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泉东风的头像

清泉东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7
分享

家乡情怀

【清泉东风】

最近,喜欢瞎写乱画的我,很少提笔留下只言片语,但是到了忙忙碌碌完了每天的事情后,也会很惬意的坐在家里,沏一壶香茗,手执一卷喜欢的书籍,感受这时光若水,会躲在这光阴一隅,静静地想一些内心深处的事。

随着岁月的过往,在内心中经常会想家乡的许多美好事情,这也许就是一直“家乡情怀”吧。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常常把因各种原因离开家乡后的这种思念情怀,称之为“乡愁”,并且无限夸张这种情愫。这两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离开工作岗位,总把自己往“年老”的队伍里归,也使得自己对这种情愫有了感同身受。

现在可以理解以前的人,在忙碌后,只要有机会,便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从内心产生的家乡情怀,永远都是是可歌可泣的。进入八月份,特别是立秋后,感觉岁月似水,时间过得飞快。昨天看朋友圈发的“大美渭南”图片,欣赏到桃花源风景如画,正如8月荷塘:一蓑(读suō:蓑衣, 用草或棕等编成的雨衣)烟雨,一笼轻雾,一池菡萏,一缕清风,一掬静雅,一席情思……勾起我对家乡的那种眷恋,我眷恋家乡的一切,从出生后有18个岁月都在那里度过,那里曾经有我抚养我的父母、有一出生就在一起的玩伴、也有一直滋养我伴我的黄泥土……太多太多。

 穿越时空,对于家乡是永远不忘的情怀,她也是一种地理情怀,南北东西地理区域不同,文化风俗也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也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把岁月穿透,也让当今晕染。唯有家乡情怀在流转的时空中延续,在延续中让一代代人留恋往返。家乡是我们的文化摇篮,对那里的饮食风俗,我们永远是偏爱一辈子。天下的地方千千万,家乡叫什么,在哪里、自然风景怎样、人文景观如何?无需看书,我们都能随口从容而谈,且至死不忘。可以说,我们脑袋里最牢固的地理知识是家乡的。

最初的记忆始终是刻记铭心的,每一个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家乡,我的家乡在陕西渭北的一个小地方,小时候的沟壑、小河,小山,都随时光走过愈加清晰,家乡则渐成为我们心头那个人文地理方位的永恒坐标点,一块热土,其山水生幽情,其鸡犬识人意。有时我们常听说说大地深情,那时一种由人文情结构成的地理标志,让每个人的情感留有一席之地,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家乡,就是在大地之上与每个人相对应的唯一情感载体。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无论家乡穷与富,家乡的记忆和风景永远都是亲切和美丽的,有一句话:“月是故乡明”。除了这些,其实每个人后天的做事风格和行动准则,也是最初从家乡获取。记得在哪一块看过,说的大体意思是,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包括传承的歌曲、历史典故、语言风格。在历史上就曾经有三首歌曲改变了人类命运,一个是两千年前的《楚歌》,一个是法国革命时期的《马赛曲》,还有一个我们大家都清楚的,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响彻大江南北的《在松花江上》。它们这三首歌,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唤醒人们对家乡的一直情怀。现在人们谈起家乡情怀,更多有一丝酸楚成分在,但是我会以唯美和良知,感怀家乡,也提醒人们,在家乡有难危机时刻,要用这种纯真的情怀,激发大家战胜一切的斗志。

留恋家乡是一种情怀,我们要生活、工作,经常会到外的生活,甚至比在家乡还要久,在这里经过长期融合磨砺,也会有一种情结,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故乡”,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知青岁月,注定了“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的浓浓情结。

回想起来,现在每次回家,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变化,印象中的很多昔日风景、风貌都成一种记忆,单更多不变的是家乡人们传统的文化传承,纯朴的乡风民俗,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更接元气,更涉富养,爱护保护家乡传统文化底蕴,耕耘好脚下这片沃土,让它发挥更多作用,让山绿水清人有情,也让远在外打拼的人,经常会回到您的怀抱,从家乡情怀中体味到温馨!

清泉东风学写于8月15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