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楠阳的头像

楠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2
分享

瞿老师

瞿老师

文:胡彦琛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30多年以来,由于工作调动,先后在七八个学校工作过,走的单位多了,认识接触的老师也就多了。虽然都是老师,但绝对没有千人一面的情况,正如哲人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叶子尚且如此,何况活生生的人呢?

于是,这么多年以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隔几年就要托人打听瞿老师的情况。这不,庚子年年初,又托人打听了,知道瞿老师他老人家还健在,年近90,现在,常年住在河东店褒国古镇。听到这个消息,我甭提有高兴了,也因此心里泛起满足感,并在心里默默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初识瞿老师是在1985年初秋。其时,我刚刚汉中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新沟桥乡参加教师工作。刚到新沟桥乡被暂时留用在中学,跟我一块儿到中学报到的还有我汉师的同班同学刘勤德。大约两周后,我被派往新沟桥乡硙里中心小学工作,刘勤德被派往该乡新校小学工作。

我俩立马动身,骑着自行车,带着行李赶赴学校。

到了硙里中心小学,我一看,校门是两扇木门,除门框外,几乎由木条打造而成,门楣上方楷书题写校名。学校坐北朝南,校园东西围墙,四排教室,院中石子路经过走廊直通后排教室,再拐,由小门到北边操场。门前有一条东西向土路,路并不怎么宽敞,路边一条水渠,这水渠是从一支渠分流而出的,自东向西而流。

进了学校,我在第二排房前停好自行车。高校长和一个5旬开外的男老师过来了,这位高校长跟我同乡,年近50,之前认识。

“欢迎你,胡老师!”高校长一把握住我的手,眼睛早眯成了一条线,“这是瞿老师。”

“是胡老师吧,欢迎你!”这位瞿老师笑着打量着我,眉宇间透着一股军人所特有的豪气和严谨,但不失平和气概。

“你就住景轩住过的宿舍吧。”高校长一面帮我拿行李,一面笑着安排,“这2间是办公室。你隔壁这是我的宿舍。”

我瞅了一眼,这间宿舍跟高校长宿舍和办公室、厨房属于同一排房子,我宿舍挨着石子路,石子路两旁是低矮、整齐、茂盛的万年青。

我进了宿舍,打扫完卫生,瞿老师进来了,他扫了宿舍一眼:“嗯,不错,挺好的!我就住高校长后背,从办公室进去。你后背就是白主任,学校教导主任,跟我年龄大小差不多。”

许是初次见面,瞿老师平和中自然是多了一丝严谨。

学校安排我教毕业班语文,担任班主任。

第二天下午,瞿老师来我宿舍了,身穿蓝色中山装,灰黑色裤子,脚上的皮鞋亮锃锃的,这次显然随和了很多。瞿老师坐下来,仔细欣赏我刚刚贴在墙上的一幅条幅字画:“嗯!写得好!字好,内容好,写得好!”瞿老师啧啧称赞,“你写的?” 瞿老师笑着问。

“哪里?我可写不出这样的。是我师范毕业时美术老师专门给我写的。”我立马回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瞿老师低声朗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瞿老师徐徐品味,“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然,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瞿老师轻轻诵读完毕,郑重地看着我,就如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审视他的新兵,也如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打量他的青年。很显然,瞿老师的严谨平和里多了一份尊重,一份希望,还有一份开心。“以后,我们就是忘年交了!”瞿老师一把握住我的手,那是一双充满力量、极具温暖的手。

“好!”我立马应道。

我跟瞿老师就这样,很快成了忘年交。

第二年初秋,在全县毕业班考试中,我教的毕业班语文成绩优异,受到褒河区教办和新沟桥乡教委的表彰奖励。高校长和全校老师乐开了花,几乎每个老师脸上都洋溢着扬眉吐气的神采和骄傲。

也就是在这个初秋,中学主要领导打算要我到中学去任教。这事遇到了高校长的抵触和叫板,去中学任教的事就这样泡汤了。

郁闷就此揪住了我的心,一段时间自然是闷闷不乐,提不起工作劲头。

这天傍晚,瞿老师来了,见我愁眉紧锁的样子,便开诚布公、娓娓道来:“人这一辈子哪能尽如人意,哪能没有个沟沟坎坎、磕磕碰碰?就说我吧,我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负过伤,做过账下文员。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回国,回乡,被安排在教育上当老师。刚开始我也想不通:我大小也是立过三等功的。可回头一想,有多少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战士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他们不是娘生父母养的吗? 他们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妻儿?我活着回国了,这是天大的幸运!我有了工作,这是党的恩情!我还有啥想不开的?”瞿老师说到这儿眼眶湿润了,声音哽咽了。他拿手绢擦擦眼,“还说我吧。你知道吗?景轩是我大儿子,现在还是民办老师。老二景林在家务农,两个女子也不成气候,我就指望景轩了。79年那年,政策规定子女可以顶替接班,我一心想让景轩接我班。可乡教委领导却说,学校刚刚上汽,正在汽头上,你作为校长,就再坚持几年吧。再说,这顶替接班的政策也不会就这一年吧。结果你猜咋样?这政策偏偏就实行了一年,景轩接班的事就这样泡汤了,这事我找谁说去?”

停了一会儿,瞿老师接着说:“你年轻,是刚出林的笋子,有大好的前程。现在,全国上下尊师重教,科教兴国,你们是赶上好时候了!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好好干吧,要对得起自己的事业,对得起家长和孩子们!我们农老二的儿女就两条出路,一是当兵,二是考学。农民的子女不容易呀!”

瞿老师说完就走了,他也有些激动。

其时,想进中学任教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个人进步和成长的机遇会多一些。比如,中学老师可以进行大专、本科学历达标提升,或通过函授学习,或通过离职进修。而相关政策规定:小学老师具有中师学历就达标了。

     想着学历提升受限和人生机遇渺茫,心里的郁闷似乎并未消减。

人往往就是这样,在挫折和低谷面前,你完全听得懂别人的开导,但要真正变得坚强,走出低谷,那完全得靠自己,靠战胜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1988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

    这天,我偶尔从报纸上看到了有关招生信息,其中一条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那就是陕西教育学院面对中学教师招生大专、本科函授班学员,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在汉中教育学院开设函授班。这条消息无疑像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瞬间,我看到了希望,感觉自己的人生拐点已然来临,顿时觉得特别高兴。然而,一想到报考条件受限,报考无望时瞬即感到真是空欢喜一场!

    瞿老师看出了我的心事,详细询问我情况,我一五一十跟他说了。

    瞿老师听后沉思良久,忽然对我说:“你想提升学历层次这是好事。可根据报考条件来看,你在小学任教,这确实是件棘手的事。不过,凡事没有绝对的。我看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小学老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成为必然,国家也一定会提倡和鼓励的。就眼下来说,要报考还真得动动脑筋。”瞿老师喝了一口茶,接着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去找找我战友,他是县招办主任,跟他说说,或许他有办法。”

   “好!行呀,那就太感谢了!”我立马眼前一亮。

    几天以后,瞿老师特地告诉我:可以报考大专函授了!

之后,我顺利填报了招考报表,瞿老师跟我去乡教委盖了章,这件事总算如我所愿。

    以后的时间里,我抽空开始复习。5月初,我参加了成人大专函授招生考试。7月初,我知道了考试成绩,而且被招录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7月中旬去汉中教育学院函授班报到,开始了学习。

    人的一生,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若能遇到贵人真诚相助,那实在是一件幸事!而能否遇到贵人,除过机遇外,更多的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做人。你对人真诚,以心见心,保持一颗善良、正直、干净的心,充满正能量,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同样给你以回报。

1989年开春,经单位同事介绍,我认识了妻子。其时,妻正在浅山丘陵地带的一所小学教书。妻于198711月因其父病逝而接班,是以工代干身份。妻是家中长女,家里有母亲、2个弟弟、1个妹妹。母亲操持家务,耕种责任田;大弟在新疆当兵;二弟正上高中;小妹正上初中。

    妻因为父亲病逝还未完全走出沉痛的心境,加之工作繁忙和家中负担较重,所以,我跟妻见面以后,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沉醉于花前月下。尽管如此,妻实实在在打动了我的心:她特别有精神,是一个豁达、善良、纯朴、勤劳的姑娘。接触一段时间后,我在心里默默认定:她就是我要娶的人,是能够跟我白头偕老的人。

    学校老师们也都关心我的婚事,茶余饭后,纷纷论及此事。瞿老师很郑重地跟我说:“看女要看父母。她父母都是实诚人,心善的人,通情达理,勤劳能干。当然,眼下来看,她家负担是重。可人心换人心,患难见真情。人心都是肉长的,你要是认定了人家,那就好好对人家,真心实意对她家人,多担待,别计较。困难都是暂时的,有谁会一辈子受穷?”

    瞿老师的话印证了我的想法,也实实开导了我。

    这年9月初,我跟妻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1991年隆冬,在下雪的日子里,我的女儿出生了,来到了这个世界,给我们这个小家带来了幸福和欢乐。

    也就在这个隆冬,瞿老师光荣退休了。我和学校领导、同事一路送瞿老师回家。

    这个隆冬最大的特点就是雪下得很勤,很大。茫茫原野粉妆玉砌,楚楚村落积雪覆盖,小桥流水咕咕作响,玉树琼枝晶莹剔透。那庄户人家屋顶的缕缕炊烟飘散出改革开放初期百姓们的殷实和幸福,也印证着乡村农耕文化的繁荣和鼎盛,更透出越来越浓的年味。

    我们的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看的出,瞿老师的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是呀,人人都盼望着功德圆满,按时退休。然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谁会看得开,想得通,豁达淡然呢?

    我们把瞿老师送到家。酒桌上,大家自然乐乐呵呵,祝福的话语暖透瞿老师的心头。

    酒宴散场,大家陆陆续续离开瞿老师家。瞿老师也乐呵着自己的心愿:“你们要常来,常来家坐坐!”

    雪风吹散着瞿老师鬓间的银发,我分明看见瞿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也足足体味到瞿老师内心那种人走茶凉的无奈。

如月如梭,光阴似箭,眨眼间近30年一晃而过。

    人的一生中该遇到谁,能碰上哪个贵人,也许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在人生的坐标里,那个与你相互呼应、惺惺相惜、真心以对、不计得失的人应该就是你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忘年之交也是如此。

   “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不管哪个先到,我觉得从容面对、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才是最重要的。

    在想念瞿老师的时候,知道他尚健在,我真的好满足,好开心。

 

                                                                                                   2020325

    作者简介:胡彦琛,男,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工作者,汉台区作协副主席、汉中市作协、陕西省散文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小说刊发于各大媒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