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到《世界文学》2019年二期,出了一个专辑,专门纪念苏俄作家高尔基的,捧着新到的书刊,闻着淡淡的墨香,不知不觉把几篇文章读完了。喜欢高尔基由来已久,看到这么集中介绍推荐高尔基的一组文章,心里也颇是欣慰和欣喜。写下一些关于高尔基,关于高尔基在我成长中的一些印迹,也算是对自己一直深深喜爱的作家的一点敬意。
高尔基对于我的影响,不单单是文学上的影响,更深刻也是更直接的,是他的经历对于我的人生,对于我最困难的时期给与我生活的指引,像暗夜里的灯盏,照耀着我前行的路。
说起高尔基,不得不说,对高尔基的印象的深刻,还源于中学语文课本里学过的课文《海燕》。语文课本的几百字,从少年青年读到中年,几十年过去了,那只黑色的闪电一直激荡着,那片辽阔的海和天,穿越岁月的阴霾和尘埃,照亮后来的时光。那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只高傲的海燕从高尔基的身边飞出,飞过大海平原高山飞过战争与和平,从黑黑的夜飞进春天的黎明。
二
《世界文学》为纪念高尔基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推出的小辑——重读高尔基,这个名字就很特别,是的,我们是应该重读一下高尔基的,历经时间的洗礼和沉淀,我们也许会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不管如何解读,高尔基作品里那照亮人性的温暖的力量,会愈加清晰愈加明朗,冥冥中照亮黑夜里的夜行人。
小辑里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高尔基及作品进行了重读……高尔基创作的众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和艺术形象,给身处当时黑暗和苦难的大众以前行的勇气、力量和希望,即便当今时代,依然鼓舞激励着人们为追求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高尔基留给我们的不仅丰厚的文学遗产,小说、戏剧、诗歌外,也留下了大量的随笔、书信、政论等,他作为一个作家、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在我们探讨人的使命、生命意义、社会发展、信仰宗教等课题时,我们重读高尔基,重新思考作家和他的作品,也便有了特殊的意义。《世界文学》出这个小辑的意义也便在此吧,为我们重读高尔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漫漫长夜,已然出现的生命的“神秘歌者”,生命的光芒留在我们的生命里,伴我们走过风霜雪雨,走过阴霾尘埃人,一个苦涩的称谓。我们边走边唱,此刻,我们被生命温暖的微光照亮,走过所有欢乐,痛苦,悲伤!
三
说起《世界文学》,对于我,也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冥冥中,在失散多年后,终于又见到了这位生命里难以割舍的老朋友。那还是在上中学时,便有幸认识了这位朋友。记得那时好像是一个春天的午后,从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杂志,对于中学生来说,多是看些作文之类或流行的杂志还很少有人读那种书,杂志很厚,有些破旧,大概是几年前的杂志,我随手翻来,变被里边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记得有一篇是介绍日本作家井上靖的。也说不出当时是什么感觉,只知道这是一本与其他杂志都不同的一本杂志,字里行间都好像透着春天的温暖,每个字都散发着温馨的光芒,照亮,温暖着那个普通的午后,滋养着一个少年青涩的少年时光,就这样,这本杂志便很偶然里来到了我的生命里,在岁月的深处闪闪发光,以至后来也没想到,后来会对我的生活和人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那本杂志便是八十年代初的一本《世界文学》,也记不清是哪一年,是哪一期。
让我们一起重读高尔基,重拾过去那些远去的时光和青涩的记忆。《世界文学》的这个小辑里有一篇,题目叫做《人,一个苦涩的称谓》,这个名字颇为引人注目。这篇文章发表在2018年3月6日的《俄罗斯报》上,文中,作者帕维尔·巴辛斯基将高尔基比作“外星人”,认为他的人生经历就是寻访“大写的人”的过程。
高尔基,在一八九二年,他想出“高尔基”这个笔名,当时他刚刚写完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也是这篇小说,让年轻的高尔基一鸣惊人,自此这个名字,就彻底取代了他的真名——“阿列克谢·彼什科夫”。
高尔基,在俄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哭的,苦涩的,这一点也正好可以解释他早年的悲剧和笔名“高尔基”的由来。
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高尔基没有获得爱,朴素而温暖的人间只爱……暗夜,到高尔基一个人游走在大街,看着别人家的万家灯火,他小小的心灵里是怎样深深的孤独和无依,没有他外祖母那温暖的一点亮光,他靠什么继续存活在那个凌乱,隐晦,冷漠的人世间。眼前的路似乎更加的迷茫,他,小小的年纪,小小的身影,一直在行走着、寻找着,思考着。在白天,在夜晚,寻着那人间的一些微光,一些温暖。
高尔基那悲惨、凄凉又带着些许温暖的童年,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打击。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小茨冈,船上的厨师,还有很多同命相连的人们,甚至乞丐,甚至小偷,给了年幼的高尔基以支持和保护。高尔基的童年,少年时期,走在一个复杂,混乱,甚至冷酷的世界,他的生活里充满了野蛮、愚昧、污秽令人窒息的气氛,让我们体会到当时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的腐败、丑恶,体会到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生活和历程。
最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高尔基从小就善良的内心,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喜欢读书,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磨砺了他也锻炼了他,在生活的困苦面前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
四
在经历了两年的半孤生活后,高尔基沦为全孤。作品叙述了少年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再往后,高尔基成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的名人,二十世纪仅次于托尔斯泰的最有名的俄国作家。他还两度侨居国外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三部,在我高考那段日子里,我把这本并不算太厚的小册子看了又看,一遍一遍,在高尔基每一页的叮咛和温暖里,在艰难的求学之路,我憧憬着美好未来,体味着生活的艰辛。后来在上大学工作后,我一直保存着那本小书,甚至封底都破了,一次搬家,我都没舍得丢弃这本我生命里的小书。
《我的大学》这本小说以其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和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心。它问世之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勇敢前进。《我的大学》至今仍受到读者的欢迎,激励了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气和信念。
谁一次次击打你的魂灵,谁一次次带你走出荒原,你倒下你迷惘你一次次走失的风雪夜,谁在追忆那往昔的似水流年。对比当年的你和今日的你,每当看见自己全身赤裸的暗夜,看见你的身体已经变形,可怜、枯萎、瘦小、皱缩,你觉得你马上就要发疯。哪儿去了,你那额头的洁白晶莹,哪儿去了,那明亮闪烁的眼睛。
上天啊,为什么不让我倒在荒原,一睡不起一去不还或者立即死掉,化为夜空的一阵风,或一片云,一刀结束那反反复复的折磨,再也不见那鬼魅怪影的妖魔乱串。似水流年,阴霾也好,风暴也好,尘埃终会落定,光明终会到来。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此一语,与我心有戚戚焉,是的,我的大学,高尔基的大学,也是我的大学,也不说这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也不说这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宝贵财富。单是黄昏时,坐在自己门前的台阶上,抚摸着书的封面,在夕阳里,听着倦鸟回巢,胡思乱想憧憬未来的那段时光印迹,以至在后来跌宕起伏的生活里,一想到高尔基的经历带给我的温暖和生活的亮光,就足以在心底默默地说一声,谢谢你,我的大学,谢谢你,高尔基!
暗夜,蜷曲冻僵的往事藏在茧中,誰在迷雾的惶惑里迷离走失,一个人孤独地行走,这样的夜晚,没有风,原野上,一棵静默的树,伸展光秃秃的枝丫,在凄凉的寒夜,把四时的欢乐,蕴藏于心底,静观春夏秋冬的更替,独享风花雪月的洗礼,冥冥中的温柔之手,抚摸他干瘪凄寒的心情。暗夜之后,一个永恒的白昼。
五
是的,高尔基的人生经历就是寻访“大写的人”的过程。他用他“苦涩的”经历,对人心怀爱意,就是那样一种“奇特的爱”,既有痛苦,又有激情,既有欢乐,也有憎恨,塑造了一个遥远而清晰,高大而亲切的“大写的人”。草原上的村庄和城市不断拔地而起,而他仍旧沿着草原边缘走何走,不知疲倦地播撒活物,他自己的,还有人类的。
我们小心翼翼踩着伏尔加河春天的浮冰,我们走过歌声悠扬的闪着金色光芒的高加索的秋天。用苦涩捕捉生命的阳光,长着翅膀的灵魂,在梦里飞翔。狂风雨骤雷霆咋惊的天,黑色的闪电扫射了荒原,击穿了夜晚瑟瑟发抖的谎言,卷走了所有荒诞不经的意念。
一个幸福而自信的生命,一盏散着温暖的生命之光的大地上的灯盏,照亮迷惘的人生和黑暗崎岖的路。
高尔基在《罗斯游记》里这样写到,我满怀敬意和亲切,思考着大地上所有的人:所有人都被那附着于他们体内的、战胜死亡的神秘力量所召唤,水恒而不可遇制地将死转化为生,所有人都穿越死亡之路走向水生,死亡的阴翳笼罩着,却无法将他们吞噬。
这温暖,足够我们许多人,温暖几个世纪……
看吧,一直在生命里翱翔的那只高傲的海燕,依然在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我们怎样展开我们自己的双翼,内心变得明朗而单纯。
远远的云端重又轻盈,摇曳着那个跌跌撞撞起起伏伏的夜晚,充沛的意念丰富了整个四野奇异的荒原,天边,一颗弯弯的月牙,清澈,皎洁,静谧。
2020二月二 风生岱下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