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湘益有秦的头像

湘益有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2
分享

路遥榆木知你们心

精彩的故事,永远只有开头,没有结尾,就像成长......

小学时光,两个堂弟和我加上我的弟弟,我们自封为“四人小分队”,因为我年长,自然就是他们的老大,常领着他们变着法子开发各种游戏。

广阔的田野,池塘旁小溪边,条条田埂道道坎;高高低低的山丘,大大小小的山头,都有我们疯跑打闹的痕迹。春到,入山摘各色野花,寻茶片茶泡;夏来抓蜻蜓,爬树上逮知了,抓泥鳅钓青蛙,烂泥里打滚,小溪里捕鱼;入秋爬草垛堆,山坡“摸爬滚打”,偷摘邻居伯伯家还没有成熟的橘子,偷挖地瓜,山里烤,时不时还引发“火灾”,小规模的我们可以自行浇灭,但每年总有那么一两次会引发大火灾,惊动大人们一起来扑火,他们也会责怪几句,说危险之类的话云云。但乡里孩子,野惯了,也学会了“听话”,大人们责怪之后,我们该怎么玩还怎么玩;冬天经常是伴着雪花一起来的,堆雪人打雪仗,揭冰棱子,挖洞藏雪,打四角板,输得多的甚至还把书本都拿来折了······记忆中聚在一起的时光里,就没有读书习字的美好画面。

还好的就是,那时候读初中不用选拔,只要不是差得离谱,都可以沐浴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

那年,我念初一;那天,礼拜六;那时,下着秋雨。

已是黄昏,我刚从外面“野”回来,看到中午就去菜园子劳作的母亲还没有回来,于是准备用专心写作业的“真相”博得母亲的放心和夸奖,只是书桌上作业本、书本、笔记本、钢笔,都不在行阵里,连昨晚上停电用的蜡烛也“泪流”一圈。三下五除二,马上开始“打扫”现场,刚整理完桌子,摊开书本,坐好,就听到外面有人喊我名字。

“谁呀?来了!”一边应答,一边飞奔到门前。

“是我,卓老师!”清脆的声音入耳。

我一下子怔住了,不知道如何开口,事实上我也是傻傻地呆在那里,一言不发,不知所措。

“不要紧张,老师来家访一下!打扰你写作业了哦!”班主任卓老师侧身进门,微笑着说。

“没有没有,卓老师......我妈妈不在家,老师!”我当时就想家访肯定是要找大人的,所以大人不在,老师应该很快就会回去的。

“没有关系,来家里看看,只是想了解一下你们在家的情况,没有其他的。”卓老师看出了我的紧张。我突然觉得之前以“老大”身份换来的“足智多谋”“底气十足”甚至是“威风凛凛”“镇定自若”等等,现在一点也派不上用场。

简单地交流之后,我渐渐没有那么紧张了,只是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毕竟这些年下来,从来没有老师来过我家里,至于“家访”这个词语,都是我第一次听说的呢!

正当此时,母亲挑着桶什么的回来了。

“妈妈,我们班主任老师来了!”我赶忙过去接过扁担。

“您好!您好!你看,家里乱成这样,都不好意思!”母亲从小没有上过学,但是她很尊敬老师,“你看,辉辉也没有早点说,要不我就早些回来,准备一下!”

很显然,一向热情的母亲,感觉到了待客的不周。一边招呼老师进屋坐会,一边要我去倒茶。

“不用了!不用了!我马上还要回学校,就是来家访了解一下情况!”卓老师拉住了母亲。

我知道,在学校老师交代的事情、布置的作业我是不拖欠的,还有就是学校的各项纪律我也是遵守得可以的,就属于那种平平庸庸但不得过且过、表现不好不坏,学习不温不火的那种吧!

现在回想起来,身为班主任的卓老师应该是感觉到了我身上缺乏的那种全力以赴,是的,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目标什么是人生理想之类,对于明天,完全没有概念。

接下来是卓老师和母亲的各种聊天,我则是旁听,其他的内容记得不太清楚了,但老师离开之前的那段对话至今我仍铭记于心,还包括当时我们三个人站的位置,各自表情,当时的天气情况等等,一直烙印于心。

“你对益辉有什么要求吗?”卓老师看看我问道。

当时,我的心既紧张又憧憬,紧张的是,母亲一直乡里务农,没有多少学识,我不知道母亲会怎么回答。憧憬的是,我从来还没有听过母亲关于对我的要求的心里话呢!

母亲微微一笑,略带腼腆。

“我就希望她不要像我一样生活,太辛苦了!多读点书,考个大学!有个美好的明天!最好也当老师吧。女孩子当老师挺好的!”这是我知道的,在母亲才六岁的时候,外婆就离开人世了,虽然上有哥哥姐姐,但都要跟外公要出力赚工分,根本无法照顾母亲,更有甚者,母亲还要照顾比她小三岁的妹妹,这些往事母亲是时常在饭桌上提起的,只是每次都轻描淡写,从没有听她说过“辛苦”之类的字眼,甚至一句抱怨都没有,总是那样“咋咋呼呼”,那样阳光热情。

瞬间,我好像读到了另一位母亲,一位对我有那样美好要求的母亲。瞬间,我好像觉得自己很是重要,这么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我的身上,要知道那时我在左邻右舍眼中,就是“破坏分子”“疯丫头”,不太像有学习天赋的。况且从小学到初中,学霸一直都是和我们同村的伯伯家的儿子。相比他,用邻居们的话来说我就是“榆木疙瘩”一个。这种看法的改变一直到我考上大学,到后来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现在每次回去,邻居们总会和我久聊,或许,他们已经忘记了那句或许就是随口一说的但被我铭记于心的玩笑话,毕竟,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她很有潜力的......”这也是第一次听老师当面的鼓励,只觉得心头热热的,当时我心里想的就是一定要“发狠读书!”

“是的呢!只要发发狠,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好的!”母亲看着我说道,尽管平时她也经常说要我们“发狠读书”,总觉得那天那时那会听来,那话就像是支起心灵帐篷的一根柱子,忒坚固无比!

在乡下务农的母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能说出如此深奥有哲理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亲在孩子面前都是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用与生活做交易赚来的成长的感悟和勇气,鼓励我们在生命的原野、青春的战场里驰骋。

多少年过去,当年全校师生公认的才华横溢的美女老师已经是行政领导,但仍坚持带班做孩子王,看着她微信圈里晒出的张张灿烂笑脸,就知道孩子们该是有多么幸福呀!要知道,他们的老师,在那个年代就有“家访”理念,懂得家校合力之重要;懂得开发第二课堂,尽管顶着学校的压力也要将“野炊”“校外拉力五公里跑”“20多公里徒步励志行”等进行到底;懂得用书信与我们交流,解决成长路上面对的敏感话题等等;课前有励志演讲、自掏腰包买书籍创建读书角、手把手教我们出黑板报、班级进行查字典比赛......让我们明白成长是自我最深的觉悟,用现在的话来讲,教育是对生命的唤醒,教育就是让一个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他律成自律,教孩子成为一个有精神内涵的真正大写的人。

或许,卓老师,真的不知道,她那次的来访,给了我一种转角遇到爱和信任的感觉,让我学会了走进,更让我明白并牢记了,我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母亲美好祝愿的实现和老师们殷切的期待。以后的学习中,我总以“你很有潜力”“发发狠,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好的”来勉励自己,再坚持一会,再多坚持一会,所有美好必定如期而至,终究路遥榆木要知你们心!

长大后,成家立业,相夫教子,我也成了中学老师,教书育人,尽管还走在成长的路上,尽管在教学教育理念日夜更新的今天,但我仍然讲着那时候的故事,主题为走进、信任、尊重和唤醒!

(注:《路遥榆木知你们心》,首发于《江南视野》2021年第一期总4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