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彦琛
时值初冬,依然想念晚秋,尤其是秋山那抹温暖的阳光。
在晚秋一个晴朗的天气里邀约朋友们一起去留坝龙潭坝游玩。
下宝巴高速,进入马道镇。说起马道,很自然地想起“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若非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
公路的一边是淙淙小河,河水既清且浅,欢快地吟唱着山野的原生态曲子,这声音从幽谷而来,融合了野趣和恬淡,那是天籁之音。阳光映照下的河面银光闪闪。
沿坡下公路逶迤前行,感觉公路有了动感,路旁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带着一树斑斓和诗意匆匆往后退去,路边的花花草草在后退里摇曳着五彩缤纷,好似极不甘心就此退场。我们在秋阳和微风里徜徉,倍感舒爽宜人。
小车驶向秋山深处,渐渐进入腹地,晚秋的气息越来越浓厚。这气息自漫山遍野而来,融合在暖暖的秋阳里。一米阳光,万千芳尘。这气息孕育了千年万年,融合了千年万年。
我们在河边下车,早已沐浴在灿烂的秋阳里了。仰望苍穹,碧空湛蓝如洗,野鹤悠然振翅。斑斓秋山,层林尽染。这番景象,空灵而又唯美。瞬间,我的意念似乎被抽离而出,融入了这灿烂的秋阳里,融入了这斑斓的秋色里。又感觉暖阳照进了心头,且在心头闪烁着光芒,孕育着满满的能量。
此情此景,完全没有逢秋悲寂寥的心境,有的只是欣喜若狂,真想扯开嗓子大吼几声!这番舒爽不是单单一个“美”或一个“爽”字所能表达的。情在秋山,醉在秋野,红尘因缘皆成过往云烟。
河上有座吊桥,对岸的疏林里有户人家。这立马吸引了朋友们浓厚的兴致。这正是:山野晚秋骄阳,吊桥流水汤汤,疏林农舍风光,菊花流芳,追梦人正匆忙。
随朋友们走上吊桥。这吊桥由左右2根钢丝紧拉着,桥面上铺着的木板已然陈旧斑驳,看得出已有些年份了,必是经受了风吹日晒和雨打,以及岁月的无情侵蚀。所以,走上吊桥心里不免发虚:颤颤悠悠已经很难平衡身体了,再想着那样的桥板,怎不害怕?况且还有任性的朋友故意摇晃。可是,当走到吊桥中央的时候这种担惊害怕已经荡然无存了。朋友们或扶拦眺望,或拿出手机拍照,或纵情欢呼雀跃,快意和舒畅都随了暖阳荡漾在山野幽谷之中。
天蓝,山幽,水清,一抹暖阳,一剪时光,一轴美景,一桥诗情。
走过吊桥,到了对岸,才看到这是一户散落农家:房屋背靠青山,门前绿水,疏林掩映,这是绝好的风水。房舍虽已破旧,院落却很干净,檐下挂着早已风干的玉米棒子。主人不在家,只有两三只小狗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见我们不期而至,抑或是完全陌生,这几只小狗撒欢地狂吠,我们进,小狗退;我们退,小狗往前扑。尽管如此,谁也不觉得有煞风景,反而哈哈大笑,兴致盎然。
我们返回吊桥回头张望,见那几只小狗也知趣地溜回了院子。
小车继续沿林荫公路前行,“之”字型的公路完全堙没在山林和秋阳里。峰回路转,移步一景,真正让人体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山一程,水一程,目之所及,哪里都沐浴在暖人的秋阳里。
不知转过了多少个弯,汽车在路边停下来,我们下了车,知情的人说到达目的地了。仔细看,这是一片平坦的开阔地,被夹在两条绵延的青山之间,公路继续向山林深处蜿蜒而去。
路边有农家房舍,檐下依旧挂着风干了的玉米棒子。公路的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白杨树林,猛一看像是白桦林。穿过公路,走过溪桥,就进了杨树林。这杨树林完全凝聚了斑斓的秋色:笔直成杆,树叶枯黄,在秋日暖阳里简直是一幅绝美的水彩画。林子里有石桌、石凳和秋千,另一边还有大大的木轮,倘若在盛夏,这里是绝好的避暑纳凉之所。在林子里游赏,甭提有多惬意了。
出了杨树林,坎下是一条小河,这小河立马勾起了我们的惊喜:半间房子那么大的巨石横七竖八卧在河中。清澈的河水或没过卵石流淌,或由巨石间的缝隙流出,或绕过笔立的巨石而去。
踏着细沙溯流而上,河中的巨石依然是横七竖八,小河是从幽谷而来的,看不见源头在哪里,只是岸边坡岭绵延、层林尽染,才衬托出小河的清幽和秀美。
在驻足的瞬间,忽而感悟到了水的智慧: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由此想到:九曲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沐浴暖阳,涉临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返璞归真,身心愉悦。在纵情享受和完全放松之时,应该感恩温暖的阳光,感恩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在这空灵幽静的天地里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夕阳渐渐洒向秋山,瑰丽摄魂。在依依不舍里我们还须原路返回,逆光里的秋林之美清晰地定格在了记忆的胶片上……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