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王正功诗曰,“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桂林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但以山水闻名于世,更是有名的“状元之乡”。千百年来,桂林的状元文化为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别致的“文化韵味”,历代状元、进士身上凝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翰墨风流业已成为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享誉“三元及第”的清代状元陈继昌就是桂林人。曾官至江苏巡抚,善诗文,尤工书法,颇具大家风范,奠定了桂林历代以至当今书法家在广西乃至全国的独特地位,翰墨流芳,绵延不绝。而周様先生就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周樣先生兼具古典情怀和现代风华。其书法崇古但不泥古,张扬而不造作。功力深厚,才气纵横。韵脉流畅,气度不凡。先生自幼习书,师从著名书法家帅立志、王春新诸先生。书法以帖学为宗,参以碑学。既继承传统,又注重创新。不断从二王及褚遂良、米芾、赵孟頫、王铎、董其昌等经典法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端正、儒雅、隽秀、劲媚的书法风格。开合有度、气势飞动。看似温文尔雅,不疾不厉,实则气不可遏,一泻千里。
周様先生诸体皆擅。其篆隶朴拙高古,笔势流畅,筋丰韵足。虽不常为,偶尔为之,亦自不凡。楷书端庄劲媚,功力深厚。取法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兼收赵松雪之温润,用笔端稳娴熟,扎实灵动,笔法富阳刚之气,雄浑豪放,神工化一。行草博取唐宋名家,上窥二王之妙,于米元章、王觉斯用功尤勤。笔墨燥润兼具,点画精到,字字珠玑。讲究起承转合,行气连贯,汪洋恣肆,气势飞扬。通篇章法谨严,浑然天成,兼米南宫之势出八面,具董其昌之潇洒简约。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古典风韵,谋篇布局显现出蓬勃的现代气息。风格独具,雅俗共赏,具有书法形式美、传统意蕴美和强烈的观赏感,尤为其书法之代表。余在拜赏先生精品书法之后,钦佩之余,情不能自禁,曾赋诗赞曰:
开卷犹闻翰墨香,风行八面势飞扬。
劲苍朴拙追秦汉,隽秀清灵到晋唐。
古帖传承应似米,新书续衍反成王。
功夫却在诗文外,于此凭添日月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窃以为,王国维所表达的“悬思、苦索、顿悟”之治学三境界,于书法而言,亦是如此,那就是“思古、入古、出古”。
纵观当今书坛,书家辈出。然而,真正称得上优秀者盖寡。窃以为周樣先生即其一也。这当然得益于他长期的对于古典的尊崇、领悟与思考,以及大量的对于经典的临摹、研习与汲取,不断的对于古典书法的实践、探索与顿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今,周様先生经过“思古、入古、出古”的淬炼,出古化今,博采众长,其书法业已自成机杼,渐具自家风貌。
放眼华夏文明,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书法风格演变创新的历史。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其鲜明特征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周様先生之书法天骨开张,俊采焕发。细细观赏,确实有如面对高山秀水,明月清风之感,二王的遒美劲姿,魏晋风骨与米芾的雄强烂漫,八面来风,糅合自然,尽显无疑。在一次观赏周様先生的精品书法之后,我曾经写下这样的感言:“周樣先生书法已渐臻妙境,师古而不泥古。观此佳作,下笔如风,气势非凡。遒姿八面,神完气足。飞动之中不失规整,中宫紧而势飞扬。隽秀之中不失老辣,传承古而格韵新。心手双畅,洵为难得。乃为赋曰:
周樣尊师,尺传鸿绪。
溯之拜赏,惊为独步。
功力深厚,才情独具。
使转自然,开合有度。
融汇诸家,吐珠纳玉。
上窥二王,鼎新革故。
势追米芾,若飞若怒。
随意书来,风流无数。
书格奇崛,临风玉树。
隽秀清雅,憬然开悟。
自成一家,风新貌古。
钦慕之余,爰誌数语。
谨祝道兄,翰墨长舞!
郑训佐先生曾言:“书法应有深厚根基,然后才能自铸风貌”。周樣先生对当下书坛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书法有着一份近乎痴迷的虔诚与执着。观周樣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能体悟到其笔法、墨法与章法的高度融合,从而呈现出一种奔放、遒劲、飘逸之美,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作为一位书法艺术家,他深知技法是基础,是骨,是魂,是故他去四十年如一日坚持临帖,风雨无阻,因而具有了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书法功力。我读过先生临的《兰亭序》《祭侄文稿》,以至洋洋洒洒的《金刚经》,临摹精确,神完气足,足显功力。先生的书法线条张力十足,飞动流畅,颇具跳宕飘逸之美。如此之悟性,足见他的好学深思,以及多方吸收与学习的深入、审慎的德行。从技术角度来看,他对传统书法技法非常尊重,每趋谨严。而细细品读,你又会发现先生的作品并不止于技法,而是满溢着源于长期浸淫于经典临帖而不自觉中所养成的静雅之气和大家风范,而没有职业书法家的俗气、躁气和匠气。
沾溉传统德泽,诠释当代光辉。周様先生在充分汲取传统书法精华的基础上,对当代的书家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包括启功、沙孟海等当代名家,甚至对于硬笔书法,他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身体力行,并取得不菲的业绩,多年来一直兼任着广西硬笔书法协会主席之职,真正做到了“陶冶百家,自铸风貌”。
书法是讲究师承的,书法亦是需要文化滋养的。自古善书者,除天赋、师法、勤奋之外,必涵其学养,亦即我们常说的书外之功。周樣先生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而且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设计师。先生曾为历代书法大师造像,所评所述,用语简约,准确精到,非常人所能为也。他对书法有着深刻的感悟,这从他的一些感言和题跋中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据我所知,周樣先生是一位真性情中人。他毫不避讳他的喜欢饮酒,而且酒后时见嘉作。且看他的书法感言,如记醉后:“经宿方醒,见案上尺素,手痒难耐,刷上一通,方觉过瘾”。如为朋友托书:“现今人多志大才疏,某导托友请写此语,余心所不愿,终为友面而勉为其难,前人有云书有五合五乖之说,遂成此也”。如书法感悟:“老子道“大音希声”,琴意得之于弦外,言有尽而意无穷。虽居陋室寒窗,亦可书为媒、诗曲各抒怀。喜不禁,且半醒半醉间,独享清寂。周樣雨中记并书”。这样的感言还有很多,从中足可看出周様先生书外之功。
书法之风格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清人《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那么,当今书坛崇尚什么?有人说“尚技”,诚然,书法技能是书法家至关重要的条件,但诚如向彬教授所言,技法不是书法艺术的核心,更不是书法艺术的归宿,书法的核心内容是书法家的思想与艺术境界,技法只是表现书法家思想与艺术境界这一核心内容的工具;当代书法家已不再是文学家或者学者之类的文化人,“尚技”成为了当今书坛最为突出的风尚,这其实是当今书法家文化缺失的无奈之举;技法固然重要,但“尚技”不是当今书法发展的健康之路,“尚技”也没法打造出当今书坛的“高峰”,书法学习者和创作者只有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前提下练就精湛卓越的书法技能,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而周樣先生正是这种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兀自在书法的高原上向着高峰攀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书家名垂青史。而大多数书家则被人们所遗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缺少独立之思想,创变之精神。我们不妨梳理一下中国书法邅变之脉络。王羲之为新体,王献之破父法,颜真卿革新,苏黄米蔡,王铎、傅山皆有创变。即使是经典派的赵松雪、董香光等也能立辨其书。当代的如舒同、启功、沙孟海、欧阳中石等亦是自具个人风貌。可见,入古与创新实乃一体,过去的创新在今天已成传统,同此,今天的创新又会成为未来的传统。诚如王羲之言,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周様先生外师造化,内融众妙。故书法自具飞扬之姿,沉雄之美。动若蛟龙出海,静如处子盘岩。飘若流风之回雪,逸如高士之临风。技法艺法既秀,人品书品俱高,所谓形神兼备者也。
周樣先生凭藉手中的一管柔翰,畅游墨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尽春秋。凭藉胸中的一股英气,通贯古今,知白当黑,采石攻玉,尽展风华。在有限的书法风格样式的变幻之中,寄托无限的精神世界。
周様先生的书法象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与铿锵的节奏;周様先生的书法象大江大河,有着奔腾的气势与不尽的力量;周様先生的书法象苍松,有着遒劲的枝桠与舒展的雄姿;周様先生的书法象梅、象兰、似竹、似菊,有着梅的傲雪高洁、兰的君子之气、竹的高风亮节、菊的飘逸淡远......
众所周知,一代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荣擢百代,光耀千秋。而周様先生亦正是二王的忠诚的追随者,当年王羲之能变古法以成千年书圣,我们有理由相信,周様先生以自己的天纵之才,加上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必然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愈攀愈高,成就自己,辉耀后世。
是为序。
己亥年七月廿二日于尚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