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华
(一)沃野千里的秋天
俗语讲,寒露种菜,霜降种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在这万物收藏,天地凄凉的时刻,北方广大的田野上,农民兄弟们却开始了忙忙碌碌的耕田,播种,埋藏种子和汗水,孕育丰收和希望的繁忙之中。李绅《悯农》说,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和这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呢。
是的,离别是人生常事,总有一天会走失,走失的无影无踪悄无声息,尽管那么的那么地不舍,那么地让人伤怀,人生自古伤离别,更哪堪清秋时节。人生的秋天,丰收的田野,你再次走在故乡的田野,在在那乡间的小路上,你更多的是留恋,还是怀想,亲爱的,你是否可以告诉我呢。
古代中国是个农业社会,以耕者有其田为治理理想,其目的是稳定农民,稳定粮食生产。中国土地辽阔,虽有肥瘠之分,但农民以土地立命,愿意以百倍的辛劳,以数辈的坚持,将每一寸荒芜的土地都开辟成农田。如今,四海之内到处是田畴沃野,到处都摇曳着成熟的谷粟,这个景象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在清朝时,每到播种季节,皇帝都亲自带领大臣们去田间地头,直接参与地里的农活,遇见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对农业,对农耕,对丰收的重视与渴望……
(二)遥远乡村的旧梦
在那远远的云端,故乡是洁净轻盈的,儿时的歌不经意的在哪个山坡流过,一朵一朵的云,从山后移到山前从山前移到山后,洁白的云,乌色的云,压城的云,流荡似火的云,一季又一季的风花雪月,在时光里飘摇荡动。
过往遮天蔽日的阴霾,那些破碎凌乱不堪的旧梦,嘶哑的琴弦,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打开窗,打开梦,打开尘封已经的伤痛,我知道雷霆会过去风暴会过去,远方的蝙蝠,依然会是热闹的话题。
那童稚的心,走过,风雨,走过爱情,走过忧伤,放弃名利,放弃烦杂,不能放弃的是,母亲轻轻呼唤你乳名的声音,和那故乡干干净净的月光,岁月使鞋子落满了灰尘,满脸的忧郁和疲惫,心底涌动的是那颗,不曾老去的童心,想家了,故乡的明月还在吗,何时再照亮你甜甜的梦境。走过很久,走过千山万水,逝去了青春,丢失了春花秋月,丢不掉的上母亲那关切的目光,儿时的记忆遥远而清晰,星星还闪烁在天边,你小小的身影走向学校,走了很远了,回头望时,母亲还站在家门口看着你。
再也没有小院子里熟悉的应答,走过高高低低的麦秸垛,走过灯火摇曳的城市,滴滴答答的雨声,唤醒了童年的时光,眼睛在夜里格外地明亮。
走过很久,走过千山万水,逝去了青春,丢失了春花秋月,丢不掉的上母亲那关切的目光,儿时的记忆遥远而清晰,星星还闪烁在天边,你小小的身影走向学校,走了很远了,回头望时,母亲还站在家门口看着你。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熟悉的歌声在那些旧时光里不时响起,如梦似幻,又那样地亲切,那样真实,仿佛昨天还哼着歌儿走在故乡山野的小路上。
所有的植物包括荆棘和花朵,一起缤纷了起伏不定的夜莺的歌唱,一树繁花盛开一阵凉爽的风,吹醒了童年。
可是,所有的随水而流的落花,都流到了哪个地方,只留下一个混世魔王的名号。
阳光盛开的那片乌云,找不到自己的家,只有云游四方,云游四方。
(三)远古先民的农耕生活
在那远古的时光里,大地被苍茫的雾气笼罩,山川与河流如同沉睡的巨人,在混沌中静静等待着苏醒的契机。中华民族,这庞大的族群,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总被冠以“炎黄子孙”的称号,而炎字,指的便是源于我们的始祖炎帝。相传,炎帝诞生于烈火之中,他的诞生如同一道破晓的曙光,照亮了原始的蛮荒。他所在的部落,最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但在炎帝的带领下,他们开始探索定居的奥秘。
炎帝以他的智慧和勇气,教会了人们如何播种谷物,特别是那金黄的麦子,成为他们餐桌上的珍宝。他不仅是农耕的先驱,更是医药的始祖,用草药治病救人,深受族人的爱戴。
在那遥远的古代农耕社会,大地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孕育着无数的生命。晨曦初露,阳光洒在金黄的麦田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麦香的味道。炎帝部落的人们,穿着简朴的麻衣,手持粗糙的石器,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劳作。
男人们弯腰在田间,默默耕耘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女人们则在家门口,一边纺织,一边照看孩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村中的老者,坐在村口的大树下,讲述着炎帝的神话,仿佛那古老的时光从未远去。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田间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像是在跳着欢快的舞蹈。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如同一幅神秘的水墨画。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那么神秘,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
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便围坐在篝火旁,分享着一天的收获。炎帝,这个被神话了的名字,成了他们心中永恒的信仰。他们相信,正是炎帝赐予了他们智慧和力量,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四)农耕文明的薪火相传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炎帝时代到清朝,农耕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那些关于耕作、关于传承的记忆,却如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永不磨灭。
清朝雍正年间,紫禁城外的御田里,雍正皇帝亲自耕种。他身穿朴素的农夫装,手握锄头,如同一位普通的农夫。他一边劳作,一边与身边的臣子交谈,分享着他对农耕的看法。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他的眼中闪烁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畏。
田野里,村民们也在忙碌着。他们挥汗如雨,却毫无怨言。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仅种下了粮食,更种下了希望。他们相信,只要努力耕耘,就能收获美好的未来。
此时的田野,仿佛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金黄色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鸟儿在天空中欢快地飞翔,仿佛在为这美好的时刻欢呼。雍正皇帝与村民们,共同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而那些关于炎帝的神话,也在一代又一代人中传承下来。他们讲述着炎帝如何教会人们播种谷物,如何发明医药,如何为族人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民族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深秋,在这广大的田野上,我仿佛看到了炎帝部落的先民们,在田野间辛勤耕耘的身影;仿佛听到了他们那质朴而悠扬的歌声;仿佛感受到了他们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让中华民族在农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却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的根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心在这片土地上跳动。
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受那熟悉的麦香和泥土的气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祖先的敬仰,对传统文化的怀念,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传奇,让这份传承永载史册,让这份美好永远流传。
(五)土地上汗水滋养的梦境
我走在故乡颠簸的小路,捡拾一些童年的碎片,那些逝去的亲人都还在,人不能活在回忆了,可是梦里偏偏不放弃,来世,或许真的有,尽管谁也没见过。
一朵花开了,又一朵花开了,似乎与你无关,忘记那些不爱你的,和你不爱的,阳光并不遥远,春光虽已逝去。
一阵风,又一阵风,吹过城市、乡村,和你脚下的土地,飘雨的夜晚,泪水打湿了不眠的夜晚,夜,雨滴滴答答,风,轻请荡漾泛绿的枝叶。
一阵心跳,一个眼神,爱与不爱的距离有多远,在夜的寂静,想象美好的时光,一起厮守,与风为伴,与花为伴,与雪为伴,与月为伴,让往事静静地流淌,从清晨到黄昏。
满怀无望的憧憬,过着丰富而无聊的日子,肥皂泡一样,生活的幻灭,其实比梦还快,梦醒了,依然有温馨的泪水,醒着的破碎,干净利落,瞬间便结束一切的悲欢和叹息。
那时阳光正明媚,奶奶屋檐下的鸟窝,燕子衔来了新枝和小小的果实,那个灰色的小鸽子又下了几个小小的蛋,在乡下,随手一抓,就是一把温润的岁月,这个关于童年的节日,哪一阵风吹醒你昏睡的时光。
嘿,那个曾经懵懂青涩的我,你还好吗?几十年后,你知道我多想给你写封信吗,问问那时的你在田野里看到了什么,在去北洼找正在劳作的母亲,你是否也也有孤单而快乐的感觉,在那烈日炎炎日头高高的中午。爷爷在那边犁地,或下大雨光着脚背你回家的日子,犹如就在近前,你,小小的你,你是否知道,几十年后,你虽然远离故乡,故乡的一切都已改变,可那一切又那样清晰地在故乡的土地重现。小小的你,你在哪里,我怎么找不到你了。
几只天鹅在梳理黑得发亮的羽毛,下课后飞奔到那个芦苇荡,迎面吹来凉爽的风,树间叫着现在已见不到的那个叫哇子的鸟,那么熟悉的名字,早已不见的身影,今天又想起了他的名字和歌声。
为什么啊,为什么过去的日子那样慢,象电影的慢镜头,一遍一遍放不完。那远去的,那永远逝去的,总是那么那么美好,让人惆怅,美得像梦一样,梦醒了,只剩一片泪光,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模样。
善恶真假本是世界真实的两面,没有恶的张牙舞爪,又怎知善的雍容大度,没有虚假的谎言和欺骗,又怎知真的可贵与坦然。
(六)深秋大地的回响
一别经年,谁曾忘。在半梦半醒间,想起故乡的云故乡的月,大片大片的田野,轻轻走在乡间的小路,谁在轻轻唱那梦里的故乡。
没人能超度走失的时光,没人拯救碎掉的梦,有时候,疼来得很慢很慢,吞噬接下来的日子,暗夜蝙蝠,一次次惊绕了平庸的生活,谁也无法铲除虚伪的根,白天精彩的欢笑之后,谁也无法不在暗夜无声落泪。
不感谢傲慢与偏见,不感谢,令人发狂甚至窒息的绝望和迷惘,谁是上帝派来的磨刀石,来磨砺你的,不是,那只是魔鬼,妖孽就是妖孽,行者从不说感谢,赶路要紧,天亮就要出发。
我们争什么荣誉,要什么名声,只为曾经的付出要一张证书一个名分,其实,又何必,只要问心无愧,时间是最公平的法官,会给你一个准确的让你心服口服的答案。
岁月如流水,静静地从指尖滑落。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那些关于农耕社会的记忆,如同一段段遥远的传说,却又如此真实而深刻。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2024.10.26 记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