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
清泉东风(字数1174)
扳指头算,离辛丑牛年春节越来越近,今天中午出去,能感受到春来的气息,但总还是绕不过留在心间的年味,对年的感觉,以前写的文不少,每天早晚翻阅微信公众号,有很多关于年味的征稿征文,自己也便写下记忆中的一些年味。
对于年味,我还真是认真的学习了解了一番,所谓年味就是老百姓对过年习俗的一种感受和味道,从古到今已经是约定俗成并流传下来。过年是一种传统,年味也是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因地域衍生出了很多喜闻乐见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并且内容丰富、各具特色,都是以热闹喜庆为主,所有这些也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近年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年味的习俗也是一样重新被人们关注起来。从内心说,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但留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间的年味,永远是挥之不去,小时候,在物质文化不很丰富的年代,也没有感受到有多么艰难困苦,印象中如年前家家户户都置办办年货,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祭祀灶王爷、全家里里外外“除尘”扫屋是少不了的、蒸年馍、祭拜先祖贴春联、全家老少一起吃年夜饭,还有守岁、压岁钱、走亲访友去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放鞭炮、放烟花、划旱船、扭秧歌、敲锣打鼓、逛庙会、赏花灯猜谜语、过元宵节等这些习俗一样步骤都不少,一直都保留下来不变。这些都是构成年味的重要元素,也承载着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在过年期间,要数孩子们最开心,因为不用上学可以尽情玩,直到现在还是越来越怀念儿时过年的方式,整个过年期间就是在欢笑中度过,始终把自己融入进欢乐的海洋,有新衣穿、有好吃的、放鞭炮、走亲拜年、看划旱船、踩高跷放烟花,锣鼓喧天的场面会让孩子沁醉其中,到处都是一片祥和吉庆的热闹景象。大人们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孩子只顾得尽情玩,过去有句话:孩子盼过年,大人怕过年。主要原因还是物质匮乏,大人们要盘算一家老少的衣食,家家户户基本都是缺衣少穿。虽然艰难,但在年前,买少量猪肉,炖肉是必须的,厨房里的浓浓肉香也会把孩子馋的口水直流,灶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会把勤快辛苦的母亲的脸照的红彤彤,那天孩子会一直等到啃肉骨头才算满足,父亲们会为布置先祖的画像,家里高的低的地方再归整一遍,也会在村子里这家帮忙那家帮忙,直到年三十开始贴编写好的对联,然后就是一家人的围在一起,和着不很丰富但也温馨的团圆年夜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期盼着新年的到来。
岁月在前行,时代在变化。年,过的是一种亲情、一种传承,一份牵挂、一份守望。现如今,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吃肉、穿新衣、放鞭炮、看春晚这些已经减少了渴盼,大家都开始用视频、抖音、微信拜年祝福,一家人围在一起更多的希望来年能赚更多钱、住上更大的房。虽然越来越年味不再浓,但我们只要用心去过,用灿烂的笑脸迎接春天,那流失的旧年味,相信会长久地携刻在每个人记忆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