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象棋这个简单易而又变幻莫测的世界,最早还是源于父亲。父亲生于一九三五年,十四岁便独自离家,在远房亲戚的帮助下远赴宝鸡,在凤翔县的一个公社当通讯员,后历经反复辗转,最后进入银行系统。到我记事时,父亲已经调回我们县农业银行工作。
父亲属于自学成才的一类,虽然他的“第一学历”只是初小毕业,但父亲心灵手巧,聪明好学,画画剪纸拉二胡,修车做门打家具,个个都做的有模有样。尤其是学识方面更是颇有一些造诣,文化层次在某种程度上也不逊色于科班出身。后来也写得一手好字和公文,成为县农行的“材料撰写专家”。现在依然不辍笔墨,还在间断的研学古文书籍,练习毛笔书法。
下象棋则是父亲最喜欢的业余爱好,而且水平也算不错。原在我们县农行属绝对的“一流高手”,当年曾多次代表县农行参加咸阳市和陕西省农行系统的象棋比赛,并屡屡拿奖。耳闻目染,环境造就,我最早认识的汉字除了我的名字,应该就是“车、马、炮、兵、象、士、将……”。
中国象棋我们都不陌生,其源于战国时期的军事对垒,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九纵十横的方格棋盘,中间楚河汉界为线,三十二个棋子变化无穷。象棋简单易学,趣味性强,覆盖面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百姓布衣,无不可以摆弄一二。
记得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和我的一个发小提着象棋满村上门“踢馆”,结果是屡战屡败,急的满头大汗,输的面红耳赤。两个人经常在家模拟对阵,一遍又一遍的研究棋谱,明明自我感觉以至“炉火纯青”,怎么一开局就没有了套路,很是不解和憋屈。我们村有一个我叫八爷的,早年参加过“义和团”,右胳膊有了残疾,左胳膊力大无比,象棋水平算是很高。我记忆里最深刻,也是他最常挂嘴边的挖苦和讽刺是:“就这水平还下棋,让你两个车都不行,赶紧悄没声的先到猪圈里拱几年再说”。少年的争强好胜和小小的颜面尽扫一地,灰溜溜的收拾棋摊低头就跑。两人“咬牙切齿”的私下商量:下棋下不过,哪天狠狠捉弄他,让他也有丢人现眼的时候。小孩子还是小孩子,“报复”都是稚嫩和可爱的,结果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搞得自己愈加难堪。
后来琢磨发现,象棋上手较快,但要想下的好,成为所谓的高手,可真不是三两月的事情,甚至不是三五年的事情。于是,偃旗息鼓,停止挑战。以卧薪尝胆的决心开始寻找出路,立志修炼,等父亲回家就软磨硬泡的请求他抽时间教授我们下棋技法。同时多层次武装,虚心请教我们村另一个残局高手摆阵破局,他的条件是让我们俩帮他卖韭菜。
韭菜没有白卖,虚心必能感动,苦练终有收获。记得上初二的那个春节,再次整装“出山”,首先挑战了我们村另一个比较年轻的下棋高手--邓仓民。结果我们是一路凯歌,风卷残云,杀的他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仓民哥不停的挠头:“这娃吃了啥了,这么歪,棋路还怪的不行”。我俩站在塄坎边骄傲的招呼:“谁还要下,随便来,几年猪圈不会白拱”,这个年纪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其实我心里清楚,棋技提高不假,但毫无压力和负担背水一战的轻松心态,更是战胜他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又一法宝。从一开始就怕输的思维决定着他必须滴水不漏,纠结和寡断让他失去了取舍的理性判断,从而乱了方寸。但八爷毕竟还是八爷,首次将八爷“斩于马下”又是两年后的事情。
上高中以后,下棋的机会少了许多,只是周末回家偶尔下几盘,亦或是过年才能好好过把棋隐。
大学期间参加过几届学校组织的象棋比赛,虽然未站鳌头,但也都满载而归。上班后就慢慢疏远了象棋,一是工作繁忙,面临的事情太多,很难静心的去下一盘象棋,二是已不屑于普通的棋摊,下棋找高手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否则棋技很难提高,棋艺更不易领悟。
四十岁以后,我对象棋才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象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但更应该是一种人格修养。从学下棋开始直到大学,我都认为我的棋艺是“青涩与幼稚的”,这不在象棋作战水平的高与低,而是对象棋布局和象棋本身的认知还没有达到融合的高度。
象棋是敞开式的,完全透明的变换,蕴藏的只有棋手的取舍得失和进退谋略,也就为什么称之为“棋局”。两人对阵,其实你要常常站在局外考虑,因为你是十六个棋子的统帅。棋盘之中,子子相扣,步步相连,时时谨慎,冷静对待;棋局一开,和为高手,必定输赢,所以便在不自觉中培养成面对成败的良好心态。象棋不像麻将和扑克牌,一部分成败受制于运气,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而象棋的结局只有你和对手的直面博弈,完全掌握在棋手手里,输赢只在自己。
象棋是一门修养课,棋局中可体现出的镇静,耐心,稳重,谨慎,得失,权衡,对对手的尊重和谦让,观棋不语,落子不悔……,无不是个人的修养,无不是对棋手精准的人生锤炼。
象棋其实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中国象棋集成于唐朝,辉煌于宋代。文化兴,象棋兴,易学兴,象棋与国力昌盛、文化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无不蕴含着中国易学的结晶。易学讲的是道,道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卦变化妙趣横生。古代四象代表日月星辰,东西南北,其实象棋棋盘就是易学、军事在平面的直接体现。象棋红黑双方各三十二格,共六十四格,任你变换驰骋;红黑双方各十六子,共三十二子,跨界冲锋,回营守卫,所有这些都是易学的二进制法则;棋的摆放分三排,这些都与卦象相吻合。车有车道,马有马路,炮有炮轨,象护将营,士不离将,兵小列前阵,高手不舍卒,因此各司其职,首尾呼应,协同进退,讲究的是配合作战,体现的是团队精神。
象棋是一项集智力、趣味、竞技、修养、文化于一身的高雅运动。下棋能培养人的心静能力,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能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竞争意识;下棋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好的遇事处置心态,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顽强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同时下棋可以培养人的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和遵规守矩的优秀品质。
因此,我对象棋算情有独钟,而对麻将始终没有兴趣,不是麻将不好,而是麻将不能自己完全决定过程和结局,更是麻将赋予了赌博的载体,只能让我敬而远之。
儿子小时候,我试图多次教授他下象棋,结果不知是时间紧张还是不感兴趣,除了摆棋谱,识棋路,棋技始终不堪,包括我的两个侄子也均是五十百步的水平。我在想,在这个信息爆炸,娱乐纷繁,游戏无孔不入的数字时代,象棋应已不是他们的涉猎对象,装置不奢华、场面不虚幻、感官不刺激。但我坚持认为,没有走进棋局,不会真正了解象棋的内在魅力,这才是他们的认知误区。
早几年回家过年还经常和父亲以及大哥二哥对弈几盘,轮番上阵,不亦乐乎。现在父亲年龄大了,思路已很难和复杂的棋局同步,因此也很少下棋。哥哥侄子们都在劈里啪啦的麻将喧嚣中寻找着快乐,而我只是麻将桌上间或游走的匆匆看客。
现在当我心血来潮或者繁琐碎杂时,也会沏杯清茶,偶尔在游戏上和天南海北的棋手隔空对弈几番,平静下我的心情,回味下我的象棋历程。一阶一阶棋技的增长,一层一层棋艺的提升,一路的陪伴,一路的帮助,一路的提携,一路的教导,铭记不忘。
抽时间下两盘棋,不让浮躁盘踞我整个的心灵空间,不让曾经的爱好蒙上时光的过往尘泥,不让这难得的修养随岁月流水而渐渐的远去散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