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农夫的头像

农夫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5/21
分享

半生风雨惊初梦 诗心不老悯苍生


——《刘道平诗词选》管窥

 

写诗,往往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年轻人的事。青春年华,固然是被歌咏的对象,然我煌煌中华,礼仪之邦,乃诗之国度,又岂止青春可以被歌咏?殊不知,嬉笑怒骂、是非情志皆可成诗。君不见,自古多少豪杰,为国为民,为道义,为真理,一生求索,诗心永驻。已过花甲之年的四川平昌人刘道平,半生风雨、惊醒初梦,诗心不老、妙笔生花;天地苍生、所见所闻尽皆流于笔下,殷殷情怀,令人仰之弥高。

不流世俗的诗心

人人都有一颗诗心。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名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诗心,是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善于思考的大脑,是积极生活的热情,是怜悯苦难的情怀。刘道平正是这样一个善于“呼唤生活的宝藏”的诗人,所以,他的生活自然不会是贫乏的。从其诗中,便可一览他的情怀和境界。

诗心,是感性的,是灵动的,也是容易被生活湮没的。刘道平的诗心,是感性与理性的融汇,是深埋心间的情志,是独立而无私的。通读他的诗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少有效仿,几乎都是其亲身感悟的诗性表达。刘道平一开始就没有落入俗套,他不是为“学诗”而“写诗”的人。他的诗心也并未受到年龄的束缚和外界的干扰,如泰戈尔一样,总是把平凡的生活和事物,幻化成他笔下活色生香的诗句。另一种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他诗心的“无我”境界。他脱离了众多诗人自以为是的“小我”纠缠和呻吟,凭借对外界的高度感知能力,哪怕是毫不相干的事物,然后饱蘸情怀之墨,流淌出情真意切的诗词妙句。而这,恰恰是评判一个诗人品格最基本的要素。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真正的好诗,绝非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字情趣,而是诗人内心情志的艺术再现。纵观当下,多少“著名”诗人夸夸其谈,各种标榜各种造势,无所不用其极。刘道平没有“千古诗坛三星耀,李白杜甫柳忠秧”的豪气,也没有“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的声势,更没有研讨会、分享会、发布会的运作,他只有“诗成无意传千古,为悟人生记事由(《欲入诗门》)”的质朴,他只有“自知补拙无天赋,纸碎千回亦打油(《开卷学诗》)”的谦逊。

妙趣横生的诗意

有解释认为,诗意是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某种不好表达的曲径幽深的感情,让人看到文字时超越文字本身而联想到某些事物上,并且被这些事物所触动。其实质,诗意就是诗人用文字构建的一个简练而深远的意境,没有了这种意境,自然也就不能称其为诗歌。刘道平的诗歌,十分注重诗意的营造,他也非常善于在平凡的事物里,捕捉到妙趣横生的诗意。

文明社会,不容奢靡。国家也出台“八项规定”,三令五申,杜绝不良之风。刘道平没有缺席,他以自己敏感的触角,写下《婚礼》一诗,予以警示。其中,“郎抱新娘去,客循旧路归”两句,意境深远,余味无穷。“请帖满天飞”的“郎”与“明天又是谁”的“客”对比强烈,使原本喜庆的婚礼,少了些新婚的热闹和真切,倒是多了些侥幸和无辜。

为了寻求诗意,刘道平没少推敲。《咏竹》一诗的后两句“一朝截半成长笛,便喜人间横竖吹”就让诗人琢磨了很久。横笛竖箫,明明是长笛,怎么又能横竖吹呢?诗人明知其理而又执意如此表述,正隐藏着诗人的良苦用意。世间事千奇百怪,世间人又何尝不是形形色色?只有如此不按章法地“横竖吹”,方可吹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和是非对错。正如钱钟书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理之所在,趣味纵横,诗意愈发浓郁了。

曾一度认为,中国文学有着严重的感性沉迷与理性缺失,诗歌自然更甚。清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有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是指对社会、人生要有深入的观察和感受,不断积累创作材料。但不能只“入”,还要“出”。出乎其外才能有创作主动权,才能对生活素材提炼加工。刘道平“入”得很深,更“出”得恰如其分,在完成诗歌本意表达的同时,更使诗歌理趣丰满、诗意横生。巧妙的诗意处理,往往能使诗歌艺术升华到更高的境地。《珠算》一诗,若不看结构,由“上下往来犹让路,高低进退总无言”两句结尾,也算恰当。刘道平却不肯罢休,硬要将其理趣推向极致,终于有了“任由求解天文数,不打人生小算盘” 的佳句。诗意之远,理趣之妙,讽刺之深,不言而喻了。

厚重细腻的诗情

刘道平是一位自生产队会计开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熟悉基层情况,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盼,其诗情厚重而细腻,深厚的民生情怀是其诗歌的又一特点。

娜娜是刘道平在藏区调研时认识的一个孤儿,与姨妈相依为命,九岁尚不识字,因悲悯其境况,刘道平这样写道:“世上何为苦命童,唯亲姨命九秋冬。羸牛作伴嗟泉绿,乱雪沾衣望日红。寻佛谁都生恻隐,恨风从不护花容。欲圆山外蓉城梦,别泪依依洗面中。”读来让人顿生悲悯与感动之情。一生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嗟叹,如今社会,曾几何时,福利房、集资房、商品房不一而足,分房不均、矛盾凸显,住房谋私者自有人在。面对此,刘道平不敢忘记职责,他同样也有抱负:“誓为贫民谋广厦,深刨地府歼文鼠(《满江红》)”。刘道平经历过多个领导岗位,当然深知基层公务员的苦衷。办事员是国家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辛劳和奉献,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他在《办事员吟》中写道:“也被平民视作官,谁知茹苦度华年。折腰唯命人无奈,按部就班情可原。非到谋生逢绝路,岂能采菊望南山。青丝渐雪浑不觉,几个谢辞鸡肋餐。”不知会引起多少基层干部的共鸣!当前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之路的关键时刻,刘道平在基层调研之余,将所见所思化为《访贫》《扶贫见闻》《寄语富翁》等诗作,简单的诗句,却寄托着他杜鹃啼血般的忧思与企望。

刘道平对机关工作也颇多感悟。他在《机关人》中写道:“始觉新鲜久觉烦,果然无处不机关。也言五柳先生好,总是无人自罢官。”今日今时,中华民族正在腾飞崛起,绝非五柳先生所处的两晋时代可企及。再者,世间事有哪一件是轻易就能够做好的呢?古时称大人,今日称公仆,肩上多少担当,心间多少冷暖,但凡今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又岂会学五柳先生去逍遥自在呢?这是刘道平的选择,也是他心中所悟。刘道平年过花甲,阅历丰富,他对人生的感悟正如他在《示儿》中所述:“秦风汉雨几时销,可赴钱塘看涨潮。人小岂能心志小,位高未必水平高。择门不负齐王使,裁锦犹需针线包。天道公平明月在,万千莫向水中捞。”他在亲自调解一信访案后,一首十分贴切而形象的《高压锅》便咏出口来:“一阀千钧头上重,天旋地转口难封。若无轻缓盈胸气,便付安危儿戏中”。诗人应是童心未泯的人。刘道平亦如斯,且看他这些充满生活意趣的诗句:“打开话匣无遮挡,掏尽心窝呼小名(《同窗相见》)”“漫天浓雾锁苍穹,直使行人戴嘴笼(《雾霾有感》)”等。

事实上,诗歌一旦缺乏了情怀和关注,一切华丽的辞藻都没有多少意义;缺乏了良知和温度,一切所谓的头衔都只是个笑话。在刘道平的诗里,我们不仅看见了一颗不流世俗的诗心,感受到了一种妙趣横生的诗意,更关键的是我们见证了一份厚重细腻的诗情,这是宝贵的,也是难以效仿的。

(原载2017年11月9日《精神文明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