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秀丽的头像

姜秀丽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8
分享

我与乐山大佛之缘

  最初知道乐山大佛,源于八十年代由刘晓庆主演的电影《神秘的大佛》,这部电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动作片,我喜欢刘晓庆演的侠女角色,也喜欢那些武打的场面,但更吸引我的还是影片中那尊“神秘的大佛”。除剧情之外,电影中的山水与大自然风光令人惊叹,我正是通过这部电影而开始认识乐山大佛,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将近30多来年我对乐山大佛都是产生一种向往,时常有实景去看一看的迫切想法,2016年虽然去过乐山的犍为县呆了几天,却与乐山大佛失之交臂。今夏陪产假中的儿媳妇回娘家小住,终于圆了我的这个梦。

  决定去山大佛的前夜,我便网上查看有关大佛的一些知识:乐山大佛,始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禅师。当时凌云山下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于是,海通禅师通过几年四方化缘集资,并招集人力,于公元713年开始修凿,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去世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自大佛完工之后的一千三百多年来,周边风调雨顺,三江风平浪静。建成后的大佛通高71米,与山水交融,远眺峨眉,近瞰乐山,甚是壮观,被诗人们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便租车前往凌云山——大佛所在地,出租车大约行驶了半个多小时,便停靠在了凌云山脚下。举目观赏,这里风景区被绿色环抱着,一颗颗大树整齐的排好队,给人们带路;一朵朵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犹如仙女在跳舞;一阵阵微风吹来,为这美景又增添了淡淡诗意。蝉趴着枝头上、树干上,蝉叫清脆悦耳,好似在迎接着前来游凌云山的我。

 我们沿着石阶路向山上走去,就好似漫步在仙境。矮小的瀑布,形态各异的假山,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铜像、石像等……都令人陶醉。网络的发展给游客们旅游也带来很大的方便,旅游区的每个景点处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后便可聆听此景点解说。进入景区门口山的左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工雕琢落成巨大的佛字,我们走到此处恰巧遇到一个旅游团,导游正在给她所带的游客们讲解,于是我便停住脚步,倾听导游的讲解。导游说这个佛字是苏轼在此题的,当初苏轼在乐山当官,时常来到这凌云山(也就是乐山大佛所在地)喝酒作诗。苏轼是眉山人,以前的眉山是乐山的一个县,所以乐山当地人也认为苏轼就是他们的老乡。佛是佛教的信仰目标。而佛教由释迦摩尼创建。按照佛教的教义,所谓佛,含义是”佛者,觉也“。佛字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两竖及弯弯,两竖代表着成功。意思是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一些曲折。

  我们沿区的通道继续前行,侧山延石阶而上,一路皆为小佛像,因长年风化,很多已经面目全非,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山体雕刻弥勒佛。通过扫描二维码我知道弥勒佛为未来佛,于佛祖涅槃后接管整个世界,故来到四川的朝拜者都先来乐山,再去峨眉,取先拜师父再拜弟子之意。

  乐山是个佛教文化的圣地。行至半山中我们便来到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寺庙“凌云寺”。儿媳说这寺庙也是很有名的,对于有名的建筑我是绝不会轻视的,于是便怀着敬畏的心走近凌云寺,只见凌云寺的门檐,全是用浮雕的手法,把一个个生动的佛家故事,精妙地雕琢在上面,不仅门檐上有故事,而且寺庙的墙壁上也有。每个故事都引人入胜。里面摆满里精心雕刻的一座座佛像;一个个形状不一的香柱。与众不同的佛教文化,随处可见。据说是大佛所在,所以又称大佛寺。创建于唐初,开元初年开凿佛像,寺宇庙也有扩建。但到会昌四五年间,由于唐武宗李炎下令灭佛,凌云山庙宇只有凌云寺得以保存。凌云寺是来这的大佛天天在悬崖峭壁上站岗值勤,累了就回到这凌云寺,休息,这是大佛的住房。庙堂里人很多,争着烧香拜祭,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庙前的两个大香案插满了香火,香烟缭绕,气氛显得更加庄严凝重。

  走出凌云寺,来到凌云寺的平地我们向右折去, “在那,看大佛。”顺着儿媳的手指的方向,透过晃动纷乱的人头,大佛的头部显现在我的前方,头发是卷的。大佛脸朝东,南北两旁都围着铁拦杆,但都站满了人,许多人做着各种姿势与大佛合影。大佛的发髻终于映入眼帘!就在这一刻,我的泪水几近夺眶而出,走近细瞧,我几乎惊呆了,仅大佛顶上共有螺髻就让我震撼,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30多年了我终于看到了这尊在电影里看到过的大佛实物!好高好大啊!面对眼前这座圆形的庞然大物,我清楚的看到五官,这么大的佛头,真是不敢想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佛硕大的耳朵,但对于整个大佛却是那么微不足道。简直就像一个侧立的大水盆,可以装下三、四个人。鼻子高挺,面部慈祥,眼睛硕大,是常人的几十倍。这是我的第一感觉,这感觉比电影里来得震撼。我所站的位置与大佛的耳朵顶部位置差不多,往下望去,还真有点恐高的怵感。

  整个大佛是面向三江水正坐着,两只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细长细长的,表情很严肃。乐山大佛的头顶与山齐高,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态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要想看清大佛的全貌就只能走到大佛的脚下才可以, 从大佛两侧围栏上向下俯看,大佛确实非常的宏伟巨大,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让我不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但在山顶上是看不见大佛全身的,需要顺栈道而下。从山顶望下去,岷江、大渡河清晰可辨,整个排队弯弯绕绕,一共有五个弯道,看大佛的人就排起了长队,游客爆棚,景区内等候下九曲栈道观大佛的佛头片区游客扎堆,现场的人人山人海,人们绕着铁栏杆慢慢地缓行,先绕到铁栏杆顶端,再绕到另一铁栏杆里,速度实在慢。

  对面山壁上正在放映的介绍乐山大佛修建历史的大录像。这里一面山壁处在循环播放着有关大佛的资料与故事,通过观看我了解到: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乐山大佛高71米,肩膀宽24米;大佛头上有一圈圈头发,那是石头雕凿成的,好像一个个漩涡。大佛的一只耳朵,大约有两个大人接起来那么大;耳朵眼儿比碗口还要大,小孩子都能钻进去;他那大鼻梁犹如高高隆起了一座桥梁;圆圆的脸蛋有钟楼那么大;又宽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宽;再看看大佛的上身,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趾甲上能停两辆汽车。他面带慈祥,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虽然年事已高,但仍能显示出不凡气质。大佛一千多年在这里端坐守护着,历尽风雨沧桑,脸上身上好多地方都生了青苔,但那眼睛依然炯炯有神,肃穆庄严,心旌不摇,矢志不渝。2002年7月初8那天11时,在大佛的头顶上方突然出现多彩神秘的佛光,它顿时照亮了一大片天。当时看见佛光的有缘人无不顶礼膜拜。此次佛光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在乐山大佛这个海拔这是极其稀罕的。据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大佛一夜之间就闭了眼。后来有一次它竟然流泪了,至今还有泪痕,大佛慈悲吧!”我观看着若大的坐佛,真的暗暗钦佩着四川人,在没有先进的开凿工具及精准的定向爆破技术,他们竟然用原始的雕琢技术,硬是一凿一凿的雕凿了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用三代人的努力完成了宏大的伟业,赢得万世万民的敬仰。

  栈道自上而下盘旋至佛脚,别看观佛的栈道看起来只有有一百多米,因为游人几乎都是来此观佛的,只好走一路看一路,更主要是栈道窄,不能容下更多的游客,儿媳介绍说走到大佛脚下大约需要两三个多小时,其实如果能到佛脚自下而上仰视大佛,肯定显得更加壮观。

  但因为我们一行带着两个小孩,担心宝宝们受不了,我打消了去大佛脚下看大佛的想法,儿媳了解我对这佛像是感兴趣的,一直问我:妈你不遗憾吗?如果觉得遗憾咱就排队下去,好奇心驱使着我,很想下去看看,我看着眼前那长长队伍,俯视由上而下的栈道 上像小甲虫一样慢慢移动的人群,感觉他们每挪动一步都很艰难,我决心还是不下去了,于是儿媳叫回早已在那排队等了半个多小时的小姨,留下遗憾,希望下次还有机会。

  因为不去大佛脚下了,于是我便趁着儿媳给孙女喂奶的时间,绕过了青龙潭和白虎潭,我们来到了乐山大佛的有关资料所在地。这里记载着一些乐山大佛显灵的事情。其中佛光是可以用科学角度来讲解的。可是佛像在人类的灾苦之年闭眼睛一事却没有正确的答复。虽说是可能被风化的,可是为什么其它更容易风化的地方没有风化,偏偏只风化了眼睛呢?这仍然是个迷。

  这次虽然没看到大佛的全身,但漫步步徜徉在乐山大佛的山中,却好似漫步在仙境。矮小的瀑布,形态各异的假山,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铜像、石像等……都是令人陶醉的。

  就要下山返回了,再一次回望乐山大佛,大佛那高大巍峨的身影让人赞叹,栈道与江水不得不让人啧啧赞叹,我知道乐山大佛的险与美交集是乐山大佛突出一个奇,乐山以山为佛,以佛为山,这是需要怎样的虔诚,历经了多少艰辛才能做到的啊,信仰指引下的壮举深深地震撼了我渺小的心灵。

  从乐山返回,我正在酝酿此文的时候,儿媳妇的小姨给我发来一个有关介绍乐山大佛的视频,或许她知道我心中未能从大佛脚底来仰看大佛的遗憾吧,通过视频我也算是近距离看到了大佛的全貌,相信我与乐山大佛的缘分未尽,在以后的岁月还会相遇,乐山大佛,等我------- (姜秀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