠地占据了你的视线,简单中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从容,慢条斯理中剔除了浮躁的功利,透出的是一种人格的自尊和自信。在《那路 那街 那校园……》《在三八河边的日子里》《没有住房的日子里》《老屋》《古槐英魂》《露天电影》中,我们读到了岁月的沧桑;在《生命垂危之时》《独卧病房》《娟儿的愿望》中,我们读到了心灵的叩问;在《云儿》《老房子的纠葛》《他们把合同丢了》《怕接陌生人电话》中,我们读到了人世的无奈;《遥望龟山》《庐山绝雾》《洪泽湖泛舟》《岷江源头》中,我们读到了山河的锦绣。

文学,要有益,还要有趣。散文好写,但写好很难。子豪的散文继承了传统散文的写作,是真诚写作、真情写作、真实写作,他写得不紧不慢,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写得并不轻轻松松,他是付出了感情的,也是付出了泪水的。散文作品集《小河潺潺》的核心是善良、温暖和真诚,这是他乡土写作的灵魂。

生活是一团乱麻。子豪具有江南才子的细腻,但更具有他们较为弱力的充沛、绵长之气,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博学多才,站在低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吟唱生活。没有哀哀怨怨的叹息,没有絮絮叨叨的绝望,而是静下心来,体味生活,感知生活,然后脚踏实地过好生活。在繁忙琐碎的工作生活之余,坚持用自己手里的笔,真实记录下每天的感动与思索,几十年笔耕不辍。年届耆均仍旧在书海中徜徉,乐此不疲,著作丰硕。对于生活碎片的拼贴修复,不是先知先觉地写,不是飞花摘叶地写,更不是散文意识流那样离题万里地写,而是老老实实地写,拼硬功打硬拳地写。我不禁想起法国哲学家、作家西蒙娜·薇依的话:“怀着爱静思,奴隶一样地行事。”静水深流,让自己散文韵致的涟漪叠波而过,绿意与泪光交相辉映。

2023年7月14日草于宁夏青铜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