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会疯的那年,我才上小学一年级。 那天,对面的邓小会家门口突然有人大声吼叫:“邓小会疯啦!她把自家女儿甩到水井里了!” 其时还不流行外出务工,村里人多,鸡犬相闻,很快消息传遍了。大家都风风火火赶来,聚在邓小会家后的那口大水井边,邓小会正挥舞着大手跑着圈圈,口里念念有词,她八个月大的女儿已经被人从井里捞起来了,浑身湿漉漉,有人在帮忙找干衣服给孩子换,邓小会的丈夫青荣一把鼻涕一把泪:“咋的啦?这是咋的啦?咋就疯了呀!” 从此我们村里有了个疯女人。 疯女人邓小会要去看病,精神病院在东溪镇上,距离村子40多公里,青荣没出过门不知道路,村长李军才就把邓小会用绳子捆好让青荣抱住,坐在他的“红鸡公”(老式50型摩托)上送他们去。 疯女人邓小会说我家桥田有金矿,她挥着锄头不停地挖田埂。母亲给她端去刚蒸好的馒头:“会女子,你吃了再挖吧,桥田有金矿的事我不得跟人家说,只准你在这儿挖哈。”邓小会同意了,狼吞虎咽吃了两个馒头,又埋头苦挖金矿。等晚上邓小会回家了,母亲和父亲扛着锄头把她挖开的田埂补好,如此反复几天,邓小会更加坚定信念:“我说这儿有金矿就有,你看,挖开的又自动长拢了!” 疯女人邓小会农忙时老是和邻居丁老头比赛,看看谁先把庄稼做完。秋天,丁老头率全家先给邓小会家打谷子,等邓小会的谷子晒在院子里后,自家才开始打。邓小会就在院子边上得意的骂开了:“你个遭瘟的丁老汉儿,年年跟我比嘛,你人再多都没得我做起行!” 疯女人邓小会家境窘迫,丈夫所有时间都用来照顾疯妻幼女,村里退休铁路工人王贤发立了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到麦子、苞谷、谷子收成后,村里每家每户都要给邓小会撮粮食。王贤发是跑四方的,见过大世面懂道理,他的话村里人都听。于是庄稼收成了,王贤发走前,青荣背着背篼随后,走家串户,每到一家,大家都自觉的撮出粮食倒进青荣的背篼里,多少随意上不封顶,几家下来就是一满背篼,背回家存放粮仓又跟着王贤发上路。那是猪粮安天下的年代,靠着大家的救济,青荣上孝父母下养幼女,还能定期给邓小会看病吃药。 疯女人邓小会家过年过节更是热闹,大家伙儿都带着自家做好的小菜食物送过去,自然免不了东家长西家短一通龙门阵。有时我会抢着去给邓小会家送小菜,因为我母亲是个话匣子,她一去就会摆很久龙门阵,任我和妹妹喊破喉咙,她只说:“马上马上,马上就回来。”结果是一整上午或一整下午都泡在邓小会家摆龙门阵,午饭或晚饭就得我和妹妹做了。 那一年中秋,在供销社工作的父亲买回了月饼,母亲拾掇了五个要给邓小会送去,我抢过袋子一溜烟儿跑了。 邓小会家果然热闹,李幺婆送的是豆腐,张三姐送的是米糕,王家二叔新买了摩托车顺带给邓小会孩子买了新书包,王二叔得意地说以后邓小会看病就由他送了,新买的摩托可比村长的“红鸡公”宽敞安全多了……我有点没心没肺地羡慕邓小会,要是我母亲也疯了,也许,哎,该打,想些啥呢。 邓小会的疯病定期到精神病院去治疗,渐渐地有了些好转,她不再摔打孩子,不再损坏家什,也很少骂人了。后来我去了镇上读中学,也很少关注她的事情了,只是回家常听母亲摆起,邓小会孩子上学了成绩不太好,邓小会被丈夫带到外地打工了还能帮着做些简单的活儿,邓小会趁丈夫做工跑出去迷路后被当地警察送回工地…… 后来,我和邓小会女儿都长大了,我的父母和邓小会夫妇一起老了,精神病院迁址到五里,离县城近了,但离我老家远了,县城工作的我回老家总会问问邓小会要不要去医院看病拿药,顺车捎上她。 多次顺车送邓小会去精神病院看病拿药,我看到的病人不似想象中的疯癫,他们有说有笑,在医生护士的示意下干活儿休息,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邓小会有时还会给其中某些病人和医生护士打招呼,“你来了!”“吃了没?”“我很好呢!”这些简单的问候,却让我被一种触电般的暖流击中,百感交集。 邓小会家被评为建卡贫困户,成为重点扶贫对象后,她花费本就不多的诊疗费几乎全免了。 再后来,邓小会女儿买了车,尽管自家土胚房在村里的小洋楼中显得扎眼,但是邓小会女儿还是先买了车,她说邓小会从搭摩托看病到坐小车看病都是麻烦大伙儿了,她没有尽过孝心觉得很愧疚。 就在大家埋怨春节越过越冷清时,疯女人邓小会家要修新房子的消息,沸腾了今年春节。大家伙儿像三十年前邓小会疯的那天一样,全都集聚到了她家。老村长感叹等到了好政策,邓小会家修新房国家补助十几万呢,我父亲建议怎样迁地基,王家二叔建议去哪家买砖好,张三姐还特地拿了新房效果图样本供大家参考,只有退休工人王贤发和李幺婆缺席了,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不然这场合怎能少了他们两个热心人儿。 邓小会比三十年前胖了老了,她正端着水果招呼大家,言行虽略微迟滞,但有条不紊,不能再说她是疯女人了。 大家伙儿一会儿提建房意见,一会儿又天南海北摆起龙门阵,谈笑声让平时沉睡的山村顿时醒了、活跃了。 我突然发现,疯女人邓小会竟是村里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她身上有股神秘的力量,打我懂事起,我就见证着那股神秘的力量把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子,大家顺着这绳子一直往前走,从来没有走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