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在尽黑尽黑的夜里,遇风也不会灭。而灯发亮才有光,以至有光明。不发亮,就无所谓光,那就会是黑暗。我心中的的灯长亮。
读吴伯萧《灯笼》一文的时候,我脑海里闪过的就是挂在台阶边台柱上的那盏明灯。说是灯,其实就是一盏普通的白炽灯,只是瓦数大一点,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100瓦的。
夜间,明灯亮起,能给乡下的夜增添不少光亮,甚至还能照到水泥坪外的田垄深处。关于这盏灯的故事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儿时,母亲总会嘱咐我,写完作业睡觉的时候,如果父亲还没有回家,一定要记得打开台阶上的灯。一开始我只是照着做,时间久了,我也会纳闷,问母亲电灯一直开着浪费电,为什么要开着呢?
“因为你爸爸还没有回来呀!灯开着,等你爸爸归,敞亮啊!”母亲这样回答的时候,我也没有特别不一样的感受。
直到有一次,我晚归。远远地看着夜幕上那片光的时候,顿时心里升腾起一阵莫名的温暖来,现在才知道,那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与黑夜抗衡的力量。
“家里有人,爸爸妈妈在等我回家”......这样温暖的念想顿时化成暖流,涌遍全身。说来也真神奇,那样的时候,一向怕黑的我居然没有丁点害怕,还总会循着那片光,加快脚步,轻盈地飞奔起来。
留盏灯,带你归,也渐渐成了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
后来,离开家乡,到了夜夜有盏盏路灯亮着的城市,我的心里还常常亮起那片光,那片能亮出家的方向、家的温暖的光。
那灯亮着,母亲还一样等着晚归的父亲;那灯亮着,父母亲忙碌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那灯亮着,来来往往的身影,来来往往的回忆,来来往往的心情......
现在,在温州这座城市生活,接触最多的是这座城市里的人。关于灯,我又有了新的解读。
前些年,每个月假,身为东道主的师母总是早早规划好行程,带上我们自驾流连于温州及其周边省市的各大景区,有名的无名的,如雁荡、乌岩岭、铜铃山、太姥山、渔寮、洞头,西湖、舟山等等;大罗山上、楠溪江畔烧烤,嵛山岛上夜宿,冬泡温泉夏出海捕鱼等等,我们一行风尘仆仆,踏春访秋,住民宿,品美食,每一个日子都发着光,蓄着暖......
“喏,小秦,这是清明团,拿去吃!”
“这是干笋,泡开炖肉吃,可好吃啦!”
“这是我给你还有小杨织的毛衣!”
“小秦,你怀着宝宝呢,以后就少来医院看我了,我很好的!”
“小秦,孕吐厉害,注意照顾好自己!”
“...........”
银铃般清脆的笑,母亲般深深的关爱......真的就是我生命里的那一片光。
这一片光呀,也是温州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最初印象和最怡人的温度感。
后来,我又遇到了她。任何时候都能为身为新温州人的我们“两肋插刀”的她,我们亲切地称她为“霞姐”。
事无巨细,你事事上心,尽你最大的努力,为我们排忧解难。
“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这是每次道别时的标配话语。
那年四月,因为一个小小的错念,孩子爷爷遇到了麻烦......无助之时,我想到了你。那个四月一天的午后,我的急促的敲门声,扰乱了你的午休时光。
我说明了来意之后,你一边言语安慰,“不要着急,不要上火!”一边马上开始各种“忙前忙后”,或电话,或语音,或留言,或......
我的局促不安,我的心急如焚,我的不知所措,你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了好了,不要着急。回家等叔叔吧,事情已经了解清楚了,是误会。”
最后,你的相助,化解了所有的难题,接到孩子爷爷的瞬间,内心五味杂陈,但又真的是温暖无比的,你就是这温暖的光源。
这一片光呀,也是温州这个城市给予我们的最大接纳和包容呀。
从来到这座城市谋生,再到在这座城市安家、立业、定居,一晃十多年了。十多年的行走里,还有多少给予我们这样温暖光源的她、他和你呀。
难忘记忆中的那片光,难忘这温暖之城的光,每个人都是一盏灯,点亮就有光。而我自己,也愿意成为温州这座城市里温暖的真实的那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