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秦钊的头像

秦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09
分享

湘潭读白石

初冬时节,得知齐白石原作展在湘潭市博物馆启幕。某日早间,踏着雨后的轻寒,前来一睹这位艺术巨匠的纸上烟霞。

齐白石原作展是第六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厅门口,赫然是篆刻主题:望白云家山难舍。文字间架刚健,自然朴茂,又不失古雅。作为湘潭人,齐白石这方印倾注了深深的思乡情绪。

展厅内俨然陈列的是数十幅齐白石及其师友作品。白石的作品多蔬菜、瓜果、鱼虾,线条简约,色彩素雅,栩栩如生,妙趣缤纷,一派天真之态,在写实之上,更洋溢出无限的诗意。

我总以为,从事艺术创作,若无诗意缱绻于胸次,断然难有佳作。齐白石年轻时跟随湘潭文学大家王闿运学诗,并形成率性淳朴的风格,尝自谓:我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

白石的书画,越到晚年越入化境。白石的样貌,也是越到老年越经典。一袭长衫,须发皆白,拄杖凝望,连皱纹都像批麻皴法,展露着一股清旷、沉着、疏野之气。人们常说相由心生,深以为然。

在赏读白石画作间,一幅立轴让我驻足良久。

只见偌大的纸面上,寥寥数笔,勾勒出一株菖蒲,根侧着一沼虾,其余是大量留白,右上的序文读来格外动人:

余居老屋时,屋侧有星塘,塘下有菖蒲,尝有虾来去其处,余窃画其稿,不使祖母知,知则不许,以为鬼也。匆匆越四十三年矣,至今菖蒲犹在,祖母不存,可感也已。丙辰十月濒生并记。

虽是绘画,实则怀人。孤蒲独虾,高下相望,画意诗情深沉隽永。浓浓的思亲之情和桑梓之意,在笔墨丹青里悄然漫出,令人感动不已。久伫画前,不由地想起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句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世人多知白石画作工于技法,叹其腕下风流,笔端珠玉,却鲜于探究画家幽微的情怀和别致的诗心。齐白石出身湘潭,家境贫寒,初为乡村木匠,在动荡的时势里颠沛谋生,50岁前学诗,60岁前绘画仍不足观,后结识徐悲鸿,决意“衰年变法”,凭其文化底蕴终于大器晚成,建立了文人画的全新典范。

诗情画意是中国美学的肌理,也是共生共融,相映成趣的的艺术形式,在白石画作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曾反复玩味的白石作品为《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是1951年应作家老舍所请,以绘画呈现清代诗人查慎行诗句意境的作品。整幅画黑白分明,没有青蛙,而是淡墨渲染的远山,浓墨晕染的山涧乱石,行云流水的波纹以及随水摇曳的蝌蚪。蝌蚪游出,似有蝌蚪妈妈的蛙声呼唤,融情于画,诗意顿生。无蛙而蛙声可想,给观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是为佳作。

读《齐白石自述》印象深刻的有一段:某日,借住法源寺的齐白石正和弟子闲聊,时见地砖上有石浆印,白白的,如一只小鸟,于是拿纸张,趴在地上将这只“小鸟”勾画下来,并在翅膀上题“真有天然之趣”。

我以为,齐白石的价值也正在诗心上的天然之趣。瓜果蔬菜,自开笔路,越老越凝练、越清静,不著余痕,尽得风流。

离开展厅,我速将所感分享出去。深以为,白石能有此造诣,天赋之外,缘其赤子之心。只有诗意浮动于丘壑,才能在历经世事后,仍葆有一派烂漫天真。

惟天真不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