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凌风的头像

凌风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5/25
分享

让霞山永远充满魅力

霞山,座落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海滨城市湛江一隅,东临麻斜海,西毗麻章区,南拥湛江港,北连赤坎城,海岸线长28公里。

早期,各占据城市一边的霞山和赤坎,构成了湛江市区。民间流传的“湛江十大怪”之首,便是“一座城市分两块”。霞山、赤坎相距十数公里,仿佛一对分居两地的夫妻,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同在一座城,由于交通不便,我与住在赤坎的舅父一家,长年累月只有春节才见一面。每当舅父带着表姐妹仨来霞山,便是我孩童时最开心快乐的时光。

如今,今非昔比的湛江交通四通八达,霞山的建设也日新月异,成为湛江市中心城区,集湛江的经济、交通、商贸、文化中心于一体,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海港在此落户,中国海军中防御海域最大、实力最强的舰队——南海舰队司令部也在此安营。

霞山原是半渔农村落

清末,霞山临海是一片沙滩洼地,内陆除农田菜地外,随处可见积水污塘。

湛江海湾的不规则潮汐,令海水每天两次由海汊涌入海头巷一带,形成一个可直泊船只的小港,海头港因而得名。距海头港不远,有一个天然避风塘,船只常常在此避风和停靠。渔民趁潮通常会在此兜售水产与海货,邻近乡民也挑来柴米食用与渔民交易,久而久之,潮涨成圩,潮落收市。

那时的霞山,海边滩涂一字排开有茅棚数间,为渔民遮日避雨之所。四周有洪屋村、海头巷、谢屋村、霞山村、郑屋村、炮台仔等村落,稀疏分布,统称海头汛,属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二都管辖。

始自清代,霞山便为渔家商贩的栖息之地。

然而,环抱一个地级市最长海岸线,坐拥优越的自然环境,湛江自古是外国列强觊觎的目标。其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垂涎霞山这个天然渔港已久的法帝国主义,正在图谋将其据为己有。

此殖民扩张掠夺之心,却源于一场台风:1701年,一只法兰西“安菲特里德”号货船出现在南中国海面,风雨飘摇中搁浅南三岛。匍匐上岸的法国船员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惊得目瞪口呆:海口惊涛骇浪,湾内浪静风平,宛若隔世。于是,在等待拯救的几个月,船员偸测水道,暗绘地图,谋划回国密献政府。

这个偶遇,后来不幸酿成了霞山历史的拐点。

近两百年后,法帝国主义用武力轰开了清王朝这扇大门。1898年3月,法国以“囤煤”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南省海面设立趸船之所”,然未等划界谈判,竟悍然派出战舰直入南山岛和海头讯,武装强行登陆。

这一野蛮暴行,激发了湛江人民的极大愤慨,一个历时20个月、声势浩大的抗法斗争从而爆发。而打响抗法斗争第一枪的是海头讯(今霞山)南柳村人,他们以特有的执著与血性,高举抗法义旗,组织义军,抗敌守土,率先拉开湛江人民抗法斗争的序幕。

或许,这样一场震惊中外的抗法斗争,也带给我们对于霞山人刮目相看的思考。

1899年11月,一个永远回荡在湛江海湾令中国人揪心之痛的声音是,继香港、澳门之后,大清国被法国胁迫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因和睦之由,中国国家将广州湾(即湛江)租与法国国家”,把包括霞山在内的麻斜海与周边原属吴川、遂溪的部分陆地划为西营市,就这样“租”给了法国人,这一“租”就租出去99年……

法国殖民者侵占湛江后,将西营作为中心城市编制了城市规划,陆续建造码头,修筑公路,开办洋行、邮政,设立学校、教堂,加紧开发和掠夺。此时西营屋宇渐多,最早沿海岸线建成的有海边街(今东堤路),垂直海边街连接码头的有贝丁街(今逸仙路)。随着城区扩展,填洼地,废田园,破产农民纷纷入城做工,西营居民逐渐增多,出现一批贫民小贩住宿的区域。火烧街、水浸街、刮流街、洪屋街等一批街道相继产生,市容初始,形成商埠。

法国人这个规划,尽管充满殖民地色彩,却搭建了西营军事、政治和自由贸易港的骨架,广州湾为此航运发达,商贸兴旺,一派繁荣,有“第二香港”之称。这个规划,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日后发展为中国南方著名滨海城市奠定了经济基础。

东方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此时在雷州半岛迎来第一次剧烈的冲撞。 然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日军也占领了广州湾,霞山人民顿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所幸这黎明前的黑暗很快于1945年结束。随着日本宣布投降,中法两国继而协商,让广州湾从此回归中国,并更名为湛江市。于是,在离开半个世纪之后,湛江提前53年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营,霞山人民从此摆脱苦难,苦尽甘来。

城市发展踏上快车道

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当年民间流传的“一座城市分两块”的湛江,因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崛起,霞山、赤坎早已手拉手,心连心,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窘迫。

霞山天蓝,海碧,树绿,花红,南国海滨城市风情浓郁。一条依傍着海岸线延伸的“法式风情街”,将浩瀚妩媚的大海与柔情蜜意的异国风情扭结一起,“写生的画家”、“演奏的琴手”、“牵狗的洋妇”与“奔跑的车夫”、“炸虾饼小贩”、“长袍马褂男人”,沿途的塑像撩动一路的浪漫,诉说着过往,感怀着沧桑,一如独坐于历史街肆茶馆中的老迈茶客,把岁月流逝,把世事变迁,把悲欢离合尽收眼前。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的二十几年间,霞山改造老城老街,修建扩建马路,客货运交通枢纽“湛江火车南站”,最壮观建筑物“市委大楼”,湛江地标“邮电大厦”,湛江商业城“友谊商店”,霞山文化娱乐中心“工人文化宫”,闹市绿色精品“霞山花圃”,湛江城市客厅“海滨公园”、广东省重点大学“湛江医学院”、“湛江水产学院”,一个个拔地而起,沿着霞山城区的中轴线建设,成为湛江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

1984年5月,乘着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东风,霞山在一轮改革大潮中呈现一派异彩纷呈的绚丽风光。湛江市“经济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被一个个地提出来,并且一个个实实在在地实现了。

霞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版图在悄悄地形成:

被誉为湛江速度的人民大道工程于1986年11月完工,一条六车道、10多公里长的大动脉贯通南北,把霞山、赤坎和开发区连接起来。处于霞山的人民大道南成为湛江商业中心圈、旅游文化休闲圈、交通网络中心圈,在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交汇的几公里范围内,雄踞着广州百货商店、国贸商城A、B座、城市广场、怡福国际、江霞广场、数码城、鼎盛广场等8座商业大楼,是湛江的城市商圈和财富平台。

随着市政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霞山城区中轴线多了“时代广场”、“人民广场”和“世纪广场”,它们由东到西,沿解放大道布置,呈现国内一般城市少有的广场景观。碧水蓝天,海浪白沙、绿廊幽径……已成为湛江的标志性名片。

在老百姓眼里的霞山是另一种发展的新景象: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河流清澈见底,一簌簌紫荆迎风摇曳,一群群海鸥翱翔千里。

2009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全国城市环境综合考核结果,湛江空气质量名列前茅,被专家们称为“绿色的梦疆,南珠的故乡,海鸥的天堂,群众的城邦”,湛江高居“中国宜居城市”第二名。

关于宜居,国际标准诸多,主要科学评价包含社会文明、经济富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便宜、公共安全六大方面,湛江坐上宜居城市第二把交椅,霞山人功不可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霞山的创造,霞山的贡献,如今天的广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对人类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一样,你无法忽视,也无法不被它的闪光点所折服。然而,受居住环境、地理气候、生存方式的局限,霞山人的文明程度远远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

许是霞山曾是半渔半农村落,许是霞山人弃农从工不过八代,“湛江十大怪”中还有一怪就是“人不穿鞋牛穿鞋”。家姐60年代初的高中毕业照,前排端坐的一溜穿着人字拖鞋,据说这鞋还是全班同学勉强凑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生活习惯比较随意,甚至有些不拘小节。

霞山历史上的“火烧街”、“水浸街”、“刮流街”,也为这一区域的居民结构作了形象的注解。

旧时,“火烧街”多为竹棚草房,三教九流人士在此聚居,群体比较复杂,连排的草屋、成片的竹棚水泄不通,一年到头火灾不断。“水浸街”以贫民、苦力居住为主,房屋多是木屋。街边一口污塘,常年污水蔓延,为免水浸,此处房屋像踩高跷般建在木桩上。小贩、手工业作坊者面朝大海,沿海岸建起的铁皮屋、瓦平房参半,因与潮汐朝夕相处,加之本地话称海潮为“刮流”,“刮流街”由此得名。

由于生活不易,这三条街居住的群体均为社会底层,精神层面贫瘠,文化素质不高。

1954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飓风正面袭击霞山,海堤崩决,避风塘的渔船被冲上岸,湛江大戏院的阳台被扭成麻花,天主教堂十字架塔顶折断悬空倒挂,霞山的房屋几乎摧毁,整座城像被洗劫一般,满目疮痍,一片狼藉……

这场台风,给霞山人民留下了沉重的创伤,但也带来人们对防台的重视,唤起城市建设的活力。

如今的水浸街、火烧街和刮流街已分别更名为新发街、爱国路、东堤一横路。这里楼房林立,绿树葱茏,密匝匝的紫荆花阿娜多姿,木屋、茅棚、铁皮房早成了历史。然而原来的老街坊基本住在这儿,居民依然保持濒海临水那种悠然闲适的生活。

在漫长的岁月里,尽管经历过法国西方文化四十六年的渗入,却丝毫不影响霞山人祖祖辈辈养成的生活习性:

炎炎夏日,街头巷尾“膀爷”多多,或勾肩搭背马路闲逛,或三五成群喝酒猜拳,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夜深人静,喝酒猜拳、打麻将、对着电视K歌,隔三差五在夜空彻响,婉转悠长,“夜半歌声”不胜扰民。

十字路口,人车抢道习以为常,行人强穿马路屡见不鲜,“摩托”横冲直撞比比皆是,危险场景触目惊心。公园草坪,花草树木不爱惜,拍照兴起就手摘,绿化地带任意踩。

小贩不进市场,习惯挑着货担走街串巷,沿途叫卖:“虾酱蟛蜞汁——”、“卖——杨柑叶噢”、“铲刀磨铰剪”、“猪骨换糖胶”、“烂——补补”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老城小区衣服、裤子当街晒,“万国旗”展一排排;“城市牛皮癣”无孔不入,小张贴、小广告撕不掉盖不住,城市“脸面”脏乱不堪。

这绝非滋事惑众。种种不文明行为的“集结”,放大了就是城市容貌的污点,再上升就是市民素质问题。

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谁都说自己的家乡美,作为土生土长的湛江人,我在言说霞山时却常常感到笔力不足,描写乏力,这一点连生活和战斗在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也都认同。

文明是城市个性的标识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生命体。市容环境有如脸庞,高楼大厦有如躯体,道路江河有如经脉,而文明程度,则好比它的“精气神”。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仓充实衣食饱暖,老百姓荣辱观念才有条件深入人心,才能自觉、普遍地注重礼节崇尚礼仪。经济的发展衍生了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二者水涨船高、相生相随。霞山区执政者深谙此道,先贤的至理名言,对现实有着不可抗拒的指导作用,关键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今所用。于是,围绕城市功能与品质品位提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通过实现人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成为霞山区桌面上亟待解决的大事。

无疑,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正是以修其“身”再其“性”的自然递进,是“仓廪足”后对“知礼节”的更高追求。而“创建文明城市”这个过程,需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一件件落实、一项项推动,才能让群众从创建中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霞山区委领导班子感受到巨大压力,却信心满满,明确号令:以人民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将是贯穿整个创建文明城市的红线,是全体共产党员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要着力抓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让市民获得更高的幸福指数。

霞山近117平方公里红土地上,全民动员,家园易容,一台“创建文明”的大戏正拉开大幕。

就说我所居住的海滨街道,它地处“湛江八景”之一的观海长廊中轴线,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坐拥南亚热带海滨风光,极目水天一色的醉人海湾,被市民誉为霞山富人区。为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全区创文明示范点,霞山区创文现场办公会就在其辖区海宁社区召开,并以海宁社区作为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的“创文”工作。

海宁社区不负众望,按照“党建引领创建,创建提升党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努力调动辖区党员积极性,社区“创文”工作亮点纷呈——

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电教室、科普活动室、青少年科技创作室,棋牌、书画、舞蹈健身室同时开放,居民有了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2016年社区公共服务站落成,开设“四点半课堂”、“社区绿色网吧”以及远程教育室。每天下午4:30时放学之后,孩子们来这里写作业,听辅导,参加兴趣活动,填补了家校之间的教育空白。

抓住“创文”契机,投入资金拓宽社区公共空间,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社区快乐广场、海宁社区小游园一个个建成,文化设施日渐完善。

整合资源,发动党员、群众持续开展爱心服务、公益宣传、信息咨询、禁烟控烟、小区家政、帮扶济困、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氛围。

粗略走一圈海宁社区,感觉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有淡淡的花香扑鼻。我在一个“创文”宣传栏前驻足,宣传内容图文并茂,以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为主。社区快乐广场恰巧开展义诊活动,资深医师正给问诊的居民把脉、测血压、血糖,为大家解惑释疑。社区小游园新添了些健身设施,有居民在伸伸手、弯弯腰,怡然自得。

听陪同的社区主任赖红月介绍,2019年海宁社区开展惠民活动15场次,恒常活动除寒暑假外,每月至少20场次,如:“感恩陪伴,共同成长”暨430课堂总结大会,“爱•回家”、“感恩母亲,让爱随行”主题游园活动、“当端午遇上六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文明进社区,和谐邻里情”文艺汇演等等,满足了居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追求。

在诸多活动中,最有趣的要数花样幸福之亲子花艺活动进社区。当日风和日丽,20对亲子家庭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花艺展示,当一簇簇各具韵味的花束完成时,参与家庭喜不自禁,成就感满满。现场笑容可掬的志愿者,从场景布置、签到拍照,到热情指导小朋友创作,令围观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称赞。

城市颜值与气质共修

海宁社区的“创文”标杆作用,形成的示范效应逐渐显现,全区“创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的党群服务中心,先后在工农社区、人民社区和人民大道中等12个社区建立;满足社会各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建设、洪屋、文霞、录霞、新园北等23个社区建成。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因此,社区党建联合促进会、楼栋党支部、“创文”党员责任区,一个不少地在街道的各个小区和居民楼栋搭建起来,实行党员亮身份、1+N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打通城市党建引领创文的“最后一公里”。

为打好“优化提升城市功能,着力改善市民居住环境”这张优势牌,区委主要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一把手、街道书记纷纷走出办公室,采取“一线徒步工作法”,走进街道、走向一线、走到群众当中,亲自了解沿街企业整治与市容美化的轻重缓急,切身体会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

因为走向一线,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成为头等急迫之举——

区环卫处与侨银公司携手,将所有干部、职工编入该公司各站、队,共同加强城区环保巡查;增招200名保洁人员,增加清运车辆投入,加大路面冲洗和清运力度,全区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公安交警、团区委、街道联动,全区大街小巷统筹规划停车位,实行车辆规范停放;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严禁闯红灯、逆行、无证驾驶、不戴头盔、超载及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

针对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无人管理小区、城中村卫生的脏乱差、主次干道的交通乱象,组织百日攻坚行动,集结力量破解交通、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难题。

持续不间断地巡查,对沿街乱搭建、无证乱摆卖、车辆乱停放、户外乱拉挂、占道乱堆挖、广告乱张贴等“六乱”现象进行强力整治。

因为走向一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拨出近700万元专款,增聘交通辅警、城管执法协管员、治安联防队员,每个街道配招50名卫生保洁员,强化交通维护、城管巡查及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动工兴建工农、新兴街道两个文化站,为辖区10个街道各购买1台巡查电瓶车、2台电动车。

主干道悬挂“树文明新风”内容的红灯笼、中国结灯饰,以创意彩绘美化海滨、人民、椹川大道沿线242个通信、供电箱体,在各大交通路口设立遮阳篷,让等红灯的市民不再受日晒雨淋之苦。

印发12万份市民文明手册、6万份规范停车温馨提示,以铺天盖地的公益宣传标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霞山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港城创文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显而易见,“一线工作法”是深入群众、真抓实干、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

霞山的街道,是城区的一个个历史老人,负责记录着本土的每一个过往,每一个人走过的印痕。居民对街道空间有着深厚的情感,不能轻易地割舍,故老旧城区的改造一直是个难点。对此,爱国街道洪屋社区书记吴金深有体会,她百感交集地说出三个:的确难!

洪屋路片区位于霞山旧城区东侧海边附近,历史上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西营城市形成的最早街区。解放前在这里生活的除了洪屋村民,再就是“咕喱佬”(码头搬运工),或是逃难到“广州湾”谋生的外地人。居所多为茅房,或是用废旧材料搭起的简易棚,解放后才逐渐出现一些砖瓦结构的矮楼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市政府根据相关规划,曾计划对洪屋路、东堤路和汉口路一带进行改造,开辟为霞山的环城路段,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搁浅,故洪屋路至今基本保留解放初的原貌。

管辖这样的社区其难度不言而喻,然而千难万难却挡不住洪屋社区居民“创文”的决心。

针对现状,社区党支部狠抓辖区卫生整治,增配13名市容保洁员全天候清扫保洁;对卫生死角、建筑余泥,做到立现立整,日产日清;配合区环卫处上门收垃圾工作,印制3000份《致辖区市民一封信》发到各家各户,垃圾收集率达百分之百;与市城综局紧密配合,完成食品进出口公司小区升级改造,无人管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下功夫抓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分片包干与集中执法相结合,一个一个商铺巡查、一条一条街道治理,2019年拆除违章搭建5起、路面石墩35处、违规招牌、遮阳篷101个、废旧单车服务点1个,清理沿街门店乱张贴78处、“牛皮癣”广告234张,整治跨门槛经营167宗(次),有效遏制辖区的“脏、乱、差”现象。

洪屋社区党支部一班人实干、巧干、能干的作风让我钦佩不已,而当我走进他们的文化服务站时,瞬间又被那个“爱心超市”所折服: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生活、学习用品,这里的货物只换不卖,居民只要多做好事积攒得分,凭积分券即可换取。

在洪屋社区小公园里徘徊,有个声音一直在耳畔回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知道,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要挤出一块休闲地谈何容易?可吴金他们硬是做到了。我突然感到,那个声音是霞山的脉搏,是霞山人的脚步声,那么坚定、浑厚、有力,正一步步地朝着目标,咚咚咚地走去……

让文明甘泉浸润人心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标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最美底色。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是每一名霞山人共同的心愿和追求。

采访中总有一些小事、一些微小的细节感染着我,温暖着我。解放街道民享西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由党员陈广龙捐赠的。当获悉社区“创文”工作存在短板,陈广龙二话不说,随即将自家住宅首层无偿地献给社区。120平方米的房子麻雀虽小,却开辟有学习室、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陈广龙还搬来自家的投影仪,左邻右居闻讯捧来电风扇、小盆景,加上有关单位送来的电脑、文体器材和图书、桌椅,令这个文化服务站五脏俱全,被装扮得精巧而温馨。现在,它已成为民享西居民、尤其是青少年业余生活的聚集点。

一个人感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陈广龙的奉献精神,犹如港城一粒小水滴,缓缓汇流,终将奔涌为汪洋。

2019年一个深秋,12K公交车上发生一件平凡的趣事。一位老人提一箱鸡蛋由赤坎到霞山,在军人俱乐部下车时遗忘在车上。这趟车行至终点还有四站,乘客上车下车,接踵而至,可是鸡蛋始终没有被谁顺手牵羊。当老人赶到终点站寻觅时,只见鸡蛋毫发无损地仍在原处。“鸡蛋旅行记”事情虽小,却彰显了霞山人的形象品德,折射出这座城的文明善美,起码让我知晓,这个世界总有一些平凡比伟大更感动!

走在霞山的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气息。公交车上,霞山人主动让座已成习惯,成为不由自主的行为。我的一位作家朋友从佛山来湛江采访,天天往返于海洋大学至霞山路段。由于常年熬夜,他人到中年却满脸沧桑,每每搭乘公交车,每每被年轻人让座,内心受到不小的冲击,他尴尬地问:湛江人这个习惯真的不是作秀?

在“创文”的进程中,无论是霞山人还是来到霞山的人们,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文明创建,已形成霞山气象;文脉传承,略彰显霞山气质;文化建设,更凸显霞山气派。两年多时间,霞山拆违建、整市容、强基建、惠民生、树典型、倡风尚,从强化管理到提质升级,在这场不停步的文明“长考”中汇聚力量、奋力前行,踏出一步一个脚印的铿锵步伐。

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霞山以文化为载体,将文化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素质、促进和谐发展的民心工程,文明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

2019年9月至10月,为庆祝祖国七十华诞,霞山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进社区”、“我们的节日”中秋、重阳晚会、“为祖国祝福,让梦想飞扬”大型国庆文艺晚会,以及庆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参与的群众成千上万。由退休大妈组成的紫荆海艺术团,在霞山步行街“百姓舞台”献演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她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等内容融入节目编排,以歌舞形式展示退休后“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寄托”的精神面貌,表达倡导文明新风、共创美好家园的愿景。

伴随全区各街道文明实践所、各社区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霞山区文明实践中心成功被定为省文明实践试点单位,为霞山注入了创文的内生动力。区委领导多次强调:我区作为中心城区,是创文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和决战决胜的毅力,众志成城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开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新局面。

入夜,我从悦趣合唱团训练出来,满城火树银花,满眼流光溢彩,惊喜万分,干脆放弃乘公交,沿人民大道徜徉。

此时此刻,道路两侧火红喜庆的中国结灯饰,把霞山最繁华的交通主干道点缀得喜气洋洋,每个中国结里镶嵌的不同文字,星光点点,韵味悠长,牵引我一盏盏追逐,一字字寻味,一趟趟回放:“抓党建,促发展”、“讲文明,树新风”、“我奉献,我快乐”、“新时代,中国梦”,霞山一个个华丽蝶变,正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夜幕之下,绵延不绝的灯饰像两条红彤彤的长绸,守护着城市,守护着安宁,守护着霞山人的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