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8
分享

历史厚重沈圩村

沿宿州符离大道北行10多公里,西拐,濉河南,塘河北,中间一美丽的村庄,便是沈圩子村。

去的时候是个春天,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桃花红、梨花灿,沈圩村一片生机盎然。沈圩村原是黄桥湖的一部分,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濉河的水带着泥沙,在湖水的顶托下,逐渐沉积形成地面,引来了人群居住,形成了村落。但村落四周地势较为低洼,一到汛期,村里一片汪洋,必须建有防水大堤才能居住。这便惊动了宿城东朱仙庄沈牌坊的沈氏兄弟,他们见这里物草丰美,土地肥沃,便搬迁至此。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带领大家筑堤成圩,一防水患,二防土匪,同时建有沈家大院,人们便称这里为“沈圩村”,以示纪念。

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我来到了沈家大院里。由于历史的原因,沈家大院只剩下两座古宅,青砖小瓦,高大宽敞,虽经二百多年,依然宏伟气派,足见古建筑的匠心独运。据说,清朝沈阁老八世孙,沈文兄弟二人非常崇拜白居易。有一次,他们从京城赶来,专门探访白居易故居东林草堂,不经意间发现沈圩村山美水美,地丰人勤,犹如人间仙境。便在里居住下来,建造了气势恢宏的沈家大院,总面积达5000平方。据老人们说,沈宅原址为三进院落,按照七星图构建,北面是主房,最南面是前厅,两边有厢房,大门处有旗杆、拴马柱及各种吉祥石雕;院内亭台楼榭,曲径通幽,奇花异草,小桥流水,错落有致;木雕石刻,应有尽有,精美绝伦,建筑风格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当地人说,淮海战役中陈毅元帅曾把指挥部设在古宅,至今仍有桌椅、板凳、行军水壶、马灯、独轮车、手榴弹、钢盔、子弹以及当时生产生活用具等。可惜的是,这些毁于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出沈家大院西行,有座北京四合院,是一位孝子为了父母居住安适,专门从北京花巨资搬迁而至。四合院为两进院落,青砖铺地,雕梁画柱;院内花树成荫,蜂蝶穿梭,门上贴着我国著名书法家写的春联;室内摆设红木家具,正厅墙上挂着大画家所画的八尺山水及四尺寿桃图。禁不住使我想起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美句来。门西不远处,一口古井,蕴藏着沈圩村尘封的历史,诉说着沈圩村过去的辉煌。

西行南拐,屹立着一座民间民俗博物馆。据介绍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由个人出资300多万建成。纵观整个建筑,由原生态青砖融合现代徽风潮流建成,偏门入口由原生态青石铺成台阶,且配有古风红色罗马柱,显得淳朴、自然,有种优雅的韵味。正门入户路,由纯天然石头镶嵌及民间收集来的大小磨盘铺成;大门西边仿照古长城式样建造,古香古色。讲解员介绍:整个文化馆现有藏品10000余件,分为红色文化展厅、古玩陶瓷展厅、年画展厅、古农业生产农具展厅、旧时家庭生活用具展厅等9个不同展厅。其中有红色纪念品、老照片、老年画、黄包车、独轮车、电影机,收录机、花轿、土地雷、手榴弹、马车、电动火车等1000多件展品。

村南一条小河,碧水悠悠,芦苇吐芽,河里的鱼儿可能也在高歌,只是我们听不见而已。河上一座逍遥桥,连着沈圩村的古今,撑着行人的南北。河南一只巨大的凤凰,面向东南展翅欲翔,使我想起了李白《凤凰台》里的名句:“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凤凰台西一座茅草院落,有点像诸葛亮的卧龙岗,正应了那句“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平坦”的描写。

美哉,沈圩村!这里有被人誉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十里桃花长廊,有宿州八景之一的符离晓渡,有白居易故居东林草堂......

在告别沈圩村的时候,不知谁诵起了“野烟低水面,初日上滩头”的古诗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